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中國出境旅游發展報告(2023-2024)》顯示,2023年出境旅游人數超過8700萬人次,預計2024年出境旅游人數為1.3億人次。這組數字充分證明了國內游客對于國際旅游的強勁需求,體現了中國旅游市場的活力,也彰顯了中國作為國際旅游重要客源國的地位。
剛剛過去的2024年暑期旅游旺季,出境游依然在持續升溫,可以預見,即將到來的國慶黃金周,出境游也依然會是市場熱點。
然而,我國游客在境外遭遇旅游安全事故的風險也在快速增加。近幾年,翻車撞車、遭到盜搶、潛水溺亡等中國公民在海外的安全事件時有發生。境外旅游安全正在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也屢次在互聯網上引起討論。
旅游專家指出,國外旅游景區的安全問題和中國景區有所不同,其不僅僅與旅游有關,更關乎目的地治安管理狀況、市場主體等方面。游客在出境旅游時,應充分了解目的地的安全情況,知曉哪些問題較為多發,該如何防范和避免,同時掌握一旦出現問題后有效的求助手段。
今年8月22日,泰國北柳府發生一起小型飛機墜毀事件,導致五名中國游客遇難。這是達叻府一海島酒店的私人飛機,當時正載著這五名乘客飛往酒店的碼頭,未承想卻發生了墜機悲劇。此類私人航班通常承諾提供更為便捷和舒適的旅行選擇,但因為運營監管相較于商業航空公司較為松散,往往伴隨著更高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去年2月7日,一位網友發布視頻稱,在泰國普吉島旅行被襲擊,引發關注。該網友介紹,其在普吉島因接送司機失約,與旅行社產生糾紛。2月1日上午,泰國警方與該網友一家一同前往旅行社協調此事。但已支付的5000泰銖,旅行社只肯退3000泰銖,甚至威脅稱,“要么拿走這3000泰銖,要么拿刀殺了他們”。視頻顯示,旅行社的工作人員向視頻拍攝者揮刀,并將拍攝者的胳膊劃傷。
去年7月9日下午,一輛載有20多名中國游客的旅游巴士在從泰國羅勇府沙美島前往芭堤雅的途中發生翻車事故,導致車上包括司機在內27人受傷;去年7月18日晚,一輛載有21名中國游客的旅游巴士在越南慶和省發生側翻事故,造成4人死亡,多人不同程度受傷;今年5月,泰國一載有中國游客大巴發生車禍,致1死33傷。
據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官微,今年1月31日,一艘摩托艇在菲律賓八打雁省海域意外與一艘中型游船相撞,艇上4名中國游客受傷,被緊急送往就近醫院治療。
除了交通事故、矛盾糾紛引發的安全事件,旅游項目的安全性同樣備受關注。中國游客在境外進行潛水等涉水活動發生安全事故,近年來已發生多起。
2023年出境旅游人數超過8700萬人次,預計2024年出境旅游人數為1.3億人次。
今年1月5日,一名31歲中國男游客在泰國攀牙府斯米蘭群島國家公園海域參與浮潛項目時溺水失去意識,搶救無效去世。事發前,這名中國游客隨27人的旅行團前來泰國旅游,并在普吉某酒店入住。
據了解,浮潛活動看似難度較低,實際具有較高風險性,每年在泰因浮潛遇難事故頻繁發生。去年3月,領事直通車官微曾發布駐泰國使領館提醒中國公民參與浮潛項目須注意加強安全防范。
今年4月25日,一名中國公民在菲律賓八打雁省馬比尼鎮附近水域潛水時遇到氧氣中毒溺亡。菲律賓此前亦發生潛水安全事故,去年在八打雁省馬比尼鎮,一名中國香港潛水員潛水課期間不幸溺水身亡。2018年,在潛水勝地阿波島,一名浮潛的中國籍男子不幸遭經過船只的螺旋槳擊中,當場死亡。
今年4月21日早上,一名中國香港游客在南非伊麗莎白港潛水后不省人事,浮出水面后死亡。中國駐南非大使館此前發文提醒中國游客選擇安全游玩項目,潛水等項目安全風險高,使館建議審慎評估自身狀況、項目風險和天氣、地質、水文等情況。如參與相關項目,應嚴格按要求接受專業人員培訓和陪護,并積極考慮購買專項保險。
此外,一些海外旅游目的地欠佳的治安狀況,也為出境游的安全蒙上了一層陰影。比如去年5月,印尼巴厘島的洲際酒店發生一起驚悚命案,兩名中國游客離奇身亡,曾引發廣泛關注。去年在媒體上不斷出現的“綁架”“勒索”“嘎腰子”等字眼,讓人們對于東南亞出境游的安全問題也充滿顧慮。
2022年,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曾發布通知稱,菲律賓近年來因網絡博彩和電信詐騙引發的涉中國公民綁架勒索、非法拘禁等惡性案件頻發。使館提醒公眾,進一步提高安全防護意識,特別是在出行、就餐、求職時,保持高度警惕,切實防范綁架風險。
去年6月29日晚,一輛載有中國游客的大巴車在法國馬賽遭到騷亂分子的圍困和攻擊,數名游客受輕傷。在使館的協助下,游客得以順利離開前往瑞士。
對于近兩年來中國游客在境外遭遇的安全事件高發,不少旅游界業內人士表示,出境游目前面臨的形勢較為復雜,多種因素疊加導致了安全事故風險增加。
有旅行社業者提到,疫情后境外目的地接待資源緊張,人手不足。眾信旅游一位負責人表示,供應鏈恢復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資源的緊張導致選擇有限。很多目的地的社會環境也不是很穩定,這種情況下就容易造成安全風險的增加。“比如說,現在的車輛少,導游也少,且缺乏相應的培訓,這就導致他們在帶團過程中對很多事件判斷不準,風險預估不足。”
中國旅行社協會旅游保險服務平臺運營中心副主任姜仁旭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境外地接社的資源和接待能力不足,業務生疏,增加了事故發生的概率。“從目前我們的數據來看,游客在境外遭遇各種風險的概率呈現上升的趨勢,這跟整個大的環境有關。”
中國旅游研究院國際研究所(港澳臺研究所)所長楊勁松表示,境外旅游安全問題一直都存在,出境游客面臨的安全問題,不僅僅與旅游相關。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生活相關的所有方面,都可能形成安全方面的風險。
“有與旅游活動直接相關的,比如潛水、漂流、水上運動、熱氣球、高空跳傘、蹦極和攀巖等較高風險的旅游項目;也有與旅游活動并不直接相關的,比如當地治安管理狀況、市場主體、居民對游客的態度、自然災害和疫病流行等。”在此情況下,楊勁松提醒廣大游客,一方面,出國在外一定要有安全意識、具備安全知識,千萬不要存在僥幸心理,讓自己置于危險境地。另一方面,游客一定要了解遇到危險時獲得幫助的渠道。
“ 游客出游往往最重視體驗,然而安全是最基礎的體驗。”楊勁松建議游客出行前多做功課,關注領保部門、文旅部門發布的風險提示,查看相關符合資質的服務提供方的信息,確定安全是否有所保障。
目前,很多經營出境游的旅行社也采取了多種措施,更有針對性地將防范措施融入整個流程管理中,從行前提醒、行中防范、事后總結全流程來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
去年7月,外交部領事保護中心曾發布提示,對海外安全形勢做了這樣的表述:“當前,海外安全形勢較為復雜嚴峻,各類安全風險因素交織疊加。”該提示提醒暑期出境中國游客加強安全防范,做好行前準備、謹慎選擇項目、注意交通安全、妥善保管財物、文明守法出行;要掌握應急電話,如遇緊急情況,及時報警求助并與中國駐當地使領館聯系,或撥打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熱線。
據悉,外交部會同相關部門從2022年起對全球各國旅行安全風險進行年度評估,同時密切關注海外安全形勢變化,動態調整有關風險評估,并實時在中國領事服務網等平臺發布相關安全提醒。外交部提醒計劃出國及已在國外的中國公民和機構,務必及時查看前往或所在國家風險等級和安全提醒,做好相應安全防范,確保自身安全。
去年7月14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文化和旅游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保障出境旅游安全,在境外中國公民和機構安全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機制統一部署下,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會同外交部做好海外安全風險評估和防范預警工作,二是加強出境旅游安全問題國際合作,三是強化對旅行社及在線旅游企業的指導和監管,四是配合做好境外旅游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和善后工作。
中國旅游研究院旅游安全研究基地主任鄭向敏建議,境外風險防范與安全保護可以考慮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企業端,加強風險的防范機制和安全管控制度建設,篩選供應商,保證接待質量。二是游客端,加強安全宣傳與風險意識培育,提高他們的風險與安全意識。三是政府端,繼續推動國際合作,建立與完善旅游市場協同監管系統,建構旅游安全保障平臺與合作機制。
“境外安全需要一個體系去做支撐,例如保險,給予企業和游客經濟方面額外保障。而國家外事機構則是企業和游客在境外最大的‘靠山’。” 眾信旅游的負責人表示,除了外部支撐,企業也要建立自己的安全體系,包括境外的領隊、分支機構以及合作方等。
作為直接面對游客的旅游企業,業內專家認為,旅行社應該明確告知游客相關信息,要盡到合理的安全保障義務,對旅游中存在的或可能產生的風險應該進行提醒和告知。出現安全事件后,導游應當迅速報告,為救援部門施救爭取寶貴時間。對于老人、兒童等特殊群體,旅行社負有更高的注意義務,出游時要采取特殊的保護措施。
目前,很多經營出境游的旅行社也采取了多種措施,更有針對性地將防范措施融入整個流程管理中,從行前提醒、行中防范、事后總結全流程來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
比如,春秋旅游設立了安全管理機構,實行逐級安全責任制,制定了《安全管理規定》《旅游突發事件預防及應急處理規定》《高風險旅游項目管理規定》等標準,規范和指導員工工作,同時建立內部自查和監督檢查機制,通過落實早布置、重細節、全覆蓋、嚴檢查的方式,確保資源安全和旅游安全。
據悉,春秋旅游從去年新增了遴選目的地國家和地區的供應商這一新規定,首先優選曾經合作過并且具有良好質量記錄的,同時必須經過實地考察,對其可使用的資源(車輛、導游、計調)進行實際了解,符合公司《供應商管理規定》后,方可簽約或者續約。選派領隊時,特別注意必須是具有該目的地豐富經驗的導游,以便更好地對質量進行監督以及應對突發情況。
眾信旅游的負責人表示,眾信設有專門的安全中心來應對突發情況。“一旦遇到突發情況,游客安全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我們會第一時間將具體的情況匯總給大使館及企業自己的安全部門,請求幫助。之后會根據實際需要,協調包括供應商、我們的分支機構等來解決問題。”
攜程集團公關總監汪怡明介紹,集團去年7月將2017年發起的旅行救援項目“全球旅行SOS平臺”全面升級。即服務場景升級,新增國際旅行救援服務、國際醫療救援服務兩類復雜求助場景,覆蓋兩大類20小類的旅行者求助需求;服務觸點升級,支持24種服務語言,升級至27個全球援助中心,78個當地辦公室,100萬以上醫療合作機構覆蓋;服務范圍升級,只要通過攜程旅行App發起SOS求助,攜程都將提供服務。
“攜程將持續加大在服務上的投入,持續完善SOS平臺的服務體系,保障億萬中國旅行者的出行安全,讓中國服務成為全球旅游的名片。”攜程集團CEO孫潔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