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政策規劃與標準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尹倩婷
立足經濟大局,優化環境要素配置
當前,廣東全省上下均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按照省委“1310”具體部署要求,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的訴求日益強烈。《通知》的發布是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立足當前發展形勢,推動總量指標這一環境資源更合理高效和公平公正配置,強化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環境要素支撐保障的重要創新實踐。廣東省很早就計劃通過排污權交易的方式推動環境要素優化配置,并開展了排污權交易相關政策研究和試點工作。但由于廣東企業數量及行業門類眾多、現實情況復雜,全面推行仍面臨不少堵點卡點。排污權交易并不是一種簡單的“商品”買賣,?而是一種綜合的環境管理工具,不適宜步子一下子邁得太大,需要結合前期試點經驗穩步推進。因此,經過與有關地市、部門多次研討及征求意見后,調整了推進思路和方式,先通過優化創新總量指標管理制度,摸清總量指標家底,優化核算方式,構建科學配置機制,形成總量指標“一本賬”,打造一套相對成熟完善的政府管理機制,再適時引入市場要素,把整個總量指標盤活起來。
不管是優化總量指標管理還是推動排污權,都是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立足服務高質量發展大局作出的有益探索。以前的總量指標都是由地市管理,面對各地重大項目、優質項目總量指標不足的訴求,省里難以統籌協調。《通知》的出臺給廣東的總量指標松綁了,創新提出了“一本賬”管理和“直通車”制度,讓總量指標可以更好地流向到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
優化總量指標,激活市場活力
目前污染防治工作已進入深水區,總量減排存量空間進一步縮小。比如火電的超低排放改造在“十三五”期間已經完成,“十四五”期間要完成鋼鐵和水泥的超低排放改造,以及燃氣鍋爐低氮燃燒改造、低效VOCs治理設施改造等等。那么,未來這種大規模的治理工程會越來越少,總量指標將會日益稀缺。廣東一直在思考如何挖掘減排潛力,所以在《通知》里面,除了傳統的治理工程,還提出了將其他合法合規方式切實形成的減排量納入總量指標管理的方式,后續也會進一步完善核定方法,把這一部分以前可能沒有得到使用的資源有效盤活。
廣東在之后也會完善排污權交易制度,把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穩步推動排污權交易,激發企業的減排內生動力。這樣一來,現有企業可以通過深入挖掘減排潛力去獲得收益。新增企業由于需要花錢去買資源,將通過采用綠色化的生產設施、高效的污染治理設備,從源頭控制污染物排放,壓減新增污染物排放量,使得總量指標實現“開源節流”,利用更加高效。
創新管理制度,形成閉環管理
以前的總量指標的形成和使用是獨立管理,《通知》發布之后,廣東創新構建了全省統一的總量指標閉環管理機制。從總量指標形成來說,明確了全省統一的總量指標來源及核定方法,各地市形成減排量將匯總至“一本賬”實施管理;從總量指標使用來說,明確了建設項目新增總量指標應來源于全省“一本賬”,各地市總量指標使用情況要每月報送至省生態環境廳動態更新。因此,總量指標如何形成、如何流轉、如何使用,每一個環節都會記錄在“一本賬”中,有效解決總量指標形成及使用兩張皮的問題,做到總量指標有據可查、有源可塑。此外,政府部門可以依據“一本賬”中明晰的總量指標臺賬數據,對全省減排潛力、環境資源消耗情況及產業發展趨勢進行深入分析,更好地找到污染減排、總量管控的發力點與突破口,用數據說話、用數據管理、用數據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