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方奶奶的兒子和兒媳又去外地打工了,老人就獨自帶著四歲的孫子小冬生活。除了喂養家禽,方奶奶還有一項絕活——編鍋簾,編好了可以拿到集市上賣,根據大小不同,每個能賣十到二十元不等。
鍋簾,是由植物莖稈編扎而成,能放餃子、當鍋蓋、晾面條。材料主要有蘆葦管、高粱稈、蒲草稈。蘆葦管中間空不結實、邊角愛出刺兒,高粱稈量少且長度有限,方奶奶最喜歡用蒲草稈,不僅長度可隨意剪取,而且耐用美觀。但麻煩的是,需要她拿著鐮刀去河里割。
眼下,河里結了厚厚的冰。這一天,方奶奶看日頭挺好,便騎上三輪車,帶著小冬去河里割蒲草稈。小冬打扮得像個大線團,手里拿著一根直溜溜的棍子,獨自在岸邊敲蒲棒玩。方奶奶知道,這里原先是一條小河,水很淺,都沒有到膝蓋,結冰后走在上面也不危險。
方奶奶說:“你就在這兒玩,有陌生人給你任何東西,千萬不能要,有事就喊奶奶。”囑咐完之后,方奶奶就越過冰面,向一大片蒲草叢走去。
沒多會兒,方奶奶就割了一大捆。她正要用繩子捆上,忽然傳來一陣雞叫聲,從蒲草叢里出來一看,只見三輪車旁停著一輛自行車,后座兩邊,各挎著一個大柳筐。而冰面上跑著六只雞,有公雞也有母雞,一個男人正彎著腰追雞呢。這時小冬也伸出棍子,幫男人圍堵著雞。
方奶奶心想,雞可不能丟河里,也來幫忙。三人你追我堵,我追你堵,東一趟西一趟,忙活了好一陣兒,才抓到了五只雞。小冬追第六只大公雞時,不小心摔倒在冰面上,一下躺倒不動了。男人一驚,急忙跑過去,小冬忽然翻了個身站了起來,笑著說:“真好玩,一點也不疼。”
方奶奶和男人見狀,也笑了。但那只大公雞,已經鉆進蒲草叢不見了。
男人四十多歲,黑黑的臉龐,看上去很忠厚。他說河東有戶人家辦喜事,要他送十幾只雞,但路不太好走,雞筐蓋給顛掉了,一筐雞跑了出來。最后,只抓回了五只。
男人趕時間,收拾好雞筐就急匆匆走了。
方奶奶又割了一捆蒲草稈,帶著小冬回到家,開始剝掉外面的蒲草葉,把蒲草稈抽出來晾曬。
這些蒲草稈本來就已經半干了,曬了幾天,就干透了。方奶奶把蒲草稈橫一排豎一排編好,找一根大針,穿上繩子,像納鞋底那樣來回穿梭;再用一根蒲草稈量出鍋口大小,用另一根針將其固定在蓋簾中間當半徑;最后再剪成圓形,在邊角做個提繩,一個完整的鍋簾就做好了。
小冬也跟著打下手,方奶奶笑著說:“小心扎到手。明日再割點蒲草稈,多做幾個,咱就可以趕集去賣鍋簾了。”
第二天,方奶奶又帶著小冬到河里割蒲草稈。她剛走進蒲草叢,忽然傳來“撲棱棱”的聲音。方奶奶嚇了一跳,撥開枯草一看,只見一只大公雞正倒在冰上,被一團絲網緊緊纏住。方奶奶明白了,這就是那個男人丟的那只大公雞。它很幸運,可能剛被纏住不久,不然早餓死了,也沒被黃鼠狼吃掉。
這么好的雞,如果拿到集市,能賣不少錢呢!方奶奶高興地想著,上前用鐮刀割斷絲網,拴好雞腿,將雞放到三輪車上。
方奶奶囑咐小冬:“如果有人問,這只雞哪來的,你就說親戚給的。記住了嗎?”
小冬看看雞,說:“奶奶,這是那個大爺的吧,他是咱親戚嗎?我該叫他啥?”
方奶奶正要回去割蒲草稈,便順口說:“是,他是咱家親戚,你該喊他大姑父。”說完,她心里樂了,自己沒有女兒,卻平白地多了個姑爺。
小冬眨著眼睛,點了點頭。
沒過幾天,方奶奶把十五個大大小小的鍋簾抱上三輪車,同時,還有一只紅艷艷的大公雞。方奶奶打算把它賣掉。
集市上真熱鬧。方奶奶來得早,找到一個路口的位置后,就把大公雞和鍋簾擺出來。趕集的有很多老人,他們看到手工制作的鍋簾,紛紛稱贊手藝好。
沒多久,鍋簾就賣掉了十個,還剩下五個。但那只大公雞,雖然有人問價,卻無人買。
快下市時,方奶奶有點內急,跟旁邊的攤位打聲招呼后,對小冬說:“我去一趟廁所,你看好攤位,誰叫你走都別答應。”
小冬一個人無聊,正在逗雞玩,忽然走過來一個人。小冬認出來了,是上次抓雞的那個“大姑父”。
小冬笑著問:“大姑父,你來干啥?”
男人先是一愣,接著也認出了小冬:“是你啊,你叫啥名字?誰告訴你我是你大姑父啊?”
小冬說:“大姑父,你都不知道我叫小冬啊?奶奶說咱們是親戚,還說這只雞是你給我們的。”
男人仔細看了看那只雞,明白了。這是他那天丟了的那一只,看來老人又去割蒲草稈時,正好抓到了,老人舍不得吃,就跟鍋簾一起拿集市上準備賣掉。
想到老人一個人帶孫子,還要割蒲草稈,挺辛苦的,男人就說:“小冬,我確實是你大姑父。剩下那幾個鍋簾,我都買了,你和奶奶早點回家吧。”
小冬奇怪地問:“大姑父,咱們是親戚,親戚也能買親戚的東西嗎?”男人一笑,說:“奶奶做這些鍋簾不容易,當然得買。”
于是,男人便向旁邊攤位的大媽詢問鍋簾的價格,然后拿出兩百元,塞到小冬的兜里,又用手拍了拍,以防掉出來。
小冬要去抱鍋簾,男人忽然說:“小冬,你看我車子不好帶走,這鍋簾就送給你和奶奶了。記得把錢給奶奶啊,我走了!”
說著,男人笑了笑,騎著單車,帶著兩只大柳筐走了。
等方奶奶回來,小冬把錢遞過去。奶奶正驚訝時,旁邊攤位的大媽說:“大娘,你家大姑爺真奇怪,買了你的鍋簾,給完錢,又不要了。”
方奶奶問:“我家姑爺?我家沒……”
方奶奶忽然想起來,那天在河邊倒是認了一個“姑爺”,難道是他?
小冬見奶奶說了半截,就接著說:“奶奶,就是那天河邊碰見的大姑父給的錢。他說鍋簾不好拿,又不要了。”
方奶奶一聽,果然是那個“姑爺”。方奶奶猜測,男人直接給錢,怕孩子不要,便說買鍋簾,又說不好帶而送給孩子,真是個好心人啊。
方奶奶拿好錢,把雞放進三輪車,準備收攤回去。
方奶奶沒有先回家,而是騎三輪車去了河西那邊。丟雞那天,男人是從河西方向過來的,他肯定在那邊的村里住。
下午時,方奶奶經過一番打聽,找到了養雞人。男人開門后,先是一愣,倒是小冬看到滿院的雞,大聲喊起來:“大姑父,你家好多雞啊!”
方奶奶臉一紅,指著三輪車上的那只雞笑著說:“那天,我又去割蒲草稈,發現丟的這只雞正好被絲網纏住。你養雞也不容易,雞和錢我這就還給你。”
說著,方奶奶就要掏錢還給男人。
男人一伸手,拉住了方奶奶的胳膊,說:“大娘,別這么說,咱們又不認識,你撿到那只雞就是你的了。而且,那天要不是你倆幫忙,那五只雞根本抓不住。要不這樣,這五個鍋簾我留下,錢就當我買鍋簾了,大公雞就當我送給小冬了,也算我謝謝你們的幫助。”
離去時,小冬使勁揮著手:“大姑父,再見!”方奶奶有些不好意思,因為三輪車上除了那只大公雞,還多了一兜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