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討初中數學教學的新思路,即“導學互動,教學相長”.這一理念強調師生互動、共同學習,旨在實現初中數學教學的創新.本文重點闡述初中數學教學創新的價值,包括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師生間的互動與合作以及適應時代發展和教育改革需求等.此外,本文還提出問題導向、因材施教、反思評價和技術應用等創新教學策略,旨在實現“導學互動,教學相長”的目標.
【關鍵詞】導學互動;教學相長;初中數學
“導學互動,教學相長”是一種注重師生互動、共同學習的教學理念.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這一理念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初中階段是學生數學基礎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本文將重點闡述關于初中數學教學的創新策略,旨在實現“導學互動,教學相長”的目標.
1 初中數學教學創新的價值
創新教學方式如情境導入、問題導向和小團隊合作等,能夠將抽象數學知識具體化,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供多元化學習體驗,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提升學習積極性.創新教學法強調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探索和創新,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未來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1].創新教學法注重師生互動和學生合作,有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
初中數學教學創新是適應時代發展和教育改革的關鍵舉措,有助于推進教育教學的現代化和科學化.因此,初中數學教學創新的價值體現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師生間的互動與合作以及適應時代發展和教育改革需求等.
2 導學互動,教學相長——初中數學教學的新思路
2.1 問題導向,激發學生興趣
問題導向教學作為一種以學生為中心、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具有顯著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與主動性的特點,有助于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與探索.在初中數學教學領域,應用問題導向教學策略有助于強化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提升其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為“導學互動,教學相長”的教育理念提供了實踐平臺.問題導向教學既要求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也鼓勵學生自主發掘并解決問題[2].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營造寬容、開放的學習氛圍,允許學生在課堂上發表疑問與見解,并倡導他們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來尋求答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或協同研究,讓他們在互動交流中共同解決問題.通過合作學習,學生能夠互相借鑒、互相啟發,形成多樣化的思維路徑與解決方案.同時,教師也應積極參與學生的討論與研究,并提供必要的指導與支持.
例如 在教授“二元一次方程組求解”的課程中,教師首先可提供一個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實際問題,如:“商家為了促銷,決定同時降低兩種商品的價格.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交通問題日益突出.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政府決定在本市建設一個新的地鐵線路.作為數學愛好者,我們需要使用二元一次方程組的知識,來幫助政府解決地鐵線路規劃中的一些問題.以學生密切關注的城市建設問題為背景,使學生自主收集本市的地理信息、人口分布、交通流量等相關數據,建立地鐵線路規劃的二元一次方程組模型,然后利用數學軟件求解建立的方程組,分析地鐵線路規劃的可行性和優缺點.鼓勵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嘗試不同方法,如代入法、消元法等,求解方程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適時給予指導和幫助,確保學生在合作中取得進步.各小組完成求解后,可選派代表分享求解過程和結果.其他小組可提問或補充,形成互動氛圍.在分享交流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總結二元一次方程組求解的規律和技巧,幫助他們建立系統化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通過一系列實際問題練習,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情境,鞏固和提高解題能力.同時,鼓勵學生自主設計二元一次方程組相關實際問題,并嘗試求解,以培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2.2 因材施教,實現個性化教學
實施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教師需全面掌握學生的特性,如學習習慣、興趣愛好、學習風格及數學基礎等.通過觀察課堂表現、個別交流以及評估學習成果等途徑,深入了解學生.在此基礎上,針對數學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可采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式;對于熱衷數學的學生,提供拓展知識及挑戰性問題,滿足其學習需求.同時,根據學生的學習風格和習慣,為他們提供相應的學習資源和工具.除設計個性化教學內容與方法外,教師還應為學生提供個性化輔導和支持.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協助其解決學業難題,提高學習效果;針對具有特殊才能或興趣的學生,提供更高層次的學習資源與機會,促進其個性化發展.同時,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言、提問及分享見解,增進師生互動與交流.
例如 在教授“一次函數圖象”這一主題時,授課之前,教師需通過課堂觀察、作業分析以及學生訪談等途徑,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風格及興趣焦點.鑒于對一次函數圖象的理解,學生之間可能存在不同的難題與困惑,教師應盡量掌握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
根據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教師應為每個學生制定具體且可行的教學目標.如針對基礎薄弱的學生,目標可設定為掌握一次函數的基本圖象和性質;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目標則可設定為能夠靈活運用一次函數圖象解決實際問題[3].在教學策略方面,教師也應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個性化設計.如針對視覺型學生,可運用圖象、圖表等直觀教具進行教學;針對邏輯型學生,則可通過推理、演繹等方法進行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目標和策略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如針對基礎薄弱的學生,可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一次函數的圖象,引導他們觀察、總結規律;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則可運用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等方式深化他們對一次函數圖象的理解.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勇于提出自己的問題和見解.針對學生的疑問和困惑,教師應及時回應和解答,確保每位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得到有效的指導.課后,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目標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如針對基礎薄弱的學生,可通過作業、小測驗等方式檢查他們對一次函數圖象的掌握情況;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則可通過項目、探究等方式評估他們運用一次函數圖象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教師還應及時給予學生個性化的反饋和建議.對表現優秀的學生,可給予表揚和鼓勵,引導他們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學習;對表現不佳的學生,則提供指導和幫助,幫助他們找出問題所在并制定改進計劃.
2.3 反思評價,促進教學相長
反思評價旨在推動教師與學生對教學過程及成果進行深入思考與總結,以實現教學相長.通過反思評價,教師可認識到自身教學的成效與不足,進而調整教學策略與方法;學生亦能審視個人學習歷程與成果,找出自身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及提升空間.這一雙向的反思評價有助于增進師生間的互動與溝通,提升教學成果及學習質量.
例如 在教授“認識無理數”的課程之前,教師需對無理數的概念和性質進行深入理解,并規劃適當的教學目標和手段.同時,預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和難點,并預備相應的指導策略.借助生活中的實例或數學史實導入無理數的概念,激發學生的興趣.隨后,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或計算了解無理數,如利用計算器計算正方形對角線長度與邊長之比.鼓勵學生分享他們的發現和理解,教師適時引導,幫助他們概括無理數的特點.同時,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反饋和疑問,適時調整教學策略.課后,教師需反思教學過程中的表現,如引導學生的方式、回應學生問題的時效等.此外,分析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以了解他們對無理數的理解程度.通過課后作業、小測驗或問卷調查收集學生反饋,探究他們對課程的滿意度、對無理數的理解程度及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結合自我評估和學生反饋,對教學進行全方位評價,總結優點與不足.針對存在的問題,制定改進措施,如調整教學方法、增加實例演示等,以提升教學效果.針對在學習無理數過程中遇到困難的學生,教師應提供個別輔導,幫助他們解惑.鼓勵學生進一步探討無理數在其他學科領域的應用,如物理、工程等.通過拓展延伸,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思維和應用能力.
2.4 技術應用,豐富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工具能夠將抽象的數學概念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展示,有助于學生直觀地理解數學知識.同時,此類工具亦能提升課堂的互動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積極性.數字化學習資源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素材和自主學習的機會,學生可利用在線學習平臺隨時隨地學習數學知識,攻克難題,提高學習效果[4].此外,數字化學習資源還能促進師生之間的在線交流和互動,便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給予個性化指導.信息技術可助力教學評價,實現對學生學習成果的定量和定性評估.通過數據分析,教師能更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從而給予更精確的指導.同時,信息技術也為教師提供了便捷的學生管理和成績統計功能,提升了教學管理效率.在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通過教授學生如何正確使用數字化學習資源和工具,以及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和網絡安全等方面的知識,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適應信息化時代的學習與生活.
例如 在教授“勾股定理的應用”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如PPT或電子白板,展示勾股定理的圖形與公式.通過動態展示直角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有助于學生更為直觀地理解勾股定理的內涵與實際應用.為加強課堂互動,教師可引入數字化學習資源,如在線互動練習或數學軟件.學生可在課堂上通過在線練習鞏固所學知識,同時教師能實時查看學生的答題情況,并提供及時反饋與指導.例如,教師可設計一個在線互動環節,讓學生利用勾股定理計算給定直角三角形的未知邊長.學生提交答案后,系統將及時給出反饋,助力學生及時糾正錯誤.課程結束后,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評價.通過在線測試系統或數據分析工具,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定量和定性評估.這不僅有助于學生了解自身學習情況,還可為教師調整教學策略提供依據.教師還可鼓勵學生在課后運用數字化學習資源,自主探索勾股定理的更多應用.例如,教師可布置一項拓展任務,讓學生利用勾股定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計算房屋的對角線長度等.這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還可激發他們的探索精神與創新意識.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教育改革持續深化的環境下,初中數學教學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通過貫徹和踐行“導學互動,教學相長”的新理念,教師不斷進行探索和實踐,旨在為學生營造更為生動、有趣且富有成效的學習氛圍.在此過程中,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其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培養其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需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推動師生間的互動與協作,實現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穆莉.“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研究[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4(01):112-114.
[2]吳琳琳.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J].天津教育,2023(35):25-27.
[3]陳志敏.初中數學“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生長”過程[J].數學大世界(上旬),2023(04):44-46.
[4]張彩霞.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C]∥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學會.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學會教師發展論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二).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澄江中學,2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