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改背景下,研學旅行課程的開發與應用,成為深化學科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系的特色和亮點。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各學科教學工作均應與時俱進,積極探索研學旅行課程開發應用的有效路徑,從而為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奠定基礎。英語學科作為培養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科目,教師應立足學生學情,充分解讀研學旅行課程的實際特征,探尋行之有效的應用對策,從而充分彰顯研學旅行課程的應用價值。
一、研學旅行課程的特征
研學旅行課程是一種綜合實踐類課程,突破了傳統的教育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綜合能力的養成效果。相較于其他課程教育,研學旅行課程特征顯著,除了能構成統一的整體外,在實際教學中還能充分關聯生活,將旅行活動與課程學習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習中的各個環節都能構成有機統一的整體。在此基礎上,研學旅行課程的知識內容還表現出典型性特征,與傳統課本教學有所區別,在課程實際推進過程中能與旅游相互融合,實現游中學、學中游的理想狀態。由此可見,相較于普通課程而言,研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另外,規律性也是研學旅行課程的又一特征,各學科教育工作者在開發研學旅行課程時要充分遵循教育規律和滿足學生的認知需求,能夠從認識到理解再到運用,有效串聯起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記憶水平。只有遵循這一規律,才能達到深化理解運用、強化記憶水平的效果,對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產生積極作用。
二、研學旅行課程開發的重要價值
研學旅行課程的開發與應用的主要目的便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為后續深層次學習活動奠定基礎。研學課程活動能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禁錮,讓學生走出課堂,豐富學習體驗,不再僅僅將英語看作一門考試科目,而是自覺自愿地參與其中。沉浸于真實的語用情境下,調動以往所學知識去思考探索,體會英語語言學習的真正價值,形成內驅力。此外,研學旅行課程的開展,還有利于鍛煉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尤其在互聯網信息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學生沉迷于互聯網絡,人際交往能力逐漸減弱,甚至出現社恐等問題,這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很不利。而在研學旅行課程的實踐中,學生必須參與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要與其他同學進行溝通交流,相互協同,相互促進,從而高效完成學習任務。在具體實踐中,學生口語交際的綜合水平可以獲得很大的提升。通過研學旅行課程的引導,學生能夠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三、研學旅行課程開發應用探索
(一)深挖地區特色,完善課程計劃
在開發研學旅行課程時,應堅持深挖地區特色,確定研學旅行的可選擇范圍,為完善課程計劃打下基礎。教師應廣泛查閱資料,搜集素材,充分了解當地地域特色,除自然景觀外,還可增設當地獨有的人文景點等,用以豐富研學旅行課程的內容。但要注意的是,在挖掘地區特色補足課程計劃的過程中,應盡可能考慮到英語語言的跨文化交際特性,并提升研學旅行課程的趣味性,以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同時也要適當明確研學旅行課程的設計目標,結合核心素養內涵,設置層次化、梯度化目標,再進一步結合地區特色,生成具有可行性的研學旅行課程計劃。以What's the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為例。這一單元主題為人與自然,主要圍繞人與自然環境的互動,與自然環境中另一主角——動物的互動等。通過研讀教材,教師采用本單元的主題作為研學主題,并將研學景點定為周邊有名的旅游景點(山),隨后圍繞研學主題明確本次課程的目標,完善課程計劃。如語言能力目標,教師在研學過程中重點講解與自然資源相關的單詞、短語和句型,并引導學生嘗試用英語對景區中獨有的歷史文化進行闡述和歸納,從而樹立文化自信,增強民族自豪感,鍛煉學生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教師圍繞具體教學主題,調整課程實施計劃,安排好后續教學活動的時間節點,以及相應的教學目標,為后續課程的實施提供引導。
(二)豐富課程內容,創新研學實踐
除深挖地區特色完善課程計劃外,教師也應適當在研學旅行課程之中,豐富課程內容、創新研學實踐,為學生帶去煥然一新的研學體驗,這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與效率。教師要從前期預設的研學旅行課程目標出發,結合具體的課程計劃,構建豐富的課程內容維度及研學實踐活動類型,盡量避免同質化的內容,凸顯英語研學旅行課程的創新性和特色,幫助學生理解英語語言學習的獨有價值。例如,在進行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 這一單元教學時,為增強學生環保意識,將所學的英語語言知識融入生活實際之中,教師組織了一次研學旅行課程。研學旅行地點集中選擇在一些外地游客較多的區域。前期為學生分發研學旅行課程的任務,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分別了解相關景區的資料,并能用英語進行翻譯。隨后組織編排情景劇,圍繞環境保護這一主題,自創劇本并練習。正式研學旅行課程中,在每一個景點逐一安排小組成員進行會演,向游客宣傳環保知識,以減少旅游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情景劇演出結束后,還可再次帶領學生進入景區,嘗試引導學生與景區的外國游客進行交流,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如此,通過合理設置研學旅行課程的內容及實踐安排,提升學生在課程中的獲得感,提高教學效果。
(三)做好研學評價,鞏固教學質量
研學旅行課程的設計和應用,離不開系統化的評價機制。利用評價機制不僅能夠充分檢驗課程的實施效果,也有利于及時反思總結,調整后續課程安排,從而鞏固課程教學效果,為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奠定基礎。教師在開發研學旅行課程時,也應同時制訂好評價機制,明確評價指標,并創新評價策略,堅持以定量定性評價相結合的辦法,著重評估學生在研學旅行課程中的學業水平提升程度,盡量促進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目標。例如,某學校組織校本特色研學旅行課程,設定了三年初中教育過程中的研學旅行景點和路線。教師可提前對課程進行規劃,明確課程目標以及課程活動內容,并完善評價機制。例如,教師應用研學旅行檔案袋的形式,將每名學生的研學旅行表現集中儲存起來,并將其作為最終評價的重要依據。在每一次評價活動中,都可利用評價量表對學生的研學表現進行評估。如學生自主評價的板塊中,要對自己研學中的感受、學習任務的明確度、資料獲取的順利度、思考深度等進行評估和判斷。同時也可邀請其他同學做出互評,最后再由教師給出總結性評價,寫下研學旅行課程中的客觀評語。如此,通過完善研學評價機制,能夠為后續持續優化研學旅行課程提供參考依據,鞏固教學成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面對新課改提出的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初中英語的教育教學工作,應革新教育理念,積極探索研學旅行課程的開發和應用辦法,激發學生對語言學習的興趣,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和意識,鍛煉英語語言交際能力,真正達成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