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作為一種重要的影像藝術形式,以其獨特的真實性和紀實性,記錄和展現了現實世界的多樣與復雜。自電影藝術誕生之初,紀錄片便承擔著記錄歷史、反映社會變遷、啟迪思考的重要使命。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文化的廣泛傳播,紀錄片的內涵和外延得到了極大豐富和發展,其類型涵蓋了歷史、文化、自然、科學、社會等多個領域。在眾多紀錄片類型中,人文歷史類紀錄片以其深刻的人文關懷和文化探索,成為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橋梁。這類紀錄片關注人類社會、文化、歷史、藝術、思想、信仰、道德、價值觀等多元維度,通過真實記錄和深入探討,揭示人類的生活狀態、精神追求和文化傳承,以及個體與社會、自然之間的復雜關系。技術革新和觀眾需求的演變推動了人文歷史類紀錄片的創新與多樣化,使其主題和風格更加廣泛和多元。
絲綢之路,作為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貿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在歷史上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陸上絲綢之路起源于西漢時期,起點為長安(今西安),穿越甘肅、新疆,延伸至中亞、西亞,直至地中海各國。這條路線不僅促進了中國絲綢、茶葉、瓷器等商品的西傳,也使得西方的珍稀物品、宗教、文化得以東漸。海上絲綢之路則從中國的東南沿海出發,經過南海、印度洋,抵達紅海和東非海岸,甚至遠達歐洲。海上絲綢之路同樣在商品流通和文化交流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對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產生了深遠影響。
《現代藝術》本期“專題”欄目,聚焦人文歷史類紀錄片的創新與發展,特邀四川廣播電視臺國家中級錄音師何云、成都大學中國-東盟藝術學院影視與動畫學院教師鐘菁、成都大學中國-東盟藝術學院影視與動畫學院副教授李姝,分別從紀錄片的聲音設計、敘事策略、國際傳播三個關鍵維度進行深入分析。通過細致剖析以絲綢之路為背景的《翠云廊》(2024年)、《千帆之下》(2023年)、《蜀守冰》(2021年)、《河西走廊》(2015年)四部具有代表性的紀錄片作品,旨在探討人文歷史類紀錄片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方面的實踐與探索。同時通過展示當代科技與歷史人文的交融與碰撞,呈現傳統藝術在現代社會中的新活力與新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