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寶豐清涼寺汝窯所生產的汝瓷為中國瓷器中的精品,其窯址經考古發掘獲取了大量遺跡、遺物,對研究汝窯傳統制作工藝有重要價值。筆者通過實地調研,探究汝窯現代制作工藝,論述其傳統制作工藝的繼承情況,進而展望現代科技與理念下汝窯制作工藝的創新與發展。
關鍵詞:寶豐清涼寺;傳統制作工藝;汝官窯;創新性發展
汝窯是我國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其產品汝瓷以釉色天青、溫潤如玉的質感及端莊大方的造型塑造出符合中國人審美的古樸典雅、沉穩內斂的青瓷,并以精湛的制作工藝而受到北宋宮廷的青睞,汝窯奉命生產宮廷御用青瓷并得以大力生產發展。
對汝窯古今制作工藝以及繼承與創新發展進行探討,是為了更好地認識汝瓷這一極具特色與風格的中國瓷器、中華文化的瑰寶,同時也是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其具體內涵的不斷補充、拓展與完善。
汝窯生產的汝瓷具有顯著的特征,青瓷通常為較薄的香灰色胎體,釉色呈天青、天藍或青綠色,釉面溫潤有開片,器型多為瓶、碗、盤、碟、盞、杯等,造型秀美別致。汝窯作為北宋時期為宮廷生產御用青瓷的窯業,奉北宋宮廷之命燒制,被稱為汝官窯,同時還生產大量的民間用瓷,稱為民汝窯。不同使用對象的產品制作工藝不同。汝窯通過釉色、釉料、造型、裝飾等塑造出古樸典雅、端莊大氣的中國瓷器風格,有獨特的制作工藝。
(一)傳統窯爐、窯具與燒造方式
窯爐、窯具及燒造方式決定了該瓷窯的生產技術水平、質量及規模。窯爐由窯門、燃燒室、窯床、隔墻及煙囪組成。主要有平面馬蹄形和橢圓形兩種形制,窯壁磚砌。馬蹄形窯爐窯室的面積較大,橢圓形窯爐窯室面積較小,便于控溫。燃料均為木柴,提供還原性氣氛[1]。
窯具包括匣缽、墊餅、墊圈、火照。常見匣缽為漏斗形、筒狀、圓形,多成組在燃燒室即火膛中發現。涂耐火泥有密封匣缽和保溫作用,使匣缽內受熱均勻。墊餅分帶支釘的支燒和不帶支釘的墊燒。墊圈有圓形、橢圓形以及帶支釘圓形?;鹫沼赡突鹉嘀瞥?,表面有插槽,測試溫度以燒制更準確[2]。

考古出土瓷器底部多帶支釘痕,還發現有支燒器座和支燒缽,同墊餅、墊圈等都為支燒窯具[3]。汝窯的燒造方式分為支燒和墊燒,以支燒較多且以底部帶有支釘痕為汝窯燒造特征。
大量素燒器證明汝窯的燒造為二次燒制,先進行素燒,再施釉進行二次燒制。
(二)傳統用料
古代瓷窯多就地取材,以瓷窯周圍原料作胎料、釉料。研究表明大營鎮清涼寺礦區的黏土礦,儲量大、埋藏淺、質量優且易開采。礦石的可塑性好,易于瓷器制作成形。同時耐火度較高,介于1 320 ℃至1 700 ℃之間[2]。
檢測分析表明K2O和CaO質量分數較高,利于產生較厚的釉層及玉質感,TiO2和MnO2的質量分數低,利于生成天青等釉色。汝窯可能采用了高K2O和低TiO2的釉料[4]。汝官窯和民汝窯的釉料組成存在差異,汝官窯CaO的質量分數較高,幾乎為民汝窯含量的兩倍[5]。
宋代《清波雜志》提到汝窯釉料中含有瑪瑙成分,“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為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6]。汝窯遺址考古發現有瑪瑙礦石,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汝窯釉料中含有瑪瑙成分。
(三)傳統器型、造型與裝飾
汝窯主要產品為青釉瓷,包括青瓷、豆青釉瓷、天青釉瓷等??脊虐l掘出土及傳世品以青釉瓷數量較多、品質較高。本文以汝窯青釉瓷為研究對象,對汝官窯和民汝窯的器型、造型與裝飾等方面進行闡述。
汝官窯多為模制成型,種類豐富,有實用品和觀賞品,器型主要為碗、盤、洗、碟、瓶、樽等。器物裝飾有刻花、印花、貼飾、鏤空裝飾。考古出土內模和外模[7],內模以碗、盤、碟、盞、洗較多,圖案多花卉,外模有龍、鳥等。模具使汝窯能大批量地生產汝瓷,同時也能規范燒造。胎體裝飾以素面為主,也有弦紋、蓮紋,如故宮博物院所藏傳世品三足樽(圖1),器身飾弦紋,為仿漢時銅樽。官窯瓷器專供皇室,為宮中所傳,不作明器殉葬,同時對社會保密[8]。故宮博物院所藏的有三足樽、圓洗、碗、盤、洗,考古出土有蓮瓣碗、花口碗、直口碗、圈足盤、平底盤、折肩瓶等。汝窯生產的御用瓷器專供宮廷所用,其器型種類齊全,涵蓋多方面需求,造型與裝飾追求古樸典雅,素面加不同類型開片作點綴,是北宋最高瓷器成就的代表。
民汝窯多拉坯成形,多為實用瓷器,器型主要為碗、盤、缽、瓶。釉色為較天青釉更淡的青釉。裝飾有印花、刻花、畫花,裝飾題材多為山水、鳥、魚、花卉等,富有生活情趣??脊虐l掘出土的有花口瓶、盤、缽、器蓋,故宮博物院所藏有花口小碟、蓮鴨印花碗、三足爐。汝窯生產的民用瓷器集實用性與觀賞性一體,裝飾多為民間喜聞樂見。
宋代瓷器講究釉面勻凈,加以天然開片。汝窯的開片有直紋開片、斜開片、魚鱗狀開片、蟹爪紋、魚子紋、芝麻花等[2],以斜開片和魚鱗紋為特征。不同種類的開片大小與開片疏密程度,呈現在不同的釉面上產生了不同的藝術效果,造就了獨一無二的具有北宋時代特征的汝瓷。
如今的河南寶豐清涼寺一帶仍有汝瓷燒造[3],筆者探訪了一家在清涼寺村當地規模較大、聲望較高的現代汝瓷生產窯廠寶豐宣和汝瓷窯廠,對汝瓷制作工藝及流程進行了較全面的觀察與調研。
(一)現代窯爐、窯具與燒造方式
現代汝瓷生產的窯爐有傳統的燒木柴的柴窯和天然氣的氣窯,現代柴窯為馬蹄形,窯壁磚砌,現代人工搭建,會不斷根據產品需求修改完善,配備空氣凈化裝置以控制燃燒產生的污染氣體。氣窯為現代創新產物,燒制燃料為天然氣,內有測溫裝置,配有軌道和窯門,可將產品放在多層臺上推入窯爐,關上窯爐開始燒制,較為方便,氣窯的燒成率在20%~30%。柴窯的燒成率更低,柴窯多燒制大型仿古器,氣窯多燒制小型產品,但因氣窯有較高的燒成率,現大多選用氣窯燒制。
窯具有匣缽、支釘、墊板支釘、試插片。柴窯為匣缽燒制,為筒狀匣缽,內放支釘支燒。氣窯為直接支燒,支釘由耐火材料制成于墊板,是改良的墊餅支燒。試插片類似傳統的試燒插片,可用于測試不同溫度下產品的燒成情況。
現代汝瓷燒造方式多二次燒造,也有特殊工藝的三次燒造。第一次為素燒,由香灰色胎燒成粉白色的素胎,再放釉料缸內上釉后進行第二次燒制。

(二)現代用料
用料分為胎料和釉料兩種,均采自清涼寺本地。胎料用土在本地稱為“白毛土”,土料灰中夾雜土黃,應當含多種礦料,因條件限制未對具體成分進行檢測。胎料采集后需要在儀器中粉碎至面粉粗細,以保證可塑性。濕潤胎料呈灰色,第一次燒造后呈粉白色。
釉料用土顏色呈金黃色,加入本地所采瑪瑙一起粉碎,按具體比例配成天青色釉料于缸中以備使用。配好的釉料呈灰色,經燒造后呈天青釉色。
胎料用土經儀器粉碎加工后壓制成扁平的餅狀,師傅隨用隨取并根據具體器型再加工至合適的柔軟濕潤程度,既節省時間,又精確分工。
(三)現代器型、造型與裝飾
現代汝瓷生產的器型、造型與裝飾豐富多樣,既有汝瓷傳統類型,也有創新類型。據器物類型制作分為手工拉坯、壓制以及模具成形。手工拉坯為壺一類精細化要求較高的實用器以及大型仿古器。壓制成形,配成一套相同的器型,如碗、杯,放在模具中再用儀器壓制。模具成形為造型復雜的裝飾擺件,如動物、人物、景觀類,將胎料注入模具中,陰干成形。壓制和模制成形后都需要進行手工修整、拼接等。
器型以仿古器、壺、杯、碗、盤、裝飾擺件居多。仿古器為仿北宋汝瓷器型及傳統瓷器器型,有水仙盆、圈足洗、三足樽、梅瓶、富貴瓶、刻花花卉盤等。壺、杯、碗、盤一類做工較為精細,多成套出現,其中壺的做工尤為精細,壺內氣密性極好,可做到倒水時壺蓋緊閉。裝飾擺件造型種類極為豐富,有神獸、神仙、動物、人物、組合景觀類等,如麒麟、狻猊、千手觀音、玉兔、荷葉流水等。還有較具時代特色的偉人像、黨旗等造型,為新時代下汝瓷的造型方面創新性發展的彰顯。
裝飾手法除傳統的刻花、印花外,此窯廠還創新了內壁施釉、外壁露胎并刻畫的裝飾方式,在瓷器中結合陶器裝飾的手法較為新穎獨特。在較薄的杯壁上刻畫體現了高超的技藝。
寶豐清涼寺汝窯遺址上現建立了寶豐汝窯博物館、寶豐清涼寺汝官窯遺址展示館。寶豐汝窯博物館內大量展出考古發掘出土的遺物,向觀眾完整地展示了考古發掘成果以及汝窯的興衰,是了解與學習汝瓷文化的重要場所。在館內設有文創商店,有現代工藝大師汝瓷產品和館內展品復制品在售。寶豐清涼寺汝官窯遺址展示館對考古發掘現場建造場館進行保護,館內包括已發掘區域和未發掘區域,建立透明玻璃棧道以供觀眾俯視每處遺跡。兩個展館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清涼寺汝窯遺存,對研究汝窯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對弘揚與傳承汝瓷文化也有重要的意義。
同時,寶豐清涼寺一帶不斷涌現出優秀的汝瓷工藝大師,汝瓷產業發展迅速,極大地促進了汝瓷制作工藝的傳承與創新,推動了汝瓷相關文化事業的發展。汝瓷制作手藝的傳承形式主要是學徒制,一般由師父教授給徒弟。據統計,目前寶豐縣有汝瓷燒制和研究機構共50多家,有4000多名從業人員,年產汝瓷20多萬件,產品銷售市場逐漸向省外市場擴展,銷售收入達億元。汝瓷逐漸成為寶豐縣的支柱產業之一[9]。
汝瓷緊跟時勢,不斷創新。為慶祝中國成功舉辦夏奧、冬奧,周國楨和李廷懷聯袂打造了汝瓷雙奧泰平尊(圖2),其器型源于青銅器觚,獨具中國藝術特色。雙奧泰平尊現已入藏奧運博物館。汝瓷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傳統藝術之美,是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優秀成果。
現代汝窯制作工藝在融合科學技術與現代理念下進行取舍,汝瓷、汝瓷文化、汝瓷相關文化事業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正處于蓬勃的發展期。汝瓷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在經歷了時代的更迭后仍具有向上的朝氣,在對傳統的繼承、在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過程中,煥發勃勃生機。
作者簡介
趙雨祺,女,河南平頂山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考古學。
參考文獻
[1]孫新民.關于汝窯性質問題的探討[C].故宮博物院八十五華誕宋代官窯及官窯制度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2:153-162.
[2]趙文軍,孫新民,郁紅亮,等.寶豐清涼寺汝窯址2000年發掘簡報[J].文物,2001(11):4-22.
[3]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平頂山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寶豐縣文物保護管理所.寶豐清涼寺汝窯遺址的新發現[J].華夏考古,2001(3):21-28.
[4]申開洪,柴重陽,葉萍,等.寶豐縣大營鎮清涼寺汝瓷胎料用黏土礦床地質特征[J].河南科技,2020(13):145-149.
[5]丁銀忠,李合,王光堯,等.試論汝官窯青瓷制釉技術的南傳與發展[J].故宮博物院院刊,2020(4):86-92,110.
[6](宋)周輝.清波雜志第五卷(二)[M]//《筆記小說大觀》,揚州: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1983:333.
[7]李輝柄.中國陶瓷全集第七卷:宋(上)[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12.
[8]趙青云,陳景順,劉建國.汝窯考古的重大發現及研究的新思路[C].古陶瓷科學技術國際討論會論文集,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2:440-444.
[9]寶豐縣人民政府.河南寶豐汝瓷文化產業發展報告[J].理財(收藏),2016(10):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