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于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傳統藝術。為傳承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學生在趣味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成都市茶店子小學校清淳分校成立了淳美剪紙工作坊,以中國古老民間藝術——剪紙為媒介,展現傳統文化精髓。
淳美剪紙工作坊以庫淑蘭剪紙為特色。庫淑蘭生于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六歲開始隨母親學作畫、剪紙,是中國民間剪紙藝術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譽為“剪花娘子”。其剪紙風格構圖大膽、人物形象飽滿、色彩鮮麗。心中有理想,生活有希冀,苦難的人生也能鑄就輝煌。庫淑蘭剪紙突破了傳統剪紙的單張、單色限制,巧妙地將不同色彩的紙張剪裁成各種紋樣,精心粘貼堆疊在一起,創造出層次豐富、立體感強烈的剪紙作品。這種獨特的剪紙藝術形式被譽名為“彩貼剪紙”或“堆疊剪紙”,目前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藝術源于生活,剪紙是人們在感受生活的美好中創造出來的藝術,人們更需把剪紙帶回生活、引入校園。為此,我們將庫淑蘭剪紙藝術納入學校課程體系,讓學生系統了解其歷史淵源、藝術特點、創作方法等;打造剪紙文化走廊,將剪紙藝術融入教學環境,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非遺藝術的陶冶;定期舉辦校園藝術展展示學生們的作品,讓教師、家長近距離欣賞到剪紙藝術,提高對剪紙藝術的認識和欣賞能力;與其他剪紙藝術團體進行交流,促進不同地區剪紙藝術的學習與融合,拓寬學生和教師的藝術視野。
王同學說:“我通過學習了解了許多關于色彩搭配的知識,比如深色與淺色的協調搭配”;李同學說:“我在庫淑蘭剪紙《三果花》中認識了多種傳統圖案,大紋樣上面堆疊小紋樣,每一種都有一定規律”;魏同學說:“我感受到了庫淑蘭奶奶在逆境中對藝術執著的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她的剪紙作品是土地里開出的美麗花朵”。由此可見,在小學中開展庫淑蘭剪紙藝術的傳承和創新,讓其在新一代中煥發新的活力,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創造力和文化認同感具有重要意義。
成都市茶店子小學校清淳分校
成都市茶店子小學校清淳分校創建于2018年,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學校以中國古老民間藝術剪紙為媒介,以庫淑蘭剪紙為特色,創建淳美剪紙工作坊。引導學生在彩貼剪紙的基礎上融入想象與創造力,培養學生、教師、家長對民間藝術的理解欣賞及運用能力,指導學生將剪紙藝術品設計成既具藝術價值又具實用美觀的文創衍生產品。
淳潤生命,美澤人生,淳美之子心靈手巧,一刀一痕,剪亮校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