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你能見識到令你驚奇的事物,我希望你能體驗從未有過的情感,我希望你能遇見一些想法不同的人,我希望你為你自己的人生感到驕傲。如果你發現自己還沒有做到,我希望你有勇氣從頭再來。
——《本杰明·巴頓奇事》
我知道,我在進步
我想告訴數學比較弱的同學,一定要做專題求突破,只有不斷重復“做題—總結—做題”的過程,才能有所提高。我的做法是從書上的基本概念入手,先做書上練習,再分版塊做大量的高考真題。我一題一題地做,把錯題找出來,貼在訂正本上。反復做反復繼續,再難的題,經過反復琢磨最后一定會拿下。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同一個知識點在不同省的考法幾乎一樣,解題思路也幾乎一樣!
對于地理,我要求自己能將課本上提到的每一種自然現象的原因、過程、結果都說得一清二楚;地圖冊上的氣候圖、礦產圖、洋流圖、交通圖上重要地點的坐標等基本常識每周都要默寫一遍;錯題均要記在訂正本上,反復查看;主觀題答案要進行分類,形成專題,然后背誦。剛開始覺得很困難,也常常出錯,可漸漸地,我發現地理做題的感覺被培養了出來,做題順手多了,就連一些不太會的題,憑感覺也能做對。我越來越進入狀態,學習效率也隨之提高。后來,我的地理成績多次進入年級前五,聯考中更是連續拿下第一。我終于知道什么叫百煉成鋼。
那時候,我每天都睡得很晚,卻一點也不覺得累,反而心中有一種他人體會不到的喜悅。因為我知道,我在進步。就這樣,我第二次高考拿到了593分,比第一次的495分提高了近100分。
燃燒吧,詞匯量!
相信我,最有效率的背單詞方式是做題。方法很簡單:準備一個小筆記本,平時無論是做單選還是閱讀、完形填空,只要遇見不認識、看著有點“生”、沒法一下子反應出來意思的單詞,都請記在筆記本上。更關鍵的是,你一定要隨身攜帶這個單詞本,有空就多翻看,如去教室路上、吃飯前后、如廁時都可以看兩眼。可別小看這平時的“兩眼”,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效利用小單詞本和瑣碎的時間記憶,你必然可以自信地大聲說,燃燒吧,我驚人的詞匯量!
此外,一套屬于自己的做題思路可以讓你在考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的習慣是先看作文,大概知道要寫什么方面的內容,然后再做單選、完形填空、閱讀理解、改錯。在做題的過程中,順便篩選出適合自己使用的句型、短語、單詞等,這樣寫作文既快速,錯誤率又低,更免于因一時緊張而詞窮。
對于完形填空題,我習慣使用“三遍法”:第一遍通讀,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順便把一些自認為最有把握的題選出來;第二遍細讀,通過前后文的對比,選項之間的分析,做出其他題;第三遍再通讀,把之前選擇的所有答案寫在原文里,使文章順暢下來,進行整體的修改。
因為閱讀理解題所占分值最高,所以我把它放在最后。我做閱讀理解,最注重文章每段話的開頭,因為開頭起到告訴我們本段內容的作用。我一般先看題、后看文章,而“看題”只是看題目,不看下面的選項,以防被誤導。看過題目后,在原文中找到對應的句子,然后再對比選項,哪個對原文還原程度最高就選擇哪個。個別比較有難度的題,可以先跳過,等再次通讀全文后尋找答案。
我用執著完成夢想
我把高三的時間以周為單位劃分,在新一周的開始前,我都會將這一周的學習任務按天計劃好。每周一至周五,我會復習不同的科目并重做錯題,進行適當的練習;周六和周日,我會對一周的情況進行回顧,總結一周的學習成果。但是在計劃的執行過程中,遇到一些阻力是不可避免的,比如高考在即的壓力、自身的惰性、月考失利帶來的打擊等。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先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最佳,然后再繼續堅持執行計劃。例如當面對月考失利帶來的打擊時,我會冷靜地分析問題,并根據暴露出來的問題對自己的計劃作出調整,適當地將學習計劃的重心放到偏弱勢的科目上。
為了自身的心理健康,高三也需要一些業余生活。這方面我推薦一些學樂并重的活動,如收聽一些英語廣播節目,既了解時事又能練習英語;或是觀看一些比較熱門的減壓話劇,有利于身心放松。我偶爾也會約上朋友一起玩一些考驗邏輯和推理能力的桌游。做這些事情的目的都是為了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
高考成功,最重要的是堅持和嚴格執行規劃。執行一個規劃,需要有一種細水長流的韌性,讓自己每天積累的一小點知識最終匯聚成“大海”。不畏懼,不退縮,勇敢地不斷向前。如此,我們的計劃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成為我們高三學年里的強大助力。
一個良好的短期計劃,讓我最終在高考中取得當年省文科第82名的好成績。
直到進入高三,
我才覺得自己虛度了時光
考試儼然已成為這一年的主旋律,幾乎所有人都迅速融入這緊張的旋律里,躊躇滿志,為了夢想。在一段時間的迷惘過后,我終于下定決心,在距高考還有285天的深夜,在日記本的扉頁鄭重地寫下我的夢想,以及“決不放棄,決不低頭”的誓言。
我做了一篇長長的計劃書,按學校三輪復習的安排,將計劃分為三個階段,把每次月考作為節點,也作為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果檢驗。我按不同科目的難易程度,適當分配復習時間。我也像其他同學一樣,投入到緊張的“刷”題當中。前幾次月考,每次我都仿佛經歷了一次劫難。時間的緊迫,分數的窘迫,真的讓我不知所措。我每天都很累,拖著疲憊的身軀,思考自己為什么努力卻無收獲。身體和心理都吶喊著不能再持續這樣的生活。我就這樣在疲勞和懊悔中掙扎,也漸漸偏離了目標。
我意識到自己需要改變,這樣瘋狂的學習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承受的,至少我不能。偶然讀到林肯的名言:我走得很慢,但我從來不會后退。這正是我需要做的。我開始將整個高三歸結為三個字:勤、靜、思。勤中有靜,摒棄自己的浮躁,使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思考中去。開始時勤,快速積累知識;中間時段靜,進行短暫的休整,摒棄雜念;最后要認真思考,要留有總結的時間。我開始為各科準備總結本,將每次考試的重要概念記錄下來,上課時也隨時記錄,在空余時間隨手翻看加深記憶。后來事實證明這是一個很適合我的好方法,至少讓我后期的復習輕松了許多。在接下來的幾次考試中,雖然仍有不盡人意的時候,但我不再感到害怕,我相信蘇軾的“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我要一步一個腳印向著最初的夢想走下去。
如今,我已拿到了理想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回首過去,我為自己而感動。展望未來,我又站在了新的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