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需要具備更加全面的素養才能適應未來的挑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已經成為教育的重要方向。核心素養強調的是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素質培養,包括但不限于批判性思維、合作與交流能力、創新與創造力、文化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等。核心素養的培養旨在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使他們能夠適應未來的職場需求和社會發展。在語文教學中,名著閱讀作為主要內容之一,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閱讀名著,學生可以拓寬知識面、提高表達能力、培養審美情趣、學習傳統文化等。因此,探索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要求
(一)引導學生研讀、思考,進行思維活動
名著蘊含深厚的人文底蘊,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在名著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能夠梳理故事結構、理解中心思想,還要注重引導他們進行自主思考,將名著閱讀當作一種訓練思維活動的過程,從而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在基于核心素養的名著閱讀教學中,教師不應將重點放在針對文學常識的應試題目中,而是要注重促進學生研讀與思考,讓學生在思維活動中形成敢于探究、勇于質疑的良好學習品質。另外,在研讀教學中,教師需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指導學生對自身文學功底進行判斷,秉承因材施教原則引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
(二)注重讀書方法的形成,積累閱讀經驗
在確保學生的名著閱讀不再形式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積累閱讀經驗,幫助他們提升閱讀能力,以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任務群中提出,要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經驗與方法。針對現階段普遍存在的“走馬觀花”式的娛樂化閱讀現狀,教師在教學中,一方面要注重對名著作品的解讀,使書中的文化價值得到延展與增值;另一方面則要引導學生在持續穩定的閱讀行為中形成自我思考能力,并樹立正確的讀書觀。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指向
(一)語言的建構性與思維的開闊性
首先,語言的建構性是指借助語言進行思考和表達的能力。在名著閱讀教學中,學生通過閱讀經典作品,接觸到豐富多樣的語言材料。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和理解作品中的文字,探索其中的修辭手法、句式結構和語義特點。通過對名著的解讀和討論,學生可以逐漸提高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培養自己準確、流暢、得體地表達思想的能力。其次,思維的開闊性是指學生通過閱讀名著能夠拓寬思維視野。名著通常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豐富的人物形象,通過接觸這些作品,學生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名著的過程中思考問題,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通過理解名著中的主題、情節和人物形象,學生可以逐漸培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并從中汲取智慧,拓展自己的思維邊界。
(二)審美的創造性與文化的傳承性
初中語文教材選編和推薦的名著作品都具有意高境遠和文質兼美的特征,在文學體裁、語言風格、寫作技巧等方面有著各具特色的差異美,體現出較強的審美鑒賞價值。在核心素養引領下的名著閱讀教學應以體驗性學習為主,要尊重學生的主體閱讀體驗,使他們通過閱讀學習形成創造性思維。教師要脫離常規的語言推進式教學模板,帶領學生走進文本,全方位地剖析文本,領略文本的精彩與獨特之處,以提高他們的文學審美、鑒賞能力與創造素養。另外,豐富的名著作品中蘊含多重文化,在閱讀學習名著作品時有利于學生理解多元文化,樹立文化自信。
三、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多種方式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策略應該多樣化,旨在激發學生對名著的興趣。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音頻、視頻等形式呈現名著的精彩片段或插圖,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其次,教師可以設計有趣的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擬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名著中的人物和故事情節,增強他們的情感共鳴和參與度。再次,教師最后可以組織小組討論或辯論,讓學生們就名著中的主題、道德觀念等展開思考和交流,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表達能力。最后,教師還可以邀請專家學者進校園,讓學生們了解名著的寫作背景和歷史文化內涵等,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總之,在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中,多種方式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全面理解和欣賞名著,提升他們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例如,在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教師可以設立一個引人注意的標題,運用閱讀導讀引發學生對作品內容和主旨的猜想。又如,在閱讀《水滸傳》時,教師可以根據各個角色人物的性格特點設置問題,讓學生通過閱讀來了解人物性格和經歷。設置疑問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促使他們主動去探索名著的內容。
(二)科學合理地開展讀書方法指導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策略至關重要。科學合理地開展讀書方法指導,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賞經典文學作品,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審美能力。
第一,教師應該提前做好充分準備工作,了解每本名著的作者、背景和主題。
第二,鼓勵學生做好預習。預習可以包括查找相關知識和背景資料,了解時代背景以及作品所涉及的歷史事件等。這樣的預習可以讓學生對作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作品。
第三,教師可以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提出問題、開展討論,促使學生思考作品中涉及的人物、情節和主題等。
第四,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展示作品的相關圖片、音頻和視頻素材,使學生更加直觀地欣賞作品。這種視聽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的閱讀動力。
第五,及時進行閱讀策略的反思和總結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結和討論,回顧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問題和困惑,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及體會。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和交流,也能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并為其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和支持。
(三)培養學生名著閱讀的學習能力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以培養學生在名著閱讀方面的學習能力。首先,教師應該注重引導學生端正閱讀態度、掌握閱讀方法,使他們在閱讀名著時能夠主動思考,積極探索,而不僅僅是接受信息。通過讓學生了解作品背后的作者意圖,分析人物形象、情節發展和深層含義,以及探討作品與現實之間的聯系等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教師應該設計有針對性的閱讀任務和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探索。這些任務和問題可以是關于作品背景、主題觀點、人物性格特點、情節發展等方面的,旨在幫助學生理解和分析作品,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再次,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堂討論、小組合作等形式,構建一個積極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和理解,促進彼此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最后,教師還應該提供適當的補充材料和資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名著,拓寬他們的視野。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全民閱讀”的號召下,學校應重視提升學生的閱讀量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為他們形成終身閱讀意識做好鋪墊。在新課程標準和新中考改革的引領下,教師需將核心素養引入名著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在掌握文學常識的基礎上,增強對整本書的宏觀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