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構的鑒藏史—項元汴的虛構與虛構的趙孟頫》(以下簡稱為《虛構的鑒藏史》)①是趙華所著的一部書畫鑒藏史著作(圖1)。全書共五章,前兩章主要聚焦于“神龍本”《蘭亭序》,第三、四章重點揭示項元汴是如何虛構鑒藏史的。最后一章以趙孟頫為中心,分析他的書畫作品及印章的真偽問題。作者以十八萬字的體量論證和解讀了明代收藏大家項元汴偽造印章而導致在藝術鑒藏史中存在的虛構現象,文章運用圖像對比、數據分析等方式鑒定印章的真偽,并通過十多個偽造案例對偽造者的作偽動機和手法進行剖析,旨在修正以往鑒藏史中的謬誤,使讀者對此類虛構現象進行深入思考。
本書的研究契機得益于作者在撰寫《因時相傳—趙孟頫與蘭亭序》時,需要對趙孟頫的大量真偽印鑒進行圖像歸類,在整理的過程中發現了多個偽印系列,其中偽造的趙孟頫藏品占四成以上,這促使作者開始深入研究以項元汴為線索的虛構鑒藏史。筆者將從研究方法、研究內容和學術貢獻三個方面探討此著作的具體面貌。
本書基于整理、歸納和鑒定書畫中的印章,揭示古代書畫鑒藏史中制造偽印的現象以及分析作偽群體和作偽動機。米芾在《書史》中寫道:“畫可摹,書可臨不可摹。唯印不可偽作,作者必異。”②由此可見,作偽和真印有明顯區別,這與古代的作偽技術落后有關,而如今的鑒定水平日趨成熟,研究者可以采取多種技術和手段進行鑒定。趙華在書中提及大量印章鑒定的案例,其采用了“改色疊加法”“雙鉤疊加法”“節點絕對平移法”等對比方法,也使用了“節點位移矢量法”進行定量的統計評價。如作者在第五章第二節談及俞和作偽的趙孟頫書畫和收藏品,將“大雅”偽印與標準品進行對比,就使用I/ybE0mGAc2LeG3RrTnWHQ==了“節點絕對平移法”③,他提取了兩枚印章上的節點進行重合對比,發現其相近程度達48.6%,充分證明了俞和偽作了大量趙孟頫的印章以混淆視聽。

此外,作者還使用了邏輯學和統計學的研究方法,其中以邏輯學為主。趙華在書中前言部分就以簡易的邏輯實戰模型引出古代書畫如同邏輯實戰,通過殘存的圖像、著錄等材料來鑒定真偽,而在其過程中必然會存在邏輯的自洽和矛盾,作者利用這些自洽和矛盾對藏品的真偽進行分析、歸納、統計和推算,最終勾勒出比過去更為真實的鑒藏史。值得注意的是,本書在第一章第四節論述豐坊的冤案時涉及了概率推算法和假設法④,推翻了唐蘭認為“神龍本”《蘭亭序》為豐坊偽造這個命題。在邏輯學的研究基礎上,作者在書中確立了20條藝術史和鑒藏史原點,如“神龍本”《蘭亭序》存在題跋移配和部分偽印兩大問題、項元汴制作了大量重要藏家的偽收藏印等。這些重要的命題不僅糾正了過去藝術史和鑒藏史研究中的虛構現象,也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新的思路。
統計學在藝術史和鑒藏史著作中運用較為廣泛,其旨在探究事物的內在規律性。筆者統計,《虛構的鑒藏史》中共有248幅圖片,9張統計表。其中圖片不僅包含書畫本作及局部,還有作者整理各類印章真偽、印章分期、書法結構等信息的對比圖(圖2)⑤。由于本書的圖片涉及較多書畫作品以及書畫作品與印章的關系問題,作者在目錄前附了圖例,解釋了標示的具體含義。統計表多涉及藏品上印章的真偽情況,用紅、橙、黃等顏色進行區分,如“項元汴偽造、偽添、偽印簡表”⑥。美中不足的是,本書存在圖注編號排版問題⑦,對觀者的閱讀有一定影響。
趙華在前言以“世界是可以被認識的”為切入點,向觀者說明本書的中心議題—虛構的鑒藏史是可以被認知和修正的。作者所談及的“虛構”其實是指古代書畫藝術的作偽現象而導致歷史研究的不準確性,也因為客觀的局限性,我們無法目睹古人創作書畫的過程,其產生的作品就會存在被添蓋偽印的現象。
本書的寫作邏輯和編排并不是以時間為線索,而是通過具體的個案引出現象,從而在其基礎上深掘內在規律。第一、二章作者以“神龍本”《蘭亭序》為論述中心,從作品上移配的題跋、偽趙孟頫的收藏印兩個角度去揭示古人在真跡上增添名人鑒藏印的現象,從而引出第三章作偽大家項元汴,其不僅偽趙孟頫印,還偽造宋徽宗、宋高宗、楊士奇等唐、宋、金、元、明藏家的印。趙華統計的作品數量達58件,但因文獻材料的缺失和局限性,其真實數量并不限于此。本書較為精彩且筆墨較多的章節為第四、五章,談及書中的兩位中心人物:項元汴和趙孟頫。
作者以豐富的個案和藏品流散分析為支撐,深入闡釋和論證了項元汴直接作偽的行為。通過對其偽造現象的詳細描述,作者否定了項氏上、下家作偽的可能性,并將討論延伸至晚明時期的偽造團體活動。在余論中,作者還指出了項元汴的偽造手法、心理以及對藏家、鑒定家的影響,使觀者明晰在閱讀古人著錄的書籍時需仔細分辨,在去偽存真的同時,也能正確認識和使用真實信息。
第五章聚焦趙孟頫,通過深入探討歷代印鑒的作偽技術與心理,將觀眾的視角引向了畫家和收藏家的身份。趙孟頫在項元汴虛構的鑒藏史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作品被偽造的比例超過四成,凸顯了他在鑒藏史中的重要性。本章不僅揭示了趙孟頫原印的去向和偽冒的作品,還通過大量案例推論出趙孟頫極少在前代名跡本幅上跋、印的重要命題,辯駁了以往的研究理論。在第七節,作者深入分析了歷代名跡上偽書畫印、偽收藏印的作偽技術與心理⑧,再次強調了虛構的鑒藏史的認知重要性。

整體而言,古代書畫鑒藏史中的作偽現象,是現代學者需重視的部分。從古書畫來看,沒有在其表面蓋收藏印的在流傳的過程中容易銷聲匿跡,正因市場內流傳有序的“苛刻條件”,影響了像項元汴一樣的作偽者在書畫上畫蛇添足的行為,但這也間接地保護了一部分書畫作品。從鑒藏史的角度看,因為這些被偽造的痕跡經過不同年代和群體的流傳,足以混淆視聽,掩蓋真相,所以我們只能盡量去還原較為真實的面貌,清理這些被覆蓋的歷史碎片。
書畫作偽的風氣自魏晉時期就已萌發,宋代出現較多作偽現象,明清時期更為猖獗,并且此時期鑒藏和交易較為興盛,鑒藏家、收藏家層出不窮,留下了許多書畫鑒藏著錄和筆記,其中就涉及作偽問題。如李日華的《味水軒日記》、沈德符的《萬歷野獲編》、吳其貞的《書畫記》等。由于古代的鑒定書畫的方式多為過眼,會存在誤讀的現象,鑒別書畫作品的真偽情況有局限性。李日華在《味水軒日記》卷二就曾記錄走眼的經歷,將楊即之手寫的《楞嚴經》第九卷看成《白居易》的作品⑨。20世紀以來,出現了許多書畫鑒定領域的大家,如謝稚柳、徐邦達、啟功、張珩等,他們推動了書畫鑒定研究的發展和完善,出版了大量著作,如徐邦達的《古書畫鑒定概論》、張珩的《怎樣鑒定書畫》。此時期的著作涉及大量書畫鑒定,其內容也有對作偽品的敘述,如孫殿起在《琉璃廠小志》中提到的:“其字畫懸滿壁間……并有臨時葦棚,中間掛滿古今名人字畫書帖,文人墨客,考古專家,往返盤桓,若不勝其看;惟珍貴者殊鮮,其行貨則投機者居多數耳。”⑩余紹宋的日記中也有敘述作偽團隊的手段,但此時期的著作對書畫偽造的個案研究較少,缺乏系統性的整理。
直至21世紀,在學者們的努力耕耘下,有關書畫真偽鑒定的研究愈發豐富,既包含宏觀視角,也有微觀角度。如徐鼎一的《鑒識齊白石》、葉子的《中國書畫鑒藏通論》、王乃棟的《中國書畫分類鑒定圖說》等。隨著學者們對書畫鑒定的日益重視,作偽現象的問題更加凸顯。李萬康曾對項元汴有過研究,如《編號與價格·項元汴舊藏書畫二釋》,作者在后期研究中也指出了項元汴印章的偽造現象。丁羲元所著的《中國畫學縱橫論叢·晉唐五代宋元書畫鑒藏古印》聚焦于晉唐五代宋元古書畫,對歷代鑒藏古印的真偽作全面分析和考辨。其中,在宋徽宗、宋高宗、金章宗等偽印問題上,已經判斷出是項元汴所為,但與《虛構的鑒藏史》不同的是,其時間跨度和涉及的群體更為多元,以朝代為順序進行寫作,為本書的論點提供了理論支撐。
趙華對趙孟頫有多年研究,曾出版《趙孟頫閑居考》,書中涉及趙孟頫印鑒分期、稱謂分期等新的研究方法,對于趙孟頫書畫作品重新鑒定和分期有重要意義,為《虛構的鑒藏史》提供了文獻材料。通過這些學術成果,趙華為觀者提供了鑒藏史的新視角,《虛構的鑒藏史》以個案的視角去窺探偽造者的偽造手法、心理等問題,盡可能地還原當時的歷史情景。這部著作用作者自己的話來說是一部初步呈現的書籍,但其大量的圖像對比和邏輯推理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更為真實的語境,值得觀者閱讀和品味那些虛構的鑒藏史。
《虛構的鑒藏史》是一部兼具科學性和學術性的精彩著作,其寫作風格平實,文獻資料豐富,為觀者呈現了鑒藏史中作偽書畫作品的現象,進一步闡釋了項元汴的作偽手法和心理現象。趙孟頫作為被偽造的收藏家,其作品的真偽現象也值得關注。本書通過嚴謹的邏輯推理、數據統計和大量的圖像對比分析訂正了藝術史和鑒藏史上對作品真偽的誤讀。正如《虛構的鑒藏史》作者所言,許多大藏家既推動了鑒藏史的發展,也是鑒藏史的虛構者。基于如今的科技水平和鑒定條件,虛構的鑒藏史正逐步被世人認知和修正。
作者簡介
鹿珈漩,漢族,山東濰坊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美術史。
參考文獻
[1](宋)米芾.書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7.
[2]孫殿起.琉璃廠小志[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
[3]蕭高洪.中國歷代璽印精品博覽[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
[4]趙華.藝術鑒藏叢書·虛構的鑒藏史—項元汴的虛構與虛構的趙孟頫[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23.
注釋
①趙華:《虛構的鑒藏史—項元汴的虛構與虛構的趙孟頫》,藝術鑒藏叢書之一,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23年。
②(宋)米芾:《書史》,商務印書館,1937年,第27頁。
③趙華著、范景中總主編:《藝術鑒藏叢書·虛構的鑒藏史—項元汴的虛構與虛構的趙孟頫》,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23年,第173頁。
④趙華著、范景中總主編:《藝術鑒藏叢書·虛構的鑒藏史—項元汴的虛構與虛構的趙孟頫》,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23年,第21-22頁。
⑤趙華著、范景中總主編:《藝術鑒藏叢書·虛構的鑒藏史—項元汴的虛構與虛構的趙孟頫》,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23年,第36頁。
⑥趙華著、范景中總主編:《藝術鑒藏叢書·虛構的鑒藏史—項元汴的虛構與虛構的趙孟頫》,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23年3月,第154頁。
⑦本書圖注編號問題:第四章第九節李唐《采薇圖》圖注編號應為“4-70”(第141頁),第五章第六節宋蔡襄《致茂才陳弟尺牘》圖注編號應為“5-60”(第198頁)。
⑧趙華著、范景中總主編:《藝術鑒藏叢書·虛構的鑒藏史—項元汴的虛構與虛構的趙孟頫》,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23年,第202頁。
⑨劉曉溪:《明代晚期嘉興一帶文人書畫作偽考》,《藝術品》,2019年第4期,第56頁。
⑩孫殿起:《琉璃廠小志》,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