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多地的一大批基層政務微信公眾號、微博法人賬號停止更新并啟動注銷程序。根據相關公告,這些政務號停更后,相關信息資訊、公示、公告等內容并入屬地政府網站。梳理這些關停的政務號,不難發現,內容粗糙、脫離群眾、疏于管理是共性問題。政務上網,是為了離老百姓更近一些,更好地問政于民、問計于民,提高服務和治理效能。一些政務號重形不重實、重數不重質,不僅違背了政務新媒體建設的初衷,也讓基層陷入“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對此,您有什么想說的?
按需設立" 關停不必要賬號
政務新媒體不可隨心所設
權威和公信是政務媒體的生命力,政務新媒體是政府在網絡上的新陣地,代表政府形象,引導社會力量,引領價值取向,不能隨心而設。政務新媒體作為新生事物,最初一哄而上,質量良莠不齊,造成形式主義,損形象,成浪費,無效果。政務新媒體的設立至少需三個條件:一要有受眾,可以服務一類人,或是一群人,或是一域人;二是有專業人才,能辦新媒體,可以辦好新媒體;三要有質效,好事能辦好,社會效益好,可以常態化。否則為設而設、華而不實終究是難以持續、事與愿違。 (襄陽襄城" 陳繼平)
賬號關停更需發力
政務新媒體賬號的關停,不僅是基層減負的具體表現,更體現了破除形式主義的決心。在清理上發力。要堅持把重復運營、關注度低、利用率低、與群眾關切低的政務新媒體,進行集中清理關停,進一步為基層減負。在提質上發力。針對未清理的政務新媒體,通過在內容上提高質量,宣傳形式上創新方式,讓群眾更便捷地獲取實用的信息和服務。在監督上發力。政務新媒體的初衷是以民為需、為民辦事,因此要把關停的“決定權”交給群眾,讓群眾監督政務新媒體的運行情況,進一步拉近與民眾的距離。
(隨州曾都" 吳迪)
需要規范化管理
停用注銷背離初衷的基層政務號做法值得肯定,有利于減少“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更好問政于民、問計于民,提高服務和治理效能。做好政務號規范化管理,需要做好加減乘法。在動態監管上做好加法,不斷根據服務和治理的需要加入便民利民事項。在去粗取精上做好減法,在政務號的前端準入上把好審核關,堅決去除僵尸賬號、假大空賬號。在持續優化服務上做好乘法,不斷放大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帶來的為民服務效應。" " " " "(十堰鄖陽" 劉剛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