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號半間堂主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自貢市詩詞學會會長,自貢市作家協會會員,自貢市美術家協會會員,自貢市攝影家協會會員,自貢市書法家協會會員,自貢市老年大學詩詞班特聘教師,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理事會理事。2012年被授予“2012年度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個人”;2014年榮獲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第七屆“薪火相傳——尋找文化遺產守護者年度杰出人物”。
我是一名在蜀光中學任教的中學美術教師,受家庭環境以及后來的學習經歷的影響,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情有獨鐘。在教學活動中,力求把自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傳遞給自己的學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在40多年的教學生涯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本知識引入課堂,是我一以貫之的教學實踐追求。結合教材和教學大綱內容,我將自貢市地方文化遺產資源進行篩選整合,選擇繪畫、雕塑、建筑、民間工藝美術中,適合教材教學的內容,運用到教學實踐活動中,拉近了課本與學生的距離,增強了學生對自貢本土文化的認識、對家鄉的自豪感,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結合課堂教學,我先后在學校美術課教學中,開設了扎染教學實踐課、手工剪紙課、傳統拓片制作、春聯的寫作常識及實踐、自貢花燈制作和竹編龔扇體驗課等10余項校本課程,延續至今,已經成為自貢市蜀光中學美術課教學的一大亮點。
在教學工作之余,我把大部分時間投入到自貢文化的調查和梳理,進行田野考察,跑遍了自貢市四區兩縣的每一個角落。無論刮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都不畏路途艱難。通過田野考察,我還為自貢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提供了大量文物線索依據。在教學中,我主張把學生帶出教室,把課堂設進田野。每個學期,都會將學生帶到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物點現場教學。比如西秦會館、富順文廟、丹桂街宋氏節孝坊、涼高山牌坊群、仲權鎮字庫塔等。
幾十年來,在教學的同時,我堅持走在文物保護的前列,為自貢文化和文物保護事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如今,我在蜀光中學成立的半間堂文化工作室,已經成為教師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理論和實踐探究的一個重要基地。
我愿意在文化遺產守護這條路上,愉快地一路朝前。我愿意把我探索、發現的快樂,分享給身邊的朋友,特別是我的學生。守護文化遺產,我將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