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及國內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給企業的科研與生產管理帶來了更為嚴峻的挑戰。
隨著科研與生產策略的持續優化,一種財務與業務協同的新型綜合管理模式開始出現,并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協同效應。財務與業務協同的關鍵是將管理會計的思想深度嵌入業務運營中,提升業務績效,進而提升財務管理在價值創造中的作用。
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若要脫穎而出,必須將成本控制納入生產與經營管理的核心議程。管理會計在企業運營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其不僅能有效控制企業的成本支出,而且還能夠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進而在成本管理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然而,管理會計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和局限。為此,企業應針對成本管理過程中的問題與挑戰,制定并實施有效的管理策略,從而有效解決成本控制的難題。
一、企業管理會計的目標
企業的管理會計致力于以財務價值管理驅動企業發展,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支持企業戰略落地。緊密結合業務重心,執行并逐步推進戰略規劃,確保戰略目標的有效實現。
2.提高運營效率與效果。通過精簡管理流程和推動技術革新,同步提高企業運營效率,以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
3.健全業績評價機制。建立一個包含科研責任的全方位績效評估系統,以顯著提升企業在各個層面的績效水平。
4.完善業務管控框架。運用管理會計手段完善業務內部的控制結構,提升風險識別能力,確保風險管理與戰略目標的協同實現。
5.確保持續發展。通過加強對成本預算的管控,保證企業經濟運行質量持續提高,實現經濟效益的穩定增長。
二、管理會計視角下企業成本管理與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一)業財融合不足導致成本管理流程脫節
在企業的發展中,傳統的財務和成本管理人員往往過于專注短期成本數據,而忽略了長期成本趨勢以及成本戰略對成本結構的影響,這種做法導致財務管理與日常業務操作脫節,阻礙了其為基于管理會計視角的成本控制提供必要的數據支持。另一方面,管理會計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體系,往往缺乏統一的報告模板或標準化處理流程,這可能導致管理會計流程與實際成本控制不匹配,影響了管理的時效性和效率。同時,一些企業在強調管理過程的同時,忽視了不同工作環節之間的相互依賴性,導致成本管理流程脫節。管理會計工作未能與實際的成本控制工作相融合,成為了一種形式化的程序,未能對企業的成本控制產生積極作用。企業應該強調不同工作環節之間的相互依賴性,促進跨部門合作,確保管理會計工作能夠對企業的成本控制產生積極作用,推動企業持續發展。
(二)增長停滯恐慌導致管控功能模糊
一些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對成本控制的定位存在明顯的誤區。一方面,部分企業在業務快速擴張的階段往往對成本的關注不足,把主要精力放在業務拓展上,只要利潤率維持在合理范圍內,便可能忽視對成本進行嚴格管理。另一方面,當企業增長放緩時,有些企業會過度節約,過分強調成本控制,這種做法可能使得成本控制的功能變得模糊不清,過度的成本壓縮也可能抑制對新業務機會的探索。以上問題在企業實際管理中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一些企業難以明確區分管理會計視角的成本控制與財務會計的成本核算之間的職能界限,導致管理流程混亂,削弱了管理效能;其次,一些企業傾向于從高層監視的角度進行指標化的成本控制,這種管理方式可能模糊了管理的重點,擾亂了企業固有的業務流程;最后,一些企業在處理成本管理問題時往往過于粗略,未能精確區分有效必要成本與無效必要成本、有效不必要成本與無效不必要成本的差異,這種粗放的成本管控策略容易導致決策失誤,從而削弱企業的盈利潛力。
(三)管控長效化機制不健全導致會計信息質量低
首先,企業的成本控制包括成本預測、成本實際發生、事后核算及風險管理等多個關鍵階段。然而,當前許多企業在構建一個涵蓋“戰略—規劃—預算—執行”全過程的成本控制體系方面顯得力不從心,缺少一個連貫和完整的成本管理策略。其次,管理會計獲取的成本會計信息往往存在質量問題。部分企業在會計信息收集的過程中存在遺漏和不足,信息的篡改、缺失或冗余現象時有發生,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信息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進而無法有效地支撐基于管理會計視角的成本管理與控制活動。這些問題需要企業高度重視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改進,以確保成本管理體系的有效運作和決策支持的質量。
(四)企業內部缺乏系統性的管理體系
在許多企業中缺乏一套系統性的管理體系。一些企業在日常運營中,對于成本控制的重視程度不足,許多員工認為成本控制僅僅是財務和生產部門的職責,而與自身工作無關。此外,管理層在成本控制的認識上也存在偏差,常常忽略了不同部門之間必要的協調與合作,這種狀況使得成本整體的管理體系顯得不夠完整和高效。
三、管理會計視角下企業成本控制與管理對策
(一)前置財務活動,實現業財高效融合
實際上,企業中的業務與財務一體化及管理會計都承載著全局性的戰略使命,其影響力不容小覷。財務一體化涉及到將日常財務管理與各個業務部門的運營管理相結合,通過整合業務與財務的資源,建立一套個性化的管理會計指標體系,以適應企業的特定決策需求。該體系的核心在于“整合”,它推動了業務運作與財務管理的深度交融。在傳統的價值鏈分析中,業務運作在前,財務活動在后,然而在業務與財務融合的理念下,財務活動需要提前介入。這一轉變使得財務部門的角色從單純的“事后反應”轉變為“事前介入和引導”,由原先的“幕后”角色逐漸走向“臺前”。財務管理人員通過政策指導、設定績效目標和強化流程控制等手段,與業務部門密切合作并進行財務指導,確保在項目啟動階段就確立明確的戰略導向。在業財融合的過程中,管理會計運用大數據技術實時監控管理會計指標,及時發現偏差,預警潛在風險,并迅速響應業務部門的需求,提出優化策略。通過“項目經濟效益評估”和“內外部審計”等手段深入剖析經營成果,識別存在的問題,為業務部門提供改進建議,以此推動業務和財務信息的全面共享,最終服務于決策支持和價值增值的核心目標。
(二)構建業務與財務一體化預算管理體系
通過創新資源配置策略,提升企業的運營管理水平,推動其戰略愿景的穩步實現。深度踐行管理會計理念,構建起“項目預算+年度運營規劃+年度資金配置+月度現金流管理”的全方位預算管理架構。這種管理架構將資金管理和成本控制進行無縫對接,讓預算成為驅動企業發展的關鍵引擎,將有力地促進企業的發展。
1.企業應采用全方位項目生命周期預算策略,覆蓋科研項目的全程管理,推動企業預算結構的深入優化。項目管理團隊需精細規劃預算與成本控制路徑,并嚴格執行,確保項目預算管理的精細化,從項目初始階段就嚴格把控成本。
2.企業年度財務預算是由業務部門主導的動態過程,其依據年度業務規模對預算進行前瞻性預測、實時監控、績效評估與長期優化,形成完整的預算管理體系,該預算管理體系指導成本管理與資金的運用,強化風險防范,實現成本管控的目標。
3.企業應在經濟目標拆分基礎上,結合項目預算與年度經營目標,精確編制年度資金分配方案,聚焦核心業務,優化資源配置,從而提升管理效能,全面助力企業年度經濟目標的實現。
4.企業月度資金策略的核心在于精細操控每筆資金的流入流出,確保財務的精確平衡。企業應全面推行科研費用的月度精細化管理策略,堅持“收益與開支并重”的原則,以此確??蒲谢顒拥捻樌M行。同時嚴格監控資本投入,確保企業財務穩健。
企業通過構建多元化的預算管理體系,將長期、年度預算與月度規劃進行無縫對接,同時對各個階段的目標進行統一管控。這種全局性的預算管理模式,將強有力地支撐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三)建立健全成本管控長效機制,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首先,建立一個長期而有效的成本控制體系是企業成功的重要保證。從管理會計的角度來看,成本控制不應該只是暫時的措施,而應該成為長期持續的戰略舉措。這個體系的建立需要基于可靠的財務數據積累,并且必須與企業的整體戰略密切契合,以確保其持續有效。其次,制定與企業發展戰略一致的成本控制戰略至關重要。企業需要清晰地定義其成本管理策略,采用科學的管理方法,確保各項成本支出都能夠支持并推動戰略目標的實現。這意味著企業需要對不同的項目成本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評估,確保其與企業的長期發展目標保持一致,并根據需要進行調整和優化。最后,高質量的會計信息至關重要。企業生成的會計信息必須具備足夠的深度和廣度,并且會計信息在生成的過程中要嚴格控制,以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在對會計信息進行分析時,應根據實際需要設計合適的模板或使用專業的分析軟件,并持續更新,以確保所得數據的準確性和其對業務決策的實際價值。
(四)明確管控邊界,進行規范化成本管控
首先,企業的管理層需對管理變革保持耐心,并展現出戰略性思維。企業發展及業務擴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成本管理同樣需要時間來布局和優化。管理層應該深入探索管理會計視角下成本管理的核心,避免僅僅模仿現有模式,而應基于企業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求靈活調整管理策略。其次,從管理會計的視角看,成本管理應更趨向于扁平化和整合性。成本管理應緊密關聯成本產生的具體場景,依托實時場景數據進行分析,而非僅僅依賴傳統的數據和報表。最后,企業在進行成本控制時,應培養辨識不同成本的能力,并以長期的視角評估業務的發展。這包括深入分析成本與利潤之間的邏輯聯系,避免因粗暴地削減成本而削弱企業的盈利潛力。
(五)增強成本控制意識,建設良好的企業文化
確立明智的成本控制理念和建設健康的企業文化,是確保企業持續穩健發展的重要前提。在以管理會計為基礎的企業成本控制與管理過程中,企業應從整個產品的價值鏈出發,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以降低產品價值鏈成本,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從而有效提升企業整體價值。企業不僅應關注產品的生產環節,還應關注整個產品的價值鏈,包括原材料采購、產品生產、銷售和售后服務等環節。通過對整個價值鏈的成本進行控制和管理,企業可以優化資源配置,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質量和附加值,從而提高整體競爭力。同時,企業還應重視培養全體員工的成本控制意識,通過績效管理、財務效益分享等方式,激勵員工積極參與成本管理,提高成本控制水平。
(六)積極構建企業管理會計體系
首先,企業需不斷優化成本控制流程,進行精細化管理,約束開支,并運用信息技術提升整體管理水平。通過精益化生產和成本控制策略,對整個價值鏈的各個環節進行成本監管,優化生產流程,節省資源,進而提升成本管理的效能和質量。其次,企業應健全評估體系并構建反饋系統,依據行業準則準確核算和分配成本,深入剖析并評價資金的使用。定期指派專人審查成本計算工作,并制定切實可行的績效與薪酬掛鉤的成本考核制度,以此激勵員工積極參與成本控制。最后,企業還需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和成本控制,有效監控企業的資金使用情況。利用管理會計來洞察企業經營狀況,規劃企業未來的財務預算,并依據各部門的發展需求制定出合理的財務支出計劃。同時,嚴格審批資金使用并加強監督,管控現金流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確保企業資金的充足和穩定。
結語: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穩步增強以及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世界經濟結構不斷演變。在這一過程中,管理會計發揮著關鍵作用,特別是在預測和管理企業財務成本風險方面。通過科學而準確的預測和管理,管理會計可以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并有助于全面提升企業管理效率。通過貫徹相關的發展策略,企業可以更好地利用管理會計工具,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撐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