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姐在小區周邊經營一家小超市,幾天前,市場監管所工作人員對她的超市進行了突擊檢查,但沒發現任何問題。工作人員告知,有人撥打熱線舉報羅姐的超市售賣過期商品,且有視頻證據——某男子走入羅姐店面,從貨架上拿了兩瓶飲料,此處,有對兩瓶飲料標簽的特寫鏡頭,仔細看會發現,兩瓶飲料確實都過期了。工作人員又表示,舉報人證據齊全、有支付記錄,如果你能證明東西不是你們家的,那一切都好說,不然最好你們能調解一下,否則只能按規定辦。
按照執法人員提供的聯系方式,羅姐很快聯系到了舉報人。他扯東扯西,最后提出至少得賠償1800元。此事蹊蹺,羅姐遂翻出男子購買飲料當天的監控錄像認真檢索,發現該男子進店門便拿著手機偷偷錄像。將視頻的時間條繼續向前拖,竟發現一行動詭異的女子大概在男子進店一刻L7o7c4Io0NqYnS9izx8Ymf6lZD1D/Ut99Nl93a27qiM=鐘前進入門店,在飲料貨架前,女子似乎將什么東西從包包中取出放到了貨架上,但因為是背影,很難觀察清楚。
羅姐仔細查看了近一年的進貨記錄,確信兩瓶過期飲料并不在自己的進貨序列中,毫無疑問她是被人訛上了。她想起之前聽同行朋友們說起的“職業打假人”,之前還總覺得自己誠信經營,身正不怕影子斜,沒想到不僅有“打假人”,還有“造假人”渾水摸魚。與同開小超市的同行交流遭遇后,同行將羅姐拉進了一個“防訛詐”微信群,羅姐這才發現,和自己一樣的受害者挺多,而受害者們基本選擇掏錢,以息事寧人。大伙兒更發現,存在不少專門欺負小超市的慣犯(舉報人提供的收款賬號都是同一個),有的舉報人“作案”周期較長、較隱蔽,投放假貨兩周后才舉報,那時連錄像也沒了。
羅姐聯系近期有類似遭遇的同行報了警,希望警察能還他們一個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