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爆火的淄博燒烤、貴州村BA以及熱火朝天的“爾濱”,都熱得不同以往。
這些現象告訴我們,消費市場并不缺熱點,而是出現了和以往不一樣的熱點。居民消費的熱點從“物質”到“體驗”的變化,本質上是居民消費的升級,即從物質到服務的升級。
不同于物質消費,服務消費具有生產和消費的同時性、消費的即時性以及面對面互動的特點。消費熱點從物質到服務的轉換,意味著場景消費的崛起,場景在這些熱點消費中占據了核心地位。
2023年以來,消費熱點圍繞綜合的消費場景而形成,消費者消費指向的不再是具體的物品或者服務,而是綜合性的情感體驗,總體來看,有以下幾個比較明顯的特點。
服務消費強調全方位的場景體驗。商品、服務、環(huán)境以及環(huán)境中的人都是場景的一部分,是影響消費者場景體驗的重要因素。
人們去淄博吃燒烤,看重的不僅是燒烤的價格和品質,更是踏上淄博的整體感覺。吃燒烤時與商家、與其他消費者、與當地人互動的感覺,都是消費的有機組成部分,整個淄博的燒烤、環(huán)境、當地人甚至游客都是場景的一部分。
人們去哈爾濱,不僅是為了冰雪,還有各種溫暖的故事吸引他們。這是一個全域旅游的概念,目的地的一切都是游客體驗的對象。
人們旅游消費的是一個立體場景,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可能影響場景整體的體驗感。
某些地方重金打造的旅游形象,因為一頓天價飯,一次不愉快的購物,就可能被破壞,使旅游體驗大打折扣。這充分體現了場景作為消費對象的整體性。
在物質消費階段,商品的品質和品牌是消費價值的決定因素,但是在服務消費階段,消費的目標不僅僅是物品,更重要的是體驗。
過去很多人追求商品的符號價值,商品要大品牌,要有大LOGO,消費取向是獲得他人關注。現在很多人對消費符號的追求不再像過去那樣執(zhí)著,更加理性和務實,注重性價比和消費體驗。
青年為體驗買單的消費更加普遍,“特種兵式旅游”成為一個流行詞,有性價比的旅游體驗成為年輕人的消費新寵。很多人去淄博吃燒烤,就是為了體驗一下熱鬧的煙火味;不惜重金去西安看一場演唱會,只是滿足一下自己的夙愿;去哈爾濱,不僅是為了看冰雕,網絡烘托出來的氛圍感更有吸引力。
體驗感成為消費的目的,為體驗買單是2023年消費熱點的一個非常突出的特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鄉(xiāng)居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全面小康,經過了多輪升級,從日常生活用品、耐用品到汽車、住房消費,居民物質消費輪番升級,持續(xù)40多年,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的消費熱潮。
以前的消費熱點圍繞家庭消費而形成,無論是耐用品、汽車還是住房,都是以家庭為購買單位而形成熱點。
現在,消費熱點則圍繞個體消費需求而形成,無論“特種兵式旅游”、看演唱會,還是選擇精致露營,都是消費者為了滿足個體的興趣愛好,體現了鮮明的個性特征。
網絡作為現代化的消費工具,對服務消費熱點的形成影響巨大。互聯網作為信息即時傳播的媒介,賦予了消費跨越空間的影響力。
青年是網絡原住民,他們生長于互聯網時代,其生活、工作、學習都離不開網絡。無論是消費攻略還是生活日常,他們都習慣在網絡上學習、在網絡上分享。其分享一旦引起共鳴,就會導致信息快速傳播,突破地方限制,形成規(guī)模化力量,推動形成消費熱點。
當前,青年是各種文旅消費中最活躍的群體,他們的網絡分享是促成熱點形成的關鍵因素。網絡上的熱度、美譽度成為影響消費者選擇的重要因素,網絡的指數傳播特點更加凸顯了口碑的重要性。
網絡也形成了有力的輿論監(jiān)督效應,好的體驗能夠讓一個地方一夜爆紅,負面的傳播也可能把積累的口碑毀于一旦。
總之,居民消費的轉型升級推動了場景消費的快速增長。這是一種全方位的場景消費,消費者更加注重生活方式轉換帶來的新奇感。
就像哈爾濱的冰雪游,不僅帶火了酒店、餐飲等傳統(tǒng)旅游行業(yè),還帶火了澡堂、早市甚至房地產等具有地方生活特色的行業(yè)。
場景消費關鍵在于能給消費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生活方式體驗。從供給角度來說,打造消費場景,提供獨特的地方文化價值和生活方式的體驗,對于促進文旅消費來說至關重要。
各地只有結合當地實際,打造具有獨特文化價值的消費場景,才能吸引消費者,以文旅消費帶動經濟發(fā)展。場景的打造是全方位的,其中的人文環(huán)境至關重要,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