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到寫作,不僅孩子有畏難情緒,老師在教學中也有諸多困惑。在教的過程中,老師們有什么依據可尋?有什么辦法可用?從多年作文教學實踐中,我總結了“四心”原則,希望能夠幫助老師們在作文教學中有抓手、有方向、有方法。
1.留心課標。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從相應年級的課標出發。教師要做到熟悉本年齡段在寫作過程中的能力、要求和寫作訓練重點,過難或者過易都會影響寫作訓練目標的落實。目標過難、過多,學生會有負擔;目標過于簡單,則達不到寫作的訓練目的,事倍功半。
2.留心教材。每一篇課文都是最好的“范文”,從文章結構、字詞段落到表達方式,無不滲透著寫作要素。教師應結合習作的要求,認真揣摩教材的每篇文章,在講授過程中引導學生處處留心哪里能為寫作服務。
想讓學生“走心”,老師的教學就要“用心”。說是寫的前提,結合孩子的生活,結合訓練目標,尋找準確的切入點,想盡一切辦法開啟孩子想說的欲望。比如,寫作前的口語交際、回顧課文中印象深刻的精彩寫法、結合寫作主題的文章節選、結合學生生活的實例、視頻等。從生活出發,從好文章出發,從開口表達出發。敢說、能說,才慢慢過渡到會說、說好;說好,才能寫出來、寫準確、寫精彩。
學好寫作并不困難,但功在平時。需要學生們踏踏實實地上好每一堂課,不忽視每一次的寫作活動,盡可能在平時就有動筆寫一寫的習慣。
本學期,我帶領學生結合課文和生活實際進行了8次小練筆。有些是課文中要求的,有些是學生在課堂交流中產生了靈感,踴躍發言時的即興發揮,還有一些是結合生活的語言表達。只要有決心,多留心,故事時時在發生,生活處處是寫作。
在寫作的過程中,首先不要畏懼出錯,寫作也是不斷試錯的過程。不要因為寫作困難就放棄嘗試,更不能因噎廢食。寫作是一個慢功夫,也更能考驗學生語文的基本素養。而這基本功絕不是一天、一個月、一年就能夠速成的,需要老師結合以上的習作方法,配合學生建立閱讀習慣、表達習慣,長期堅持,才能使學生終生受益。
寫作是一個慢功夫,上好寫作課固然重要,但寫作的積累和訓練要在平時。
教師要創造一切機會讓學生勤說、愿說、會說。會說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寫。
教師還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寫的能力的培養。為了避免學生對寫作有畏難情緒,可以把寫作文變成寫小練筆。小練筆的好處是隨機、靈活、內容少,目標明確。
讓學生勤動筆、勤動口,堅持有意識地培養寫作能力,相信學生一定會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