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以結直腸黏膜連續性、彌漫性改變為特點的慢性腸道炎癥性疾病,主要發生于人體的直腸和結腸。癥狀包括腹痛、間斷性腹瀉、便血、體重下降、發熱等。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環境、遺傳、免疫等因素相關。目前,臨床缺乏根治潰瘍性結腸炎的方法,患者的病情會反復發作,需要長期用藥、終身帶病生活。進行有效的自我管理,能夠緩解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飲食管理
患者規律、合理飲食,有助于改善機體營養狀況,縮短病程,減少復發次數。
1.根據病程合理飲食
在潰瘍性結腸炎急性活動期,患者應進食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必要時應禁食。如果出現營養不良情況,一般須進行腸內營養支持治療。病情好轉后,患者的飲食應遵循高熱量、高蛋白質、高維生素、少油少渣的原則,同時應注意飲食衛生、少食多餐,禁食辛辣、生冷、油膩類食物。
2.辨證調整飲食結構
中醫將潰瘍性結腸炎歸為“久痢”“腸涕”的范疇,將其分為濕熱蘊腸、脾虛濕蘊等證型。患者應根據疾病證型、自身體質調整飲食,緩解癥狀。濕熱蘊腸型患者應慎食溫性食物;脾虛濕蘊型患者可適當食用能夠健脾利濕的食物;寒熱錯雜型患者禁食過寒、過熱的食物,可以適量吃薏苡仁、蓮子、山藥等性味平和的食物;脾腎陽虛型患者可適當進補溫性食物;瘀阻腸絡型患者體質虛弱、病程長,日常飲食應以流食為主。
3.避免可能誘發或加重病情的食物
如果患者對某些食物不耐受,比如高膳食纖維含量的食物、高脂食物、乳制品、酒精等,食用這些食物容易誘發或加重腸道黏膜損傷,導致腹瀉、腹痛。建議患者記錄“飲食日記”,詳細記錄自己的飲食內容和病情變化,尋找其中的關聯性,避免食用可能導致病情發作的食物,改變烹飪方式,以低脂、柔軟易消化的清淡飲食為主。
4.適當補充益生菌及其制品
有研究表明益生菌及其制品能夠一定程度上預防和治療輕、中度潰瘍性結腸炎。益生菌是含有足夠數量、確定活菌的制劑,通過移植或定植在宿主的腸道中來改變其微生物系統,對宿主產生有益的健康影響。目前臨床最常用的益生菌是雙歧桿菌和(或)乳酸桿菌的單菌或復合制劑。
5.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
腹瀉嚴重可能導致機體脫水,引起頭暈、四肢無力等癥狀。因此,在潰瘍性結腸炎急性活動期,患者應多飲水,可以多喝些清淡的湯粥,保證充足的水分攝入。應避免飲用含咖啡因的飲品,如咖啡、茶水、巧克力飲料等。咖啡因可能刺激腸道,增加排便次數。
6.針對性補充營養制劑
如果患者經醫師評估缺乏某種營養素,應遵醫囑服用補充制劑,比如維生素B12、維生素D,礦物質、鐵、鈣等,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
情志管理
潰瘍性結腸炎的病程通常較長,患者需要終身與疾病“共處”,因此心理壓力較大。而負面情緒會降低患者的治療依從度,加重病情。因此,情志管理對于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和康復具有重要的作用。
1.積極調整心態
潰瘍性結腸炎屬于心身疾病,患者的情緒起伏會導致病情反復。因此,患者應該認識到,積極配合治療,進行妥善護理,能夠有效控制自身病情。保持積極的心態、良好樂觀的情緒,避免精神過度緊張,學會與疾病“和諧共處”,能促進病情向好的方向發展。
2.積極尋求醫護人員的心理疏導
面對長期的病痛,患者不免會出現悲觀、抑郁甚至情緒過激等心理問題。臨床上,醫護人員一般會在進行治療的同時,給予適當的心理護理干預,比如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告知治療進展和預后情況,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如果心理問題嚴重,患者可以前往心理科就診。心理醫師可以幫助患者認識和理解自身的情緒反應,盡量減少壓力和焦慮情緒。
3.尋求家庭和社會支持
如果覺得心里的負擔很重,不妨求助于家人、朋友、病友。患者向親友傾訴對于疾病的擔憂和恐懼,獲得他們在情感上的支持,可以增強應對疾病的勇氣。加入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互助群體,與其他患者分享治療經驗,互相激勵,共同應對疾病,能夠獲得心理上的歸屬感。
生活方式管理
1.規律作息、正確用藥
保持規律的作息習慣,避免過度勞累有助于促進腸道黏膜恢復,緩解病情。遵醫囑正確用藥能夠控制炎癥、改善癥狀,預防舊病復發。應遵醫囑用藥,切勿自行減量、更換藥物種類。如果患者在病情緩解后自行停藥,很可能導致病情復發。
2.適當運動
急性發作期不宜運動,應臥床休息。待病情恢復后,可以進行適當運動。運動有助于強身健體、愉悅身心。劇烈運動可能加重病情,應以中低強度的運動,比如以慢跑、太極拳、八段錦等為宜。
3.注意保暖和衛生
寒冷刺激可能誘發或加重潰瘍性結腸炎癥狀。在寒冷季節,患者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著涼。同時,保持居家環境整潔、通風,注意個人衛生,可以降低病原體感染引起腸道炎癥的風險。
并發癥管理
潰瘍性結腸炎還可能導致多種并發癥,比如中毒性結腸擴張、腸穿孔、關節炎、眼部病變和皮膚黏膜病變等。中毒性結腸擴張通常發生于急性活動期,容易并發腸穿孔,患者必須及時進行診斷和手術治療。關節炎多發生在潰瘍性結腸炎病變的嚴重階段,常為單個關節的病變,發生風險比較低。由于患者的免疫系統發生改變,炎癥因子擴散,可導致患者的皮膚黏膜出現紅斑,以及虹膜炎、葡萄膜炎等眼部病變。
嚴格進行自我管理,遵醫囑服用藥物,合理膳食、調整生活方式,可以降低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如果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合并營養不良、關節炎、眼部病變等疾病,需要營養科、風濕免疫科、眼科、皮膚科等醫師進行會診,進行全面、專業的治療和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