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0月7日加沙沖突爆發后,以色列情報和軍事部門的信譽嚴重受損,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瞬間破滅。在隨后幾個月的戰爭中,以色列徹底消滅哈馬斯、解救全部被扣押人員的兩大目標屢次受挫,這充分證明強大的軍事實力既不能保證絕對安全,更不可能徹底解決問題。同時,以色列過度依賴武力,造成了加沙、約旦河西岸的大規模人道主義災難,侵犯了敘利亞、黎巴嫩、也門和伊朗主權,受到國際社會普遍譴責,惡化了以色列自身的安全環境。
過度使用武力是問題的根源之一,這本來是以色列需要反思的。然而,近兩個月以來以色列軍隊捷報頻傳,軍隊、情報部門的威信回升,內塔尼亞胡的民意支持率首次超過反對派領導人甘茨,再度成為最受歡迎的以色列領導人。這預示著以色列對自身軍事能力的信心正在恢復,軍事行動的膽量也會越來越大。
7月初以來以色列宣布對哈馬斯的軍事行動取得決定性勝利,加沙大規模軍事行動階段即將結束。5月初開始進攻拉法后,以色列采取邊談邊打的策略,一邊加大對哈馬斯的打擊力度,一邊要求同哈馬斯進行停火談判。在以色列看來,打和談并不矛盾,相反兩者相輔相成,打得越厲害,和的可能性就越大。7月2日,哈馬斯主動要求恢復停火談判,單方面做出重大讓步,不再要求以色列事先承諾永久停火,新一輪停火談判得以重新開啟。以色列相信,邊談邊打的策略取得了預期效果。在談判的同時,以色列先后定點清除了哈馬斯軍事領導人戴義夫、最高政治領導人哈尼亞。即便如此,哈馬斯也沒有因此退出停火談判,這讓以色列更加確信軍事壓力的有效性。以色列還變本加厲,在停火談判中提出了諸多新條件。哈馬斯拒絕以色列的新要求,以色列的反應則是加大軍事打擊的力度。
7月19日,也門胡塞武裝襲擊以色列最大城市特拉維夫,造成一人死亡、10人受傷。第二天以色列實施大規模報復,F-35戰斗機跨境1800公里空襲也門荷臺達港口,造成九人死亡、83人受傷,這是以色列歷史上首次襲擊也門本土。胡塞武裝誓言報復,但是至今沒有下文,說明以色列對胡塞武裝的軍事威懾已經形成。
7月27日,以色列控制下的戈蘭高地一個足球場遇襲,造成12人死亡、30多人受傷。7月30日以色列采取報復行動,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定點清除了真主黨最高軍事指揮官舒庫爾。真主黨8月25日實施報復前夕,以色列先發制人,100架戰斗機升空,定點襲擊真主黨的火箭彈、導彈發射架,據說摧毀上千個發射筒。隨后,真主黨按計劃襲擊以色列,向以色列境內發射300枚火箭彈和大量無人機,但幾乎沒有造成以方任何人員和財產損失。隨后,真主黨和以色列都宣布自己圓滿獲勝。顯然,在真主黨與以色列的這波較量中,真主黨既丟里子又失面子,不僅沒有重新建立與以色列之間的威懾平衡,反而暴露了自己在情報和軍事方面的弱點。
7月31日,以色列在伊朗首都德黑蘭暗殺了哈馬斯最高政治領導人哈尼亞,伊朗誓言報復,但是迄今沒有下文。回想今年4月以色列與伊朗之間歷史上首次互相襲擊對方本土,就可以理解此次伊朗是謹慎又謹慎,換句話說,4月以色列對伊朗的威懾已經發揮作用。4月13日,伊朗300多枚導彈、火箭彈和大量無人機襲擊以色列,幾乎全部被以色列攔截于國門之外。4月19日,以色列襲擊伊朗,根據以色列的說法,命中伊朗伊斯法罕空軍基地的雷達站。這個雷達站是用來保護伊朗最重要的核設施的,是伊朗最敏感的地點,當天還是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生日。至少迄今為止,以色列成功確立了對伊朗的軍事威懾,而不是相反。
此輪加沙沖突結束后,以色列國內一定會反思這次危機的原因,到底是過度依賴武力引發了危機,還是武力不足加深了危機,這將決定以色列未來的政策方向。非常大的可能性是,以色列將更加相信武力,使用武力的膽量會更大。在8月29日的安全內閣會議上,內塔尼亞胡指出,軍事上的軟弱退讓是所有危機的根源。他說,沒有1993年在《奧斯陸協議》中的讓步,就沒有今天的巴勒斯坦問題;沒有2000年以色列撤出黎巴嫩,就沒有今天的真主黨問題;沒有2005年以色列撤出加沙,就沒有今天的哈馬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