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基林:
興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玉林市在弘揚和傳承教育家精神方面主要做好以下三點。一是在學習教育中傳承教育家精神。把教育家精神作為師德養成的重要內容,作為各級教師培訓、學校師德師風建設的必修課;將師德師風建設納入教師隊伍培養體系,形成上崗有承諾、行為有對照、評價有依據、培訓有效果、監管有信用、優秀有表揚、違規有懲處的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二是在人才培養中厚植教育家精神。加大名優教師培育力度,遴選460名優秀教師實施市級“三名”(名師、名校長、名園長)工程、卓越人才培養工程,加強玉林市教育科研人才小高地建設,以點帶面,形成“領頭雁陣”優勢,構建完善骨干領軍人才分層遞進培養模式。三是在擔當使命中踐行教育家精神。遴選獲得國家級榮譽、自治區級榮譽的教師組建教育家精神宣講團,持續開展“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師德師風建設系列活動,將教育家精神傳遞給每一名教師,引導廣大教師深刻領會教育家精神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做到知行合一。發揮全市約400個各級各類名師工作坊(室)的優勢,通過精準幫扶、示范教學、專業指導、聯合教研等方式,整體提高區域教師隊伍質量。深化教師管理體制改革,用好用活職稱評聘政策,依法保障教師工資待遇,切實減輕教師負擔,為教師踐行教育家精神創造安心、舒心、靜心的從教環境。
南寧市良慶區冬花路小學校長陳敏: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家精神的深刻闡釋,為學校開展教師隊伍建設及教師專業成長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以此為指導,南寧市良慶區冬花路小學啟動“翠竹工程”,以培養心有大我、求是創新的教師隊伍為目標,借鑒翠竹生長規律,探索“三維度三段式”教師培養模式,推行新教師亮相課、骨干教師示范課、組內教師研究課、專家教師領航課等觀摩課制度,開展“問題導向”大單元集體教研、“雙師六步”書法教學方法研究、教科書里的勞動實踐、小學全科閱讀校本課程建設等各項研訓活動,致力于:讓新教師掌握課堂教學常規,走得穩;骨干教師形成特色教學方法,走得快;專家型教師形成教學經驗理論,走得好;結對教師形成發展合力,走得遠。學校依托教育部新時代“雙名計劃”名校長工作室、自治區名校長精準幫扶團隊、自治區重點建設特級教師工作坊等平臺,引導更多教師用實際行動踐行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培養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增長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秉持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涵養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激發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桂林市七星區卓然小學校長葉琴珍:
學校應如何培養具有教育家精神的大先生?我認為有以下路徑。一是以文化人,強化價值認同。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教師面臨著很多新的挑戰,部分教師對教師的職業認同有所下降。基于此,學校要加強文化建設與師德師風建設,做到以文化人,以德養心,培養教師正確的價值觀、教育觀、職業觀,不斷提升職業認同感、工作使命感,強化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理想信念。二是知行合一,提升育人智慧。教育家精神具有豐富的內涵,其中之一是要有躬身實踐的行道精神。學校要鼓勵教師不斷探索,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找到適合的育人之道,提升育人智慧,做經師與人師的統一體。三是終身學習,形成發展自覺。教育要為時代、為社會服務,每個時代對人才的要求不同,對教師教育的評價指標也有所不同。學校要為教師創造有利的學習條件,促進教師終身學習,開展從教過程性評價,進一步增強教師的內定力與內生力,促使教師形成專業發展自覺,努力成長為具有教育家精神、經師與人師相統一的“大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