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教育改革工作持續推進的過程中,教師在組織語文教學時,絕不能簡單地以講解知識點為主,而是要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為前提來進行教學規劃,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能力。在此背景下,教師可以嘗試發揮大單元教學模式的優勢,從整體的視角來引導學生去剖析不同文章的特點,活躍學生的思維。本文將圍繞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及優化策略展開探討。
一、淺議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模式的應用優勢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教師也在運用一些全新的教學方法,并轉換教學方式。其中,大單元教學就是在改革背景下出現的一種全新模式,強調在開展語文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將教材中的不同知識點進行有機的整合和重組,形成一個或者是多個教學單元,讓學生能夠在找到不同文章關聯的前提下由淺入深地去進行分析,在腦海中構建完整的思維框架。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大單元教學模式,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如針對每一單元中的不同文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對比差異,分析其相似點,以此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培養不斷總結、歸納和思考的能力。
運用大單元教學模式,能夠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如之前學生在課堂上接觸的主要是單篇課文,而在應用大單元教學模式后,教師會從系統化、整體化的視角進行考慮,引導學生將不同的文章串聯起來,以此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讓學生了解語文學科的邏輯性和連貫性,以此進一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論析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實施環節中所暴露出的實際問題
大單元教學是在我國教育改革背景下出現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但在具體的應用環節仍暴露出一些比較明顯的問題。
一是教師對于大單元教學的認知還不夠深刻,一些教師認為大單元教學就是在同一時間段為學生進行一整個單元課文內容的導入,所以這部分教師會在一堂課上融入大量的知識點,引導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不斷地去進行記憶和研究。這可能會導致很多學生的學習負擔過重,且并不能清晰地了解每一單元的主題。
二是在開展大單元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沒有進行精細化的設計,存在理論和實踐失衡的現象。語文學科文字性內容較多,為了幫助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教師需要合理地劃分理論和實踐的比重,在完成基礎理論教育的前提下,嘗試組織更加豐富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回憶和鞏固所學,保證學生實際學習質量。但在現階段的大單元教學實施環節,大多數教師都是從理論的視角入手,沒有設計豐富的實踐活動,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學質量不夠理想。
三、探討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及優化策略
為了充分發揮大單元教學模式的實際優勢,打造高質量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師必須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進行深入的剖析,在有針對性調整的前提下構建更加完整的教學體系,以幫助學生不斷進行突破,提升學習效果。
(一)深入分析,明確教學方向
開展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工作,并不意味著教師只是按照順序為學生講解每一單元中的不同文章,而是要引導學生剖析文章的主題,了解作者想要傳達的思想感情。在具體的教學實施環節,教師必須依據目前的單元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更加清晰、可操作的目標,在確定目標之后,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而在設定目標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三個方面考慮。第一,知識性的目標,也就是說在學生學完一個單元的內容后需要掌握哪些知識。第二,能力性目標,即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提升哪些能力。第三,情感價值觀目標,即教師需要利用不同的文章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導,讓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更加深刻的感觸。從這幾個大方向進行考慮之后,教師就可以嘗試著將語文教材中的不同內容進行整合,有計劃地開展教學,確保整個教學框架清晰。
(二)對比內容,進行科學銜接
為了充分發揮大單元教學模式的優勢,教師必須將不同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和重組,在找到不同文章的關聯之后,將其串聯在一起,讓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更加清晰的思路。例如,學生在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的第一單元會學到《春》《濟南的冬天》等文章,在第二單元又會接觸到《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在開展教學工作時,教師可以將這兩個單元的部分文章銜接在一起,如把這三篇文章放在一起引導學生學習。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他們會發現三篇文章分別提到了三個季節,即春季、冬季和秋季。學生在學習之前,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去對比不同季節之間的差異,再引導學生去分析,作者在文章中展現出了什么樣的情感?如《春》和《濟南的冬天》這兩篇文章,作者傳達出來的是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態度。而在《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中,作者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則存在非常明顯的差異。在文章中,作者以去北海看菊花為中心,回憶了已故的母親,表達了對母親的思念之情。在作者母親遭受巨大的病痛時,仍然將全部的愛投入到不幸的兒子身上,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仍然在無私地關懷著自己的子女。在文章中,作者通過回憶母親,表達了自己的懊悔之情,給人一種“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感覺。在將這幾篇文章整合在一起的過程中,學生的情感變化是非常大的。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自己在傳達情感的過程中,是否可以運用不同的方式?如在這兩個單元的幾篇文章中,看似都是利用季節來傳達情感,但是給人的情感體會卻存在差異。雖然冬天給人一種蕭瑟、寒冷之感,但是《濟南的冬天》的作者卻傳達出了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而秋天蕭瑟,《秋天的懷念》一文的作者正是抓住了秋天的特點,展現出了一種凄涼蕭瑟之感。在教學的過程中,幫助學生了解不同的寫作手法,也能夠讓他們更清晰地了解不同的情感傳達方式,深化學生的學習感受,活躍學生的思維。
(三)轉換方式,打造生動課堂
在開展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所選擇的教學方式對于最后的教學效果會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在組織大單元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如果教師只是將不同的文章整合在一起,給學生進行講解,學生會覺得學習的過程索然無味。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需要轉換教學方式,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開展語文大單元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學法,圍繞大單元主題內容,設置一些不同的問題,鼓勵學生展開自主探究。通過搜集素材以及研究教材去解決具體的問題,既能夠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初中的學習生涯中,學生會學習到《秋天的懷念》以及《回憶我的母親》等文章,這兩篇文章的主題都是回憶母親。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這些相似的文章放在一起,引導學生探討,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作者在描述與母親相關的回憶時選擇的敘述方式是否有差異,以及作者想要傳達的情感元素是否有區別。讓學生在進行對比分析的過程中,從相似中找差異,從差異中找相似,充分活躍思維。教師還可以采用生活教學法。比如,教師可以將教學和生活進行聯系,讓學生回憶自己日常與父母相處的一些細節,去感受父母對子女深沉的愛。在聯系現實生活之后,可以深化學生的學習感受,讓他們從自己的一些日常生活經歷入手,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深化學習認知。與此同時,在采用大單元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采用實踐教學方式,通過組織一些趣味性的實踐活動來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開展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圍繞學科內容不斷進行分析,將一些存在共性的文章全部串聯在一起,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構建更加清晰的理論知識框架,在找到不同文章的關聯之后深入地進行分析,以此提升語文教學實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