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交通,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車輛川流不息的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繁忙的火車站、機場等。我們每天上班、上學、購物、出差、游玩等幾乎都離不開交通,購房置業、開辦工廠等都需要首先考慮交通問題。人的一生有大約十分之一的時間消耗在交通上。
既然交通對人們的生活如此重要,那么,交通運輸類專業是否值得一學?畢業后的發展前景如何?作為交通運輸類專業中招生人數最多、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兩個專業,交通運輸和交通工程之間有何聯系與區別,主要學習課程和學科側重點是什么?下面就讓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交通運輸
指揮得了交通,干得了“汽修”
交通運輸是一個典型的工科專業,它并不像某些專業聽上去那樣神秘,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要問交通運輸到底能干什么?那就厲害了:它能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還能讓行人“上天入地”,包括空中飛行管制、地上火車編組、地下地鐵穿行、長江乘船游行……
交通運輸,可以拆分成兩個詞來理解,即“交通”和“運輸”。“交通”包括了鐵路、公路、水路(河道和海洋略有不同)、航空以及管道。“運輸”包括了前期規劃、施工以及中后期的運行、調度和管理。
前期規劃很好理解,對于鐵路來說就是選線和選址。前期施工,顧名思義,就是逢山開洞,遇河搭橋,最主要的就是學習橋梁、隧道建設等土木知識。中后期的運行、調度和管理可能更符合交通運輸的“氣質”,比如路線規劃完了,鐵路也修建好了以后,列車要如何開行,要幾點從火車站出發,到下一站又要怎么安排,遇到特殊情況怎么辦,等等。至于路線的遠期規劃和客流分配等問題,也需要我們交通運輸專業對應方向的同學去解決。
專業課程方面,我們既需要學習數學、力學、工程制圖、土木測量、機械基礎、傳熱學基礎、工程材料、電工電子、計算機應用技術、信息及自動化控制、通信導航等理工科課程,也需要掌握經濟學、管理學、系統科學、運籌優化、技術經濟分析等人文社科的相關知識。
大一大二時,我們參觀了整面墻都是液晶屏幕的車站調度中心,學習和研究鐵路的各種設備。那個時候我才知道,火車居然是頭上帶著天線,一路搭在電線上滑到終點的;我們每天坐的地鐵,其實基本上都是自動駕駛的;動車組是由若干輛有動力的列車組合起來,共同提供動力的,所以“火車跑得快”,并不是“全靠車頭帶”,而是一眾列車“團結協作”的結果。
從大三開始,我們會學習如運籌學等更為艱深的課程。老師都說“運籌學”這個詞翻譯得傳神,頗有“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意味,事實上這也是我們交通運輸的目標之一。我們要學著自己做模擬列車的編組、開行計劃,然后將計劃錄入計算機,就可以看到沙盤上的迷你軌道小火車按照指令運行、停站,最后回到車庫了,特別有趣。另外,我們還要參加實訓課程,在高速運行的機床上進行操作,制作出特定的模具或者零件,甚至還學習了焊接技術。同學們都開玩笑說:“今天實訓完,我都可以回家開汽修廠了!”
打造更為順暢的城鄉交通脈搏
交通工程是20世紀60年代在西方起步,70年代末期引入我國的年輕的交叉性專業。它綜合了人、車、路、環境及能源等問題統一進行研究。
從學術上講,交通工程是研究交通發生、發展、分布、運行與停駐規律,探討交通調查、規劃、設計、監控、營運、管理、安全的理論、方法以及有關設施、裝備、法律和法規,協調道路交通中人、車、路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適美觀、方便、經濟的一門工程技術科學。從通俗意義上講,交通指人或物的位置移動,交通工程就是針對人或貨物的位置移動的數量、方向、品質的需求,研究到底應采取什么策略來實現這種需求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的學問。
交通工程專業的研究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道路交通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道路的規劃、設計、運行的各方面。覆蓋全部城市、鄉村的道路網是怎么規劃出來的?各種等級的道路應該有什么比例關系,不同等級的道路之間如何銜接?一條道路應該有幾個車道,道路交叉口應該如何設計才能安全又高效?信號燈怎樣設計才易看清?信號燈時長多少才能讓路口通過的車輛最多,并有效減少車輛排隊情況……
城市軌道交通方面則主要研究城市軌道交通(地鐵、輕軌、有軌電車等)的規劃、設計、建設及運營組織管理等,具體包括線路沿著城市哪條主干道路布局,設置多少個車站,站間距多少?線路如何構建成交通網絡,不同線路的功能及服務范圍如何劃定?線路怎么設計,才能最大限度利用車輛行駛過程中的動能—勢能間的有效轉化,達到節能目的?城市軌道交通網絡中換乘車站如何布置,每個車站的出入口具體布設于什么位置?列車有幾節編組,發車間隔幾分鐘?城市軌道交通與常規公交間如何協調?等等。
機場方面主要研究區域乃至全國民用機場網絡的系統規劃。如機場的規模多大,選址與周邊城市的距離和發展關系,機場長期發展定位等;研究具體機場的總體規劃,如跑道數量、構型、方向等;研究機場的設計方法,主要有飛行區平面設計,滑行道如何設置、停機坪設置形式和數量;飛行區地勢設計、排水設計;機場場道的道面設計、施工與維護等;以滿足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機場長期規劃的要求,尤其保障每天機場連續起飛降落停靠的各類飛機安全高效運行之要求,等等。
兩相對比,可以看出,交通運輸和交通工程兩個專業的整體學習內容較為相似,但交通運輸專業側重于運輸技術和運輸管理,而交通工程專業培養的則是能夠從事交通工程規劃與設計的人才。
那么何為交通工程規劃與設計?比如,打造什么樣的交通工程才能緩解交通壓力?這并非簡簡單單地多修幾條路就可以的。為此,我們要學習交通工程、系統工程、交通規劃等課程;又如,設計什么樣的線路才能兼顧施工成本與社會效益?這也并非僅靠簡單的兩點一線就可以拍板確定的,為此,我們還需要學習結構力學、土質土力學、道路工程監理、工程概預算等課程……換言之,交通工程專業已經從下游的“運輸”層次跳脫出來,轉而著眼整個交通系統的規劃與布局了。
交通運輸:就業方向多、有實地工作要求
交通運輸專業的就業方向比較集中,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第一,到大型交通運輸企業,比如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公司、各地方鐵路公司、城市軌道交通集團等就業。這些都是交通運輸專業對口的工作單位,并且門檻比較低,工作簡單易上手,薪資待遇也不錯。
第二,到物流公司就業,比如順豐、四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匯通、韻達)等公司。電子商務近年來的蓬勃發展,使物流行業迅速壯大,吸收了大量交通運輸專業的畢業生,有時還會出現交通運輸專業畢業生供不應求的局面。
第三,到交通部、地方交通廳(局)、交通行業協會等機關單位就業。這些單位一般實行公開招考,崗位待遇穩定,社會地位高,很受畢業生的青睞。
第四,到交通部下轄的各研究院、大專院校等就業。有些學歷比較高的畢業生到研究院、高校等單位就業,有的從事研究工作,有的從事教學工作,都是很不錯的就業方向。近年來,考研深造成為不少交通運輸專業畢業生的選擇。陽光高考信息平臺數據顯示,交通運輸類專業中,全國報考碩士較集中的專業是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交通運輸工程。
報考交通運輸專業,需要考生對軌道交通或道路交通感興趣,有較強的數理基礎和動手實踐能力。如果有鉆研、探索的精神,則會更加合適。另外,交通運輸專業畢業后,下現場的比較多,即使是研究所、政府部門也有這種工作需求。所以,建議報考該專業的考生最好有強健的體魄,就讀期間也要勤于鍛煉身體。
交通工程:智能交通方向大有可為
目前,我國各大城市都面臨交通擁堵嚴重、交通事故多、交通運行效率低等問題,交通品質的提升越來越成為城市建設和管理中的難題和重點,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目前,交通組織設計、交通信號控制、城市軌道交通等領域都為交通工程專業的畢業生提供了非常廣闊的施展才華的舞臺,畢業生可到如下部門或行業工作。
第一,到交通運輸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安部等與交通相關的部委下屬或對口的企事業單位,如交通運輸廳(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局)、民用航空局、鐵路局等;或國家基礎設施投資主體企業,如高速公路建設公司,民航、鐵路投資或建設公司等;或對口的規劃設計院、研究所(院)、民營企業等,如交通規劃設計院、城市規劃設計院、鐵路設計院、民航設計院、交通工程咨詢機構、各種工程施工企業、各種交通運營企業等;或到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從事城市交通管理的行政、技術和應用工作。
第二,到智能交通、交通安全、交通設備研發的高新技術企業,從事如交通信號系統研發和應用,交通安全設施研究、開發、設計和應用,智能交通系統集成產業和周邊裝備研發等工作。隨著智能化、自動化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無人駕駛、智慧交通領域迎來新突破,智慧交通是未來交通領域的重點建設方向,其將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超級計算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不僅可推進傳統交通產業轉型升級,為我國中長期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能,而且通過部署智慧交通“軟基建”,也將帶動地方數字經濟的轉型升級。加之“一帶一路”倡議的國際大戰略布局正在鋪開,交通基礎建設無疑是其中最先實施且十分重要的一環,這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努力,因此交通工程專業以及交通基礎建設行業在未來的幾十年中都會有非常好的發展前景。
第三,到高校和科研院所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
這里要提醒考生注意的是,一些高校的交通工程專業在招生時是按大類招生的。如東南大學交通運輸類含交通土建與交通工程;同濟大學該專業按工科實驗班招生,含交通工程、交通運輸、物流工程等專業,不招色盲、色弱。考生在報考時一定要看清各高校的招生專業和報考要求,以防滑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