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村農民共同富裕的“會戰”。
既是“會戰”,首要便是調兵遣將。
以黨建引領鄉村治理促進鄉村振興“揭榜掛帥”試點為抓手,襄陽市撬動四級黨組織書記和廣大黨員干部、致富帶頭人,共同投身鄉村振興廣袤天地,共同推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揭榜:重點工作" 重點破題
6月21日,襄陽市基層黨建工作重點任務暨揭榜掛帥試點建設推進會召開。
與往年不同,會前,與會人員專程觀摩了老河口市李樓鎮張莊村等基層黨建重點項目“揭榜掛帥”試點建設情況。
為壓實縣級黨委一線指揮部和鄉鎮黨委“龍頭”責任,持續激發各級抓基層黨建的能動性和創造力,2022年上半年,圍繞基層黨建工作重點任務,襄陽市按照“一年初見成效、兩年穩步發展、三年鞏固提升”要求,開展基層黨建“揭榜掛帥”試點。
各縣市區、鄉鎮黨委群起響應、爭相揭榜。經綜合評比,襄陽市委組織部擇優確定棗陽市、保康縣、襄州區等3個縣市區,棗陽市王城鎮、襄城區尹集鄉等9個鄉鎮作為黨建引領鄉村治理促進鄉村振興“揭榜掛帥”試點,并將“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作為重要內容,貫穿始終。
同時,襄陽市委組織部將試點單位列入基層黨建調研重點對象,每季度開展一次調研,持續推動出新出彩。
一場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會戰”,就此在襄陽市11個縣市區(含開發區)、90余個鄉鎮(街道)、2457個村(涉農社區)打響。
“通過‘揭榜掛帥’,襄陽市委給各縣市區、鄉鎮黨委推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出題,既明確了工作方向,也把責任直接傳導了下來。”棗陽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認為,“揭榜后,要求以問題為導向,重點工作、重點破題。這就倒逼基層在做好基礎性工作的同時,用創新思維來謀劃解題思路、推進試點工作。”
“這無疑對基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該負責人坦言。
掛帥:高位推動nbsp; 全域推進
對標更高標準,更須高位推動。
“揭榜后,各地都是‘一把手’掛帥。在襄州,‘揭榜掛帥’試點就是區委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頭號工程’。”襄州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尤海英介紹,“現在,每個月區委主要負責同志都會調度基層黨建特別是‘揭榜掛帥’試點推進情況,一有時間就會深入基層調研。”
襄州區委成立了黨建引領鄉村治理促進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出臺《關于深入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治理促進鄉村振興的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貫通區、鎮、村三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工作機制,扣緊抓鎮促村責任鏈條。
為加快重點項目落實落地,襄州區參照襄陽市委組織部,成立了黨建引領鄉村治理促進鄉村振興重點項目揭榜掛帥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區本級基層黨建重點項目“揭榜掛帥”制度,組織各鄉鎮、職能部門圍繞“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點燃鄉村振興引擎”等項目揭榜掛帥、重點推進。
與襄州區類似,棗陽市除組織17個鎮(辦、區)黨委(工委)書記圍繞集體經濟發展等試點建設內容“揭榜掛帥”外,還建立了“三獎一評”機制,通過評選村集體經濟發展進步村、突出村、引領村和示范鎮,引導激勵鎮、村發展壯大新型集體經濟。
“我們還結合各村實際向內挖潛,探索總結出40種可復制可借鑒的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新模式、新途徑,供全市532個村參照學習。”棗陽市委組織部基層組織股股長黃鑫介紹。
通過以市聯縣、以縣抓鄉、以鄉促村,再以村帶黨員干部、致富帶頭人,襄陽市持續推動資源向一線傾斜、人才在一線聚集,全域推進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會戰”。
出征:乘勢而上" 擔當作為
“是信任,也是考驗。”對棗陽市王城鎮黨委書記鐘文濤而言,確定為“揭榜掛帥”試點鄉鎮,讓他和鎮黨委班子“壓力山大”,卻也動力十足。
王城鎮是典型的山區鎮,以種植傳統農作物為主,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面臨諸多難題和困境。
怎么辦?事在人為!王城鎮黨委通過整合鎮域資源,攥指成拳,做實產業鏈,形成“共富效應”。
“一方面,我們在土地上做文章,通過搭乘‘江漢大米’省域公用品牌列車,實現農作物種植提質升級;另一方面,利用荒山荒坡,大力發展黃桃、油茶、板栗等經濟作物。”鐘文濤介紹,王城鎮還對閑置民房、糧站等進行重新規劃利用,通過開發民宿、農家樂,將碎片化的景點串珠成鏈,打造“吃住行游娛購”服務體系。
同時,王城鎮制定《創建試點鎮實施方案》,根據全鎮各村(社區)“兩委”班子建設和資產資源等情況,逐村研判,將34個村(社區)分為示范引領、鞏固提升、強基固本三類,并整合鎮域政策、資源、平臺等,向想干、快干、干得好的村(社區)傾斜,進一步樹立“想干事給支持、行動快支持多、干得好得表揚”導向。
2023年,王城鎮實現了年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村“零”的突破和10萬元以下村全面“清零”。
有壓力才有動力。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這場“會戰”點多面廣線長,“參戰”單位必須自我加壓,充分調動自身干事創業的活力和創造力。
作為農村鄉鎮,襄州區黃龍鎮23個村的集體經濟收入主要靠資產資源發包,基礎薄弱、形式單一。
要為當下謀,更為長遠計。近年來,黃龍鎮堅持從根本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理念,全盤謀劃、精準落子,充分挖掘鄉村能人資源,先后引進四家企業入駐木材裝飾裝修材料產業園和一家年產8000噸的黃酒加工企業、一家投資過億元的紡織企業,并以這些優質企業為龍頭,帶動各村發展相關產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隨著這批實力強、質量高企業的落地,我們的村集體經濟發展將迎來量的突破和質的飛躍。”黃龍鎮黨委書記楊再佳說,2023年,黃龍鎮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532萬元,較2022年增長15.4%。
建功:全面進步" 共同富裕
“會戰”打響一年多,戰果幾何?
在試點縣、鄉的帶動下,襄陽市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工作交出了一份振奮人心、催人奮進的“成績單”:
2023年,襄陽市村集體經營性總收入達到14.83億元,較2022年的13.62億元上漲8.84%;
年經營性收入達50萬元以上的村增至268個,較2022年增加63個,其中50萬—100萬元村增加53個,100萬—500萬元村增加7個,500萬—1000萬元村增加1個,1000萬元以上村增加2個,越來越多的村找到了適合的發展路徑,實現了良性循環和積累式發展;
年經營性收入不足10萬元的村,則從2022年的332個降至50個,且即將實現“清零”……
隨著試點的持續推進和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越來越多的村也開始用集體經濟收益反哺于民、惠及民生,讓廣大農民共享發展成果。
僅2023年,襄陽市就有300多個村使用集體經濟收益為農戶分紅1.54億元,提取福利費超7700萬元。
“村里有錢為老百姓辦事了,說話腰桿子就硬!”鐘文濤說,“群眾享受到了發展的紅利,無形之中就會更加信服黨,黨在農村的執政根基也會進一步鞏固。”
“在謀劃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過程中,村‘兩委’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凝聚力、執行力、戰斗力更強了,干事創業的勁頭也更足了。”尤海英則觀察到,“村干部特別是黨組織書記整體穩定性和能力素質都在穩步提升。”
“下一步,我們將督促各地嚴格抓好既定任務落實,對已有成效的繼續鞏固深化,對沒有進展的加大攻堅力度,確保試點取得預期效果。”襄陽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同時,還將引導各試點單位自我加壓、主動領題,豐富試點內容、增強試點成色;并從特色亮點、成熟經驗中形成務實管用的體制機制、政策制度加以推廣,切實放大試點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