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山東昌邑是全國重要的生姜種植區,群眾受傳統種植觀念影響,盲目使用化肥,導致土壤有機質缺乏,微生物菌群比例嚴重失調,使根結線蟲、根腐病和莖基腐病成為昌邑生姜面臨的主要地下病蟲害。本文總結了昌邑生姜生產中主要地下病蟲害的發生特點及規律,分析了其為害癥狀、發病條件和傳播途徑,提出農業、物理、化學和生物等綜合防治措施,為昌邑生姜病蟲害科學防控提供參考。
關鍵詞:生姜;根結線蟲;根腐病;莖基腐病;綜合防治
中圖分類號:S668.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1038(2024)05-0055-04
DOI:10.19590/j.cnki.1008-1038.2024.05.009
Occurrence and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Underground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 Changyi Ginger
YANG Yaohua, HUANG Weibo*, WANG Weina, ZHANG Fuqun, ZHAI Jiahui, HAN Jinliang, JIANG Fei
(Changyi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 Changyi 261300, China)
Abstract: Changyi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is an important ginger planting area in China. Influenced by traditional planting concepts, people blindly use chemical fertilizers, seriously lack of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seriously imbalance of microbial flora, root-knot nematodes, root rot and stem base rot have become the main underground diseases and pes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ginger industry. Summarizing the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of the three kinds of diseases and pest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ymptoms, disease conditions and transmission routes of the three kinds of diseases and pests, and proposed comprehensive control measures of agriculture, physics,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cientif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inger diseases and pests.
Keywords: Ginger; root-knot nematode; root rot; stem base rot;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生姜原產于東南亞熱帶地區,喜歡溫暖、濕潤的田間氣候,不耐低溫和強光照。近幾年,隨著鄉村振興和健康中國戰略的同步推進,生姜的藥食同源價值逐漸被大眾所認可[1-2],特別是其持續高價帶來的良好效益,使其成為各地產業振興的支柱性產業。
山東省昌邑市是全國重要的生姜種植區,生姜常年種植面積為6 700 hm2,因種植歷史悠久、單產高、質量優而成為北方重要的生姜集散基地和價格形成中心[3-4]。隨著其種植面積和年限的不斷增加,姜田地下病蟲害積累形成了連作障礙。由于姜農盲目追求產量,過量施用化肥農藥,導致土壤有機質缺乏,微生物菌群比例嚴重失調,同一地塊連續輪作3~5年之后,姜農被迫采用換地或化學熏蒸的辦法進行防治[5],給昌邑生姜產業造成致命性威脅。地下病蟲害主要有根結線蟲[6-11]、根腐病[12]和莖基腐病[13-14]。分析上述三種病蟲害的發生特點及規律,采取行之有效的綜合防治措施,將有利于生姜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現有生姜病蟲害的研究文獻大部分局限于單一病蟲害的防治上,對引起生姜連作障礙的綜合性地下病蟲害種類分析較少。本文立足昌邑生姜主要病蟲害的發生特點及規律,分析其為害癥狀、發病條件和傳播途徑,提出農業、物理、化學和生物等綜合防治措施,為生姜病蟲害科學防控和克服連作障礙提供參考,以保障生姜產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1 生姜主要地下病蟲害及發生規律
1.1 根結線蟲
生姜的根結線蟲引起的病害又稱癩皮病、疥皮病、姜疥。在山東昌邑生姜主產區,發現的根結線蟲均為南方根結線蟲[6],可導致生姜減產20%~50%,嚴重地塊減產80%以上甚至絕產[7]。根結線蟲成蟲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0~28 ℃,土壤濕度為 40%~70%。在外界環境適宜時一般 30~45 d繁育1代,一般1年發生4代[6]。根結線蟲主要分布在3~15 cm的表層土壤,15 cm以下土壤中極少存在。
1.1.1 為害癥狀
由于昌邑生姜種植大部分采用拱棚提早栽培技術[15-17],根結線蟲在昌邑為害時間較早,自三股杈期開始以二齡幼蟲咬食生姜地下根系,使生姜須根和肉質根變粗變短,肉質根產生瘤狀物,姜種基部也出現皺紋突起的瘤狀物。隨著姜塊分枝,表面形成突起瘤狀物并伴有裂紋斑。根部出現突起瘤狀物,阻礙養分吸收和姜塊膨大,地上部莖葉變矮萎縮,葉片出現黃色斑點。根部受害,產生大小不等的瘤狀根結,塊莖受害表面產生瘤狀或皰疹狀,并出現裂口[18]。一般7月上旬開始表現癥狀,姜株不會死亡。
1.1.2 發病條件與傳播途徑
生姜根結線蟲的發生與昌邑連作重茬地種植習慣緊密相關。群眾因土地限制多年連作重茬生產,過量使用化肥,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有益微生物菌生長繁殖受到抑制,有害微生物菌占據上風,菌群平衡遭到破壞,次生鹽漬化嚴重,從而引發根結線蟲發生。根結線蟲以卵或其他蟲態在土壤、生姜秸稈或姜塊中越冬,主要通過灌溉水、病土、病株、帶病姜種或人為等方式傳播。
1.2 根腐病
生姜根腐病又稱生姜軟腐病、生姜腐霉根腐病,是生姜栽培生產中危害性較大的一種土傳病害,主要過程為群結腐霉和鐮刀菌先引發真菌病害,后引發阪崎腸桿菌等細菌性病害[12]。傳播速度極快,可導致生姜減產50%~80%,直至絕產[12]。
1.2.1 為害癥狀
先從下部葉片尖端及葉緣褪綠變黃,后擴展到整個葉片,逐漸向上部葉片擴展,葉面有斑點,嚴重時穿孔,初期莖基部呈水浸狀,后期莖基部腐爛,直至枯萎死亡;地下塊莖褐變,根系不發達,有的軟變腐爛。輕者塊莖表皮和莖基葉梢呈水浸狀褐色病變,易剝落,無臭味。地下根系呈水浸狀變軟,一碰即脫落,植株生長衰弱。昌邑生姜種植區一般5月下旬為始發期,直至9月中旬基本結束。
1.2.2 發病條件與傳播途徑
當土壤溫度26~30 ℃、高濕環境下更利于病害發生[12]。栽培密度過大,氮肥施用過多姜苗旺長,通風透光差,發病較重。土壤黏性過大,通透性不良,根系活力低下,發病較重。病殘體是根腐病的初侵染源,病菌以菌絲體在種姜或遺落土中的病殘體上越冬。在適宜溫濕度條件下,從根部傷口處形成初侵染,游動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進行再侵染。
1.3 莖基腐病
生姜莖基腐病又稱腐霉菌根腐病、爛脖子病,主要致病菌為腐霉,是傳染性較強的真菌性病害,菌絲體生長適宜溫度為29~42 ℃,適宜pH 4.5~8.5[13]。
1.3.1 發病癥狀
在地表2 cm左右姜苗莖基部會出現一圈水浸狀,類似燙傷癥狀。下部葉片的葉尖先退綠變黃,逐漸擴展到全葉,并向上部葉片發展,直至整株黃化凋萎后枯死。病苗會自然倒伏,沒有倒伏的姜苗輕提,會從姜苗莖基部斷開。新姜塊與姜苗莖基部連接處出現水漬狀癥狀,下部姜塊和根系基本正常。掰開姜種、新姜塊或折斷植株,擠壓后流出清汁,沒有任何異味[13]。昌邑生姜種植區一般在5月上旬為始發期,6月中下旬生姜“三股杈”進入盛發期,直至9月中旬基本結束。
1.3.2 發病條件與傳播途徑
昌邑生姜種植區大部分采用拱棚二層膜播種,5月上旬拱棚內溫度達25 ℃,土壤或者姜種攜帶的病原菌即可侵染生姜幼苗[19]。多年連作地塊中的病殘體滯留田間,土壤中病原基數高,導致病害大面積發生。低洼地塊或排水不良,土壤過濕易發病;高溫、高濕、多雨、晝夜溫差大或大雨后驟然放晴易發病。病菌在適宜溫濕度條件下,從莖基部傷口處形成初侵染,游動孢子借雨水或者灌溉水傳播進行再侵染。
2 生姜主要地下病蟲害綜合防控措施
2.1 農業防治
2.1.1 選擇茬口
生姜首選前茬為蔥、蒜和豆科等作物的地塊種植,其次選擇前茬為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的地塊,避免在辣椒、茄子等茄科作物或者發病嚴重地塊上種植。
2.1.2 平整土地
種植生姜的地塊要進行統一的平整,確保與水平線保持一致。地塊高洼不平,易造成澆水或者遇到大雨時低洼地塊積水,蟲卵和病原游動孢子會隨水在低洼地塊處聚集,成為病蟲害發生的首要源頭。
2.1.3 深耕破層
利用大馬力機械對土壤進行深耕,必要時用挖掘機進行深翻,耕作深度達到35~40 cm,確保打破犁底層,創造根莖膨大生長的最大空間,遇到陰雨連綿年份,利于雨水下滲,防止根系漚根現象發生。
2.1.4 選擇良種
生姜屬于無性繁殖,生產中大部分為自留種,自留種不可避免會出現姜種帶菌帶蟲,播種后在適宜的環境下首先從姜種開始發病,導致前期出現感染源。因此如果選擇自留種,要在生茬地上選擇無病無蟲姜種。推廣使用脫毒一代姜種,不僅田間長勢健壯,更能抵抗病蟲侵染,提高抗病蟲能力。
2.1.5 清除秸稈
生姜在生長過程中具有自毒作用[20],秸稈中含有大量病原菌和蟲卵,每年生姜收獲后要及時清除帶有病蟲源的秸稈及雜草,最大可能地減少病蟲基數,切斷傳染源。
2.2 物理防治
2.2.1 低溫滅殺
冬季深翻耕地時,只耕不耙,保留土塊原樣,在冬季低溫雨雪環境下氧化,可殺死部分蟲卵和病原菌。
2.2.2 物理隔離
蟲卵和病原孢子極易通過田間農事操作人為傳播,特別是相鄰地塊之間更易通過雨水、耕作等近距離傳播。要避免發病與普通地塊之間農機器具的交叉使用和排水溝渠的互相串聯,防止因田間耕作、雨水蔓延和人員流動等造成傳播感染。
2.3 化學防治
2.3.1 根結線蟲
播種時每667 m2用0.5%阿維菌素顆粒劑3 kg摻細土30 kg撒施于姜溝內。撤膜、小培土和大培土時期,每667 m2用1.8%阿維菌素乳油1 000~1 200 mL隨水沖施或滴灌滴入進行預防。田間發現病株后,用20%噻唑膦水劑750~1 000倍藥液灌根防治。
2.3.2 根腐病和莖基腐病
在生姜撤膜、小培土和大培土三個關鍵時期,每667 m2用30%甲霜·噁霉靈水劑1 000倍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藥液噴霧預防莖基腐病,外加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800倍藥液噴霧可同時預防根腐病。田間出現病株,需用30%甲霜·噁霉靈水劑500倍藥液加10%絡氨銅水劑300倍藥液直接噴淋根部防治。
2.4 生物防治
2.4.1 植物源中草藥劑
用中草藥調理劑和保護劑30倍藥液對姜種、姜溝噴灑消毒,預防根結線蟲、根腐病和莖基腐病的發生。出苗后用中草藥保護劑和調理劑100倍藥液葉面噴施,間隔7~8 d連續噴施3次,預防根腐病和莖基腐病發生。根部發現線蟲以及田間發現病株,可用中草藥保護劑和調理劑100倍藥液灌根防治。
2.4.2 微生物制劑
使用含1 000億枯草芽孢桿菌+3億多黏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的微生物菌劑或者生物有機肥料,基肥每667 m2使用生物有機肥料300 kg,小培土、大培土階段每 667 m2使用生物有機肥料100 kg。也可以結合澆水進行沖施或滴灌微生物菌劑,每 667 m2用 4~6 kg。根部發現線蟲和田間發現病株,可用800~1 000倍液微生物菌劑進行灌根,以減輕地下病蟲害發生。
參考文獻:
[1] 強姝婷, 國慧, 熊浩榮, 等. 生姜多類型化學物質與藥理作用及藥食同源研究進展[J]. 江蘇農業學報, 2021, 37(1): 259-266.
[2] 佚名. 調味保健它全能藥食同源話生姜[J]. 中外食品, 2006(12): 42-45.
[3] 楊瑤華, 張付群. 昌邑大姜特色產業健康發展經驗[J]. 蔬菜, 2021(9): 66-67.
[4] 黃偉波. 昌邑市生姜產業發展經驗與思考[J]. 中國農技推廣, 2023, 39(8): 16-17.
[5] 黃偉波, 楊瑤華, 張美芳, 等. 生姜連作障礙關鍵技術集成與應用初探[J]. 農業科技通訊, 2023(3): 222-225.
[6] 李勝奇, 張傳波, 李慶芝, 等. 生姜根結線蟲病的發生危害及綜合防治措施[J]. 中國蔬菜, 2023(5): 122-125.
[7] 張平, 孫增富, 段臣波. 生姜根結線蟲病的發生與防治[J]. 中國果菜, 2005, 12(4): 28-32.
[8] 徐鳳永, 孫得勝, 劉云虹, 等, 姜根結線蟲病的發生特點[J]. 植保技術與推廣, 2001(1): 17-21.
[9] 郭衍銀, 徐坤, 王秀峰, 等. 生姜根結線蟲病原鑒定及發生規律[J]. 植物保護學, 2004(3): 241-246.
[10] "畢乃亮. 生姜根結線蟲病的生物綜合防控技術[J]. 農業知識, 2018(5): 29-31.
[11] "金娜, 陳永攀, 劉倩, 等. 我國蔬菜根結線蟲發生、致害和綠色防控研究進展[J]. 植物保護學報, 2022, 49(1): 424-438.
[12] "李明通, 孟凡強, 周立邦, 等. 生姜根腐病的病原菌鑒定及抗菌脂肽的防治效果[J].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 2020, 43(6): 1134-1142.
[13] "李勝奇. 生姜莖基腐病的發生與防治[J]. 農業科技通訊, 2017(6): 304-306.
[14] "何麗娟, 吳東根, 童有希, 等. 菜用生姜莖基腐病的診斷與防治[J]. 中國果菜, 2010(5): 33-35.
[15] "張傳偉, 趙永明, 袁永勝, 等. 濰坊生姜產業現狀與創新模式及發展對策[J]. 中國蔬菜, 2019(12): 11-14.
[16] "周峰, 韓太利, 孫繼峰, 等. 濰坊大姜拱棚安全高效栽培技術[J]. 中國瓜菜, 2019, 32(11): 108-109.
[17] "王奕斐, 王進成, 于麗萍, 等. 昌邑生姜發展(栽培)現狀及存在問題調研[J]. 蔬菜, 2020(11): 62-66.
[18] "董梅蘭, 董玉霞. 姜根結線蟲病的發生及防治[J]. 現代農村科技, 2015(18): 29.
[19] "高照海, 亓玉生, 畢京榮. 生姜莖基腐病的發生與綠色安全防治技術[J]. 蔬菜, 2022(4): 47-50.
[20] "韓春梅, 潘開文, 吳寧, 等. 生姜他感和自毒作用研究[C]//中國植物保護學會植物化感作用專業委員會. 中國第五屆植物化感作用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集, 2011: 1-3.
收稿日期:2023-11-28
第一作者簡介:楊瑤華(1970—),男,農藝師,大專,主要從事蔬菜技術研究與推廣工作
*通信作者簡介:黃偉波(1971—),男,高級農藝師,大學,主要從事蔬菜技術研究與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