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作品《流年》入選“魅力理縣”——2019四川水彩畫年度展暨中國水彩名家作品邀請展并在“2020年高新區中小學美術教師水彩作品評選活動”中榮獲二等獎;作品《三只水杯》2022年入選“同唱雙城記·共繪新藍圖”成渝高新主題藝術交流活動;作品《交疊的記憶》入選四川省第十一屆新人新作美術作品展。
美育是指在教育過程中,通過各種藝術形式和美學體驗來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和傳播美的能力。它不僅包括對傳統視覺藝術的教育,還涵蓋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學體驗。
美育的目標是培養審美能力,使學生能夠識別和欣賞不同藝術形式的美。美育激發創造力,鼓勵學生進行藝術創作,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提升人文素養,通過藝術教育,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人類文化和社會價值;利用藝術的力量影響學生的情感,幫助他們表達和調節情緒。
然而教學之路并非一帆風順。盡管費盡心思,仍有部分學生認為藝術與他的未來無關,因此上課時總是提不起精神,所以需要老師采取不同的方法來引導,循循善誘,讓學生了解藝術與其他學科的交叉和融合。通過系列化課程,讓學生們在實驗中發現藝術,通過藝術來解讀科學;讓他們發現,原來藝術與科學可以如此緊密地相連。只有感受到了藝術的魅力,才能主動探索藝術的奧秘。如本校的羊毛氈藝術的學習,在創作羊毛氈作品時,學生們需細致地刺插羊毛。這一過程不僅要求他們保持高度的專注,還考驗了他們的耐心。我多次目睹學生在面對挑戰時展現出的堅持,他們不輕言放棄,直至將松散的羊毛轉變為精致的藝術品。我相信,每個孩子的內心都有一顆藝術的種子,需要適當的陽光和水分來滋養。因此,不僅要教授技巧,更要注重激發學生們的內在潛能,讓他們認識到每個人都有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通過引導和鼓勵,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藝術的世界綻放出獨特的光彩。
美育教學中,需要注重啟發式教學。教師扮演引導者的角色,鼓勵學生主動探索;通過項目式學習,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體驗;將美育跨學科融合,形成綜合的學習體驗;通過開展課堂反思與討論,引導學生反思藝術作品和他們的創作過程。
美育是一個綜合性、多元化的領域,它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通過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美育可以更好地適應當代教育的需求,為學生的成長提供支持。
未來,我將繼續用自己的熱情和智慧,點亮每一個學生心中的藝術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