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雙減”政策的深入實施,初中數學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如何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成為當前數學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本文從“雙減”政策的視角出發,探討初中數學單元整體作業的實踐性設計策略,以期為初中數學教學的優化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雙減”政策;初中數學;作業設計
“雙減”政策旨在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為學生創造更加寬松、健康的學習環境.在這一背景下,初中數學作業的設計也需進行相應調整,既要確保學生能夠鞏固所學知識,又要避免過度增加學生的負擔.因此,探索初中數學單元整體作業的實踐性設計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實踐性作業是一種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情境相結合,要求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實踐體驗、問題解決等方式來鞏固和深化理解的作業形式[1].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因此,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對初中數學單元整體作業進行實踐性設計顯得尤為重要.
1 初中數學單元整體作業實踐性設計
1.1 實踐性作業的內涵
實踐性作業要求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情境,這種作業類型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實際操作,旨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在初中數學單元整體作業設計中,實踐性作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
1.2 實踐性作業的分類
根據實踐性和應用性的不同特點,初中數學單元整體作業中的實踐性作業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2.1 操作實踐類作業
這類作業要求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完成,如制作幾何模型、進行實地測量等.通過操作實踐,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同時培養動手能力.
1.2.2 問題解決類作業
這類作業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應用題、工程實際問題等.通過問題解決,學生能夠體會到數學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同時培養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精神.
1.2.3 調查研究類作業
這類作業要求學生通過調查研究來收集數據、分析問題,并得出結論.通過調查研究,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同時培養探究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
1.2.4 實驗探究類作業
這類作業要求學生通過數學實驗來探究數學規律和性質,如數學實驗報告、數學實驗設計等[2].通過實驗探究,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同時培養實驗能力和創新精神.
1.3 實踐性作業評價原則
在評價初中數學單元整體作業中的實踐性作業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3.1 注重過程評價
實踐性作業的評價應注重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的表現,如操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探究精神等.而非僅僅關注作業的結果.
1.3.2 強調實踐性和應用性
實踐性作業的評價應強調學生能否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情境,能否通過實踐體驗來鞏固和深化理解.同時,還應關注作業是否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1.3.3 鼓勵創新和探索
實踐性作業的評價應鼓勵學生發揮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在作業中嘗試新的方法和思路.對于具有創新性和探索性的作業,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
1.3.4 及時反饋和指導
實踐性作業的評價應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和指導,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并進行改進.同時,還應為學生提供具體的建議和指導,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實踐性作業.
2 初中數學單元整體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2.1 缺乏啟發性和創新性
當前,一些初中數學單元整體作業設計過于注重基礎知識的訓練和鞏固,而忽視了對學生啟發性和創新性的培養.這樣的作業設計往往缺乏思維挑戰和解題策略的多樣性,導致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探索的欲望和創新的動力[3].長此以往,這樣的作業設計可能會抑制學生的思維發展,限制他們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2.2 缺乏層次性和針對性
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興趣存在差異性,因此,作業設計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體現層次性和針對性.然而,當前的初中數學單元整體作業設計往往缺乏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差異化考慮,導致作業難度和內容無法有效匹配學生的學習水平和需求.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作業可能過于困難,導致他們無法完成;而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作業可能過于簡單,缺乏挑戰性.這樣的作業設計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也無法有效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
2.3 缺乏實踐性和應用性
數學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學科,然而當前的初中數學單元整體作業設計往往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訓練,而忽視了實踐性和應用性的培養.這樣的作業設計無法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也無法培養他們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長期下來,學生可能會感到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脫節,無法體會到數學的實用性和趣味性.
2.4 反饋機制不完善
有效的作業反饋是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當前的初中數學單元整體作業設計往往缺乏完善的反饋機制.一些教師批改作業時只給出簡單的對錯評判,沒有提供具體的解題指導和建議;還有一些教師批改不及時,導致學生無法及時了解自己的錯誤和不足之處,難以進行及時的糾正和改進.這樣的反饋機制無法有效發揮作業的評價和促進作用,也無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果和數學素養.
2.5 題量過大,缺乏靈活性
當前的初中數學單元整體作業設計往往存在題量過大的問題.大量的作業會給學生帶來沉重的負擔,導致他們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甚至可能引發抄襲等不良行為.此外,一些作業設計形式單一,缺乏靈活性,無法有效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這樣的作業設計不僅無法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還可能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3 “雙減”視角下初中數學單元整體作業實踐性設計策略
3.1 明確教學目標,精準定位作業內容
在“雙減”政策的指導下,初中數學作業的設計應更加注重教學目標的明確性和作業內容的精準性.教師應根據單元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具有針對性的作業內容.作業內容應涵蓋基礎知識的鞏固、技能的提升以及數學思想的滲透,確保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能夠全面、系統地復習所學內容.
例如 以初中數學中的“一元一次方程”單元為例,該單元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學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解法和應用.因此,在設計作業時,應圍繞這些目標進行[4].例如,可以設計以下作業內容:首先,設計一些基礎題,給定一元一次方程,要求學生求解.這類題目旨在鞏固學生對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掌握.其次,設計有難度的應用題,結合實際生活情境,如購物折扣、速度時間距離等,讓學生運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這類題目旨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明確教學目標并精準定位作業內容,可以確保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能夠有針對性地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習效果.
3.2 注重實踐性,增強作業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實踐性作業是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在設計作業時,教師應注重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可以設計一些與現實生活相關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主設計作業,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提升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例如 以“一元一次方程”單元為例,可以通過設計以下實踐性作業來實現這一目標:首先,小組合作項目,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組選擇一個與一元一次方程相關的實際問題(如購物優惠策略、水資源分配等),通過建模和求解方程來解決該問題.這種作業形式既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又能夠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和問題解決能力.其次,創意設計作業,鼓勵學生發揮創造力,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設計一個有趣的游戲或謎題.例如,可以設計一個基于一元一次方程的猜數字游戲,讓其他同學通過解方程來猜測答案.這種作業形式既能夠增強數學的趣味性,又能夠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通過注重實踐性并增強作業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增強他們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
3.3 倡導分層作業,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設計分層作業,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可以設計一些基礎性的作業,幫助他們鞏固基礎知識;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設計一些拓展性的作業,引導他們進行深入探究.通過分層作業的設計,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得到相應的提升和發展.
例如 以“一元一次方程”單元為例,可以設計以下分層作業:基礎層,針對基礎薄弱的學生,設計一些基礎性的作業,如簡單的方程求解、基礎應用題等[5].這些作業旨在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信心.提高層,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設計一些拓展性的作業,如復雜應用題、方程組的求解等.這些作業旨在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究,提升他們的數學素養和問題解決能力.通過分層作業的設計,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得到相應的提升和發展,滿足他們的個性化需求.
3.4 加強作業反饋,提升作業效果
作業反饋是提升作業效果的關鍵環節.在“雙減”政策的指導下,教師應加強對學生作業的批改和評價,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和指導.通過作業反饋,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學生的問題所在,進而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作業中進行自我反思和總結,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例如 以“一元一次方程”單元為例,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加強作業反饋:首先,及時批改,教師應確保在規定的時間內及時批改學生的作業,并給予明確的評價和指導.對于錯誤的題目,教師應指出錯誤原因并提供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其次,個性化反饋,針對每個學生的作業情況,教師應提供個性化的反饋和建議.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多做一些基礎題來鞏固基礎知識;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嘗試更高難度級別的題目以拓展思維.最后,互動交流,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時間或課后時間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討論作業中的疑點和難點.通過互動交流,教師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進而提供更加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通過加強作業反饋和評價,教師可以更有效地指導學生的學習,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提升作業效果和學習效果.同時,這也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關注學生的作業情況和學習進展.
4 結語
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初中數學單元整體作業的實踐性設計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明確教學目標、注重實踐性、倡導分層作業以及加強作業反饋等措施的實施,可以有效地提升初中數學作業的質量和效果,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時,這也需要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和實踐,以更好地適應“雙減”政策的要求和挑戰.
參考文獻:
[1]晏長林.核心素養導向的初中數學單元實踐性作業設計與實施研究[J].理科愛好者,2023(05):69-73.
[2]陳敏菁.“雙減”政策下初中數學作業改革實踐探索[J].新課程研究,2023(26):10-12.
[3]張峰梅.“雙減”背景下的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與實踐——以“有理數”單元為例[J].韶關學院學報,2023,44(11):69-73.
[4]何靜,嚴皓.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的問題、原則與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42(32):53-55.
[5]陳杏.“五項管理”背景下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實踐研究[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2(05):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