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1年出生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現居于成都。作品《野蠻生長》榮獲第七屆四川省青年美術作品展優秀獎、入選上海圖書館2020年版畫作品評選精選作品;作品《涂鴉》榮獲第八屆四川省青年美術作品展優秀獎;作品《塵煙》入選2023年雙城記·筑夢偕行——首屆川渝美術作品展;作品《夜集》入選第十四屆全國美術作品展2024四川省美術作品展。
素質教育要求我國青少年兒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其中美育要求培養孩子們發現美、鑒賞美、創造美、表現美的能力。但大環境下的美育情況是孩子們學的內容多、雜,表面看著課程實施得非常豐富,實則一個學期下來學生并未掌握什么實質性的技術,這樣的情況尤其在中學最為突出。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不由反思以往的美術課程哪些是多余的,哪些應該繼續保留下來,哪些又是該加入進去的,還有學校應該自主研發開設怎樣的美術課程。學校自主開設的美術課程在內容選擇方面建議選用一些獨具民族特色的藝術內容,如版畫藝術等,在發揚民族傳統藝術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和傳承,不僅豐富了學校的校本課程,還滿足了孩子們的藝術需求和藝術發展,是新課改的一個重點。
版畫藝術是視覺藝術的一個重要門類。版畫是從古代印刷術中繁衍出來的,版畫藝術在技術上一直伴隨著印刷術的發明和發展。而古代版畫多指的是凸版的木刻版畫,它本身具有非常獨特的藝術特性,其畫面中獨特的刀味與木刻味與其他畫種區別明顯,予人印象深刻,視覺震撼,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崇高的藝術價值與地位。在20世紀30年代之前版畫大多都是復制版畫,為了滿足社會生活還有文化的需要而存在,后來到了魯迅發起新興木刻運動才有了今天的創作型版畫。常見的版種主要有凹、凸、平、漏版畫,而現今在中小學中比較普及的是凸版的木刻版畫,漏版的絲網版畫因創作工序繁雜、操作要求略高所以普及程度略低。
呼吁傳統版畫精神的繼承:守住本心,繼承傳統優良精神,使匠人精神再次活起來。材料和制作步驟以及技法實現多樣化并緊跟科技與時代的步伐。版畫藝術在課程體系中可以利用校本課程的積極開發,美術課實行兩節連堂,或者走班制教學的實施來實現推廣和普及。
現在我們要思考“傳統”如何與新技術來結合,如何去促進版畫藝術的發展,在中小學美術課中的推廣,使得這一文化瑰寶以一個更嶄新的姿態存在,并不斷地傳承與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