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始終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痹谶@一背景下,教育領域肩負著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使命。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環節,對于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法治觀念以及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探索初中道德與法治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教學路徑,對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教育領域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概述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文明積淀的精華,深植于民族血脈,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智慧、崇高的道德理念、深邃的文學藝術以及獨特的生活習俗等,不僅塑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還深刻影響了東方乃至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倡導仁義禮智信等價值觀,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注重個人修養與社會責任的統一。在歷史的長河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與時俱進,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支柱。
二、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意義
(一)豐富學生情感,陶冶學生情操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資源和深邃的道德智慧,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讓學生通過學習經典故事和道德規范,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崇高精神。這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觸動他們的情感世界,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道德的洗禮。比如,聆聽完“岳母刺字”的故事,學生可以深刻感受到岳飛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聆聽完“孔融讓梨”的故事,學生能更好地養成謙讓和尊重他人的優良品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經典故事和人物形象,能夠讓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從而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陶冶他們的道德情操。
(二)樹立文化自信,形成正確發展理念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走向強盛的重要支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從而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通過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生可以了解到中華民族在哲學、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和貢獻,認識到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的重要地位。對中華文化的深刻認識和高度認同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起堅定的文化自信,形成正確的發展理念。他們將以更加自信的姿態面對未來的機遇和挑戰,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樹立法治觀念,提升學生法治素養
法治是現代社會的重要標志之一。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傳統法律文化,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認同法治精神,提升他們的法治素養。傳統法律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法律智慧和法治思想,如“禮法并用”“德主刑輔”等思想體現了古代社會對法治和德治的重視;傳統法律文化中的“公正”“廉潔”等理念也與現代法治精神相契合。通過學習這些傳統文化元素,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法治的內涵和價值,樹立起正確的法治觀念,并且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自覺遵守法律法規,成為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四)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富有深度的道德教育,促進學生成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和人文智慧,學習它們,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和人文素養,還能夠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教學路徑
(一)轉變教學理念,提高教師傳統文化素養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和實施者,其教學理念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因此要實現初中道德與法治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融合,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充分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道德與法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學校可以通過組織專題培訓、研討會等形式,幫助教師深入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價值,引導教師將文化元素融入道德與法治課程設計中。同時,教師只有自身具備扎實的傳統文化功底,才能在教學中游刃有余地運用傳統文化資源。因此學校可以鼓勵教師通過閱讀經典文獻、參加傳統文化講座和研討、參觀歷史文化遺址等方式,不斷提升自身的傳統文化知識儲備和文化素養。此外,學校還可以將傳統文化素養作為教師考核的重要指標,激勵教師主動學習和研究傳統文化。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積極探索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相結合的方法。例如,在講解法治觀念時,可以引入傳統法律文化中的經典案例和法治思想;在培養學生道德品質時,可以借鑒傳統文化中的道德規范和修身理念。通過這一方式,教師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道德與法治的內在聯系。
(二)創設案例情境,巧妙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道德與法治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教學中,教師應精心創設與課程內容緊密相關的案例情境,情境可以源于歷史典故、名人軼事或現實生活中和道德與法治緊密相關的事件。通過多媒體手段如視頻、音頻、圖片等,將這些情境在課堂上生動再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在情境呈現過程中,教師要巧妙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如通過歷史人物的對白體現儒家思想,或通過場景布置展示傳統藝術之美。如此一來,學生在分析案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能學習到道德與法治的知識,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實現道德與法治教育與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機結合。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方式,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培養他們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比如,在“親情之愛”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課程內容,創設一個關于家庭親情的案例情境。例如,講述一個古代孝子行孝的故事,如“孝子行孝,親嘗湯藥”,通過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或視頻,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孝子的孝心和親情的重要性。在情境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位孝子的行為體現了哪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觀?我們應該如何向這位孝子學習,珍惜和維護自己的親情關系?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理解“親情之愛”的課程內容,還能夠深刻體會到優秀傳統文化中尊老愛幼、家庭和睦等價值觀的現實意義。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分享自己與家人相處的溫馨瞬間,讓學生在交流互動中進一步加深對親情之愛的理解和感悟,從而達到巧妙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目的。
(三)實施對比教學,促使學生感悟傳統文化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應精心選擇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傳統文化素材,將其與現代社會的相關現象進行對比展示,通過對比分析,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傳統文化與現代法治精神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差異,幫助學生在感悟傳統文化的同時,增強對現代法治理念的理解和認同。例如,在探討法治觀念時,可以將古代法治思想與現代法治原則進行對比,讓學生認識到法治精神的傳承與發展;在培養學生道德品質時,可以將傳統道德規范與現代社會的道德要求進行對比,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現代社會中踐行傳統美德。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主搜集相關資料,進行小組內的對比討論,讓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啟發,共同提升對傳統文化與現代法治的理解。通過實施對比教學,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還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感悟傳統文化,實現道德與法治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機融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
在教授“‘我’和‘我們’”一節的內容時,首先,教師可以選擇古代與現代關于個人與集體關系的典型故事或案例。例如,古代的“岳母刺字”體現個人為國家和集體利益犧牲的精神,與現代社會的團隊合作案例進行對比。通過展示不同時代背景下,個人與集體的互動關系,引導學生思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強調的集體主義精神與現代團隊協作理念之間的異同。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他們探討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影響下,個人如何在集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與現代社會的價值觀進行對接。如此一來,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該節課中個人與集體的關系,還能促使他們感悟傳統文化中集體主義精神的時代價值,從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踐行集體主義原則,為集體的建設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四)借助課堂問題,幫助學生體會傳統文化
在課堂上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能夠幫助學生感受傳統文化。具體實施中,教師應深入挖掘教材內容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內在聯系,設計出富有啟發性和針對性的課堂問題。問題不僅要能夠引導學生理解道德與法治的課程內容,還要能夠引發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考和感悟。同時,教師在提問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式,鼓勵他們從歷史的過程、文化的過程等多維度去分析和解答問題。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教師要敏銳地捕捉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及時給予肯定和引導,幫助學生深化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課堂問題的延伸,推薦學生閱讀相關的傳統文化經典文獻或故事,讓學生在課后也能持續深入地學習和感悟傳統文化。
比如,在講解“建設美好祖國”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和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在思考和回答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例如,教師可以提問:“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這些成就背后蘊含著哪些智慧和理念?”通過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發展之間的內在聯系,理解傳統文化在推動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時,教師還可以進一步提問:“面對國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我們應該如何借鑒傳統文化中的思想和智慧來尋求解決之道?”通過問題來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探索興趣,引導他們在傳統文化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在教學“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責任意識和家國情懷,提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強調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對我們今天有什么啟示?作為青少年,我們應該如何踐行這種思想,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通過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感和責任感。當然,借助課堂問題幫助學生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要教師深入挖掘教材內容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內在聯系,設計出富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問題。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歷史的積淀,更是現代教育的寶貴資源。通過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道德與法治教學,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他們的道德品質和法治素養,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啟示。希望教育工作者能夠共同努力,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教育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時代青少年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