關鍵詞:紅色文化;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鄉村振興是社會發展的關鍵所在,而紅色文化作為我國獨有的特色,能夠進一步推動鄉村走向高質量發展道路,能夠幫助鄉村營造良好的紅色文化氛圍,從根本上實現文化的轉變,為鄉村經濟發展打下基礎。
鄉村振興的實施需要所有人齊心協力,朝著共同的目標不斷努力。紅色文化中蘊含的艱苦奮斗、為人民服務等精神,能夠為鄉村人民提供精神支持,促使他們能夠敢于面對困難,增強集體意識和責任感,促進鄉村振興的工作的順利開展。
紅色文化可以與鄉村文化相融合,共同打造極具特色的文化活動,并以此為載體豐富鄉村旅游資源,向更多人展示鄉村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增加鄉村文化的多樣性。此外,紅色文化的加入,不僅可以吸引大量游客促進經濟發展,而且還可以使鄉村人民建立起共同的文化認同。
紅色文化的介入可以使愛國主義教育變得更加形象生動,通過學習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可以激發他們投身于鄉村振興工作的熱情。紅色文化與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鄉村人民將以愛國為榮、為民為榮,積極參與鄉村振興事業,為實現鄉村振興注入強大的正能量。
利用紅色文化賦能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能夠進一步激發鄉村居民的創新思想,進而使鄉村產業積極引入科技創新、產業融合、文化創意等元素,打造出鄉村特色與紅色文化相融合的特色產業。紅色文化還可以為鄉村居民自主創業提供全新發展方向,紅色文化所蘊含的魅力能夠真正激發鄉村的發展活力,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美化鄉村居住環境、改善公共服務配套,進而吸引更多人才和資本向鄉村流動,促進鄉村振興事業的持續發展。
鄉村由于多方面限制,沒有建立專門從事紅色文化傳承的機構,難以完成整理、保護、研究和傳播紅色文化的工作。同時,由于鄉村福利低、環境差,導致專業人才在鄉村較為匱乏,且傳播手段較為落后,無法廣泛利用數字化手段進行傳承,進而導致紅色文化傳播范圍較小,難以充分發揮其作用。
紅色文化的保護、研究和推廣主要涉及到文物修復、場館建設、人員培訓等工作,但是開展上述工作需要大量資金支持。同時,為提高人民對紅色文化的認識,需要借助資料、文獻、文物進行宣傳,但是上述資料的制作需要較大經費投入,且還需完成配套設施建設,例如文化展示中心、紀念館等,這些在鄉村都較為匱乏。
在鄉村地區,由于人口較少、經濟水平較低等因素影響,導致紅色文化整體市場需求不足,無法吸引游客,導致了整體項目盈利能力較低。而且部分鄉村運輸能力較差、營銷渠道單一,進而導致文化產品銷售困難,嚴重阻礙紅色文化項目的開展。
鄉村由于歷史、地理等因素的限制,導致鄉村人民無法對紅色文化形成正確認識。此外,鄉村整體教育水平較低,嚴重缺乏對紅色文化的系統教育,且隨著大多數人的搬遷,蘊含紅色文化的傳統觀念逐漸淡化,再加之本身文化自信較弱,使他們無法認識到紅色文化的價值所在。
政府要采取多種措施引入相關人才,深入農村地區尋找紅色文化資源,收集整理紅色文化的歷史淵源、重要事件、相關人物等。同時,政府還應對已發現的紅色文化資源展開修復,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紅色文化遺跡、建筑、文物的保護工作,并可以將藝術表演、文化藝術節、創意設計等方式與紅色文化相結合,創造出具有時代特色和鄉村特色的藝術作品。此外,政府還應搭建紅色文化資源交流平臺,確保鄉村振興工作能夠真正適應當地的發展環境。
政府要采取多種措施將紅色文化項目與現代產業相結合,全力開展紅色文化主題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紅色文化IP開發等工作。同時,政府要優化資金結構,劃撥專項資金完成紅色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并對相關人員開展培訓。此外,政府還應針對紅色文化創業項目制定相應法律法規,盡最大可能為其提供便利。
政府應結合鄉村實際教學情況,不斷優化教學方案,將紅色文化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當中,并對當下紅色文化教育工作定期開展評估。教育部門在完成教學內容優化的同時,還需要對教師展開培訓,使他們充分認識到紅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政府要將鄉村當地的旅游景點與紅色文化相結合,通過開展紅色旅游線路規劃、打造優質旅游產品、提升旅游服務水平等方式,使當地的紅色旅游項目具有獨特的吸引力,并嚴格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加大監管力度,針對欺客宰客的現象予以處罰,為游客帶來好的旅游體驗。
政府要積極引導廣大鄉村人民創新,通過開展紅色文化志愿者活動、舉辦創業創新大賽等方式,鼓勵大家發表自己意見,并積極參與到鄉村建設當中。政府還應積極聽取人民群眾在開展工作過程中的意見及建議,避免鄉村振興工作嚴重脫離群眾基礎。
綜上所述,紅色文化能夠為鄉村振興提供全新發展方向。但是在實際開展工作過程中,相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到目前仍然存在缺乏有效傳承機制、資金和資源匱乏、缺乏市場運作模式以及文化價值認知不足等問題,要從探索紅色文化資源、引導紅色文化創業、推動紅色教育普及、加強紅色旅游發展以及鼓勵社會參與和創新角度進行努力,不斷優化當下工作方式,提高人民群眾對紅色文化的認識,從而使紅色文化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首要動力。
[1]趙杰.紅色文化資源助力鄉村振興的路徑探析——以大別山革命老區為例[J].老區建設,2022(5):18-24.
[2]董軍亮,胡建泰.鄉村振興賦能武威市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分析[J].四川農業科技,2023(5):97-99.
(作者單位: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對外培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