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框架下,協商民主是一種能有效促進公民政治參與的制度安排,最終目標是最大限度地實現人民民主。這種“參與”不僅是“選舉參與”,更重要的是“協商參與”。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協商民主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的協商對話,可以形成人民群眾參與各層次管理和治理的機制,有效克服人民群眾在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治理中無法表達、難以參與和缺乏作為等弊端。協商民主和群眾路線的相互促進和相互融合,使參與成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內在要求和重要優勢。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發展協商民主的關鍵是搭建協商參與的平臺,擴大社會主體的有序參與,推動各方面的平等和理性協商,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那么在具體的實踐中,中國通過怎樣的協商參與機制實現有效的民主治理?這個問題對于理解中國之治的運行邏輯和獨特優勢具有重要意義。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董石桃教授等所著的《協商參與的邏輯》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于2023 年12 月出版,該書深入剖析了中國民主治理的過程中協商參與的主體特征、過程邏輯和發展模式,為破解中國之治的協商參與密碼提供了啟示。
一、從“主體—過程—模式”三重維度對“協商參與邏輯”進行系統研究,對深化中國之治研究具有重要啟發
首先,主體是實踐的關鍵,主體分析是實踐問題分析的核心。在民主治理的框架內,越來越多的主體參與到民主政治當中來,構成了民主治理體系的首要條件。該書從“權利”和“代表性”兩個要素出發,提出拓展公民政治參與權利與增強參與的代表性是提升協商參與質量的關鍵。同時,選取在中國民主治理中實際影響比較大的協商參與主體“領導干部”和“專家參與”為對象進行系統分析。這種主體分析有效地將協商參與的主體前提和典型群體的分析結合了起來,從而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協商過程中的能動性因素。
其次,在過程維度上,本書選取網絡媒體興起下的決策參與過程、社會組織參與決策過程、社區協商參與過程、重大決策過程中的中央和地方協商互動作為分析對象,全面分析圍繞決策而展開的各層面協商參與過程,充分呈現參與過程的細節。協商民主本質就是一種決策模式,對中國“開門式”決策模式運行來講,協商參與是科學決策的保證,協商式輸入是中國決策過程的重要特點。本書聚焦的協商參與和中國決策過程分析,大到如分稅制改革重大決策中中央和地方協商參與,小到社區利益沖突治理中的協商參與, 涵蓋了協商決策過程協商參與分析的核心內容。
在理論上,本書提出了網絡背景下公眾議程、網媒議程和政策議程互動的分析框架,社會組織參與政策協商的分析框架,公眾參與社區利益協商的分析框架,以及重大決策過程中中央和地方政府協商參與的分析框架等等,這些理論分析框架具有較高的原創性,關注和提出了協商參與過程中的關鍵變量及其相互影響,對深化協商民主研究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再次,在模式維度上,本書認為中國的協商參與模式探索,既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結果,也是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的結果,還是優秀傳統文化影響的結果,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和可拓展性。協商民主過程中有序參與正處在探索拓展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許多有益的經驗“模式”,值得我們繼續推進研究和總結。
本書既對公民參與的認知模式發展進行了思想史分析,同時以基層協商參與模式為重點進行了考察。此外,基于比較視角對中國協商民主的“嵌入式”發展模式進行總體提煉,這些研究立足于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視角,探討不同情景和條件下協商參與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等,為分析中國協商參與模式的運行和發展提供了新的啟示。
二、在研究內容和研究資料運用上,充分發掘了中國民主治理中的“協商參與”的元素,為理解中國之治的運行機制和獨特優勢提供啟示
該書認為,西方自由民主理論和實踐,主流方向是將“參與”限定在公民的選舉參與,這種選舉參與目的是實現資產階級的“精英統治”。從西方主流的民主理論和實踐來看,除了選舉這一形式化的“參與”,其他公民參與形式尤其是協商參與形式是不被重視的。中國民主發展的邏輯起點和基本價值顯然與西方自由民主的發展不同,中國堅持社會主義的方向,秉持人民民主的基本價值,除了選舉參與外,中國共產黨還強調必須“拓展民主渠道,豐富民主形式,確保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①,協商民主正是實現拓展民主渠道、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的重要途徑和形式。“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協商民主通過各種眾人“商量”形式,將“協商參與”嵌入到中國特色民主發展實踐和制度中。
正因為如此,該書認為全過程人民民主中協商參與要素既體現在國家層面,也體現在社會層面,同時體現在國家和社會的互動過程中,是通過多元主體的交流和互動而表達出來的,包含了豐富的層次和領域,也展現出不同的特性。其中在國家層面,主要是對應人民政協協商、國家重大決策協商、中央和地方重大決策協商等;在社會層面,主要是對應社會組織決策協商參與、社區治理協商參與、基層協商參與等;在國家和社會互動層面,主要對應公眾議程、媒體議程和政策議程互動,以及社會組織協商互動等。這樣的分類較好地把握了協商參與的實踐,也有利于推進系統性的理論建構。
伴隨著協商民主的蓬勃發展,協商民主的資料越來越豐富。在研究資料的應用上,該書既重視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探索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發展歷史資料的應用,更加強對當下中國協商參與豐富實踐的案例資料的剖析;既重視協商參與推動民主治理優勢和效能定性考察,也堅持對問卷調查獲取的定量數據資料的分析。通過這些豐富的資料,該書立體式呈現了協商參與的過程及其互動,揭示了民主治理的獨特機制和運行邏輯。
總體而言,協商民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好,商量得越深入越好,其中的關鍵就是更多的參與,更高質量的參與,更有效能的參與。《協商參與的邏輯》一書緊扣參與的命題,將規范研究和實證研究融合起來,既考察了中國民主治理運行中協商參與的規范性前提,又重點深入到中國民主治理的具體實踐中,通過多維度的深入考察,探究協商參與的運行機制和總體邏輯,為破解中國之治的協商參與密碼提供了有益啟示。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