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瀟
出生地:四川成都
小 學:成都市錦官驛小學
中 學:成都市第十七中學校(初中、高中)
高等院校:四川電影電視學院
藝術實踐:曾參加2024年全國大學生“井岡山精神志愿宣講活動”,“法治文明,星火相傳”武侯區青少年法治夏令營活動等。
鬧鐘響了。我熟練地用手機點進網課,戴上耳機,躺在床上思慮著到底要不要起床。
恰好關心我的父母在這個時間點拿著一杯熱水和一板連花清瘟“砰”地推開我的臥室門,和夏老師的聲音一同穿過耳機打破了本該寧靜的下午。
坐在書桌前,電腦上PPT的封面是千篇一律的模板,由于錯過了老師的自我介紹,我特地看了眼夏老師的名字,還挺好聽。后來室友說很像小學看的那種冒險記和歷險記里主人公會取的名字,我覺得有一半極為貼切,他的精神世界包羅萬象到無論奇妙怪誕還是平淡普遍應有盡有,并且我相信他還會隨著歲月增長,不斷用八九十種功夫打怪升級,用來比喻的話,夏老師應該是餡兒再多也撐不破的餃子皮。
言歸正傳,那個時候我剛上大學,那節網課是夏老師給我們上的第一節文學課,原本以為他會和我們講那些社會約定俗成,看起來過分正確和高大上的車轱轆話,什么多讀書、多努力,最后來個前途無量的大升華雞湯。然而他只是說希望我們可以多去記錄生活,聲音、圖片、文字,什么都可以,哪怕只是每天在同一個地方拍一張照片,你都能感受到生活的變化。
我高中的時候腦子里總是會編造一個故事,內容很簡單,有一個人每天都會經過一條街,有一天她蹲下系鞋帶發現了螞蟻窩,之后每天都會提前十分鐘來這里看螞蟻,發現它們每天的隊形都不一樣,今天是正方形、明天是圓形、后天是三角形和正方形組成的房子……后來就忘了。試卷鋪天蓋地,知識改變命運,很多所謂的勵志話語飄進耳朵,我并不能做到理所當然地照單全收,但也沒有時間和心思去追問為什么。
“可以不用那么功利。”“想做什么就去做。”這是夏老師在之后的某一堂課上說的,那堂課他講了很多,大致意思是我們做很多事情都是在為了得到什么的路上,鮮少在執著之外獲得什么,也不是任何事情都要特地去追求意義,無用功并不是無用功……
忽然想起高中編的故事里的主人公。平平無奇的早上,開啟了一段每天只屬于她自己的十分鐘旅途,即使在別人看來沒什么用。
穿襯衫扣錯位的紐扣終于被發現,裝備舒適,接下來要手握著名為好奇心的寶劍啟程去歷險了。
宇宙在向我招手。
感謝夏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