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做老師。早讀,孩子們讀課文,有時崩云屑雨,浤浤汩汩;有時小橋流水,潺潺湲湲。睫毛覆在眼眸,是云朵映射大地的和諧。這些,都是我喜歡的。我也給孩子們讀課文,讀豪放之詞,驚濤拍岸,我便是蘇軾,是辛棄疾;讀婉約之詞,小橋流水,我便是李清照,是柳永。陣陣掌聲,排江倒海,令人愉悅而自洽。
課堂上,孩子們像只只雛燕,閃著晶亮的眼,等待喂食;舉起的小手,春筍般林立;專注的神情,帶著泥土的樸實。我喜歡課本。看目錄,小說、散文、詩歌……一塊塊苗圃,等著師者耕耘、播種,在孩子們心里播下真善美的種子,以心做太陽,以汗水化春雨。
讀書時,我們便是作者,在吶喊,在思考。課本中的人物,也是我們,同呼吸,共命運,為之痛,為之愛,為之愁,為之恨。課文背后,魯迅看著我們,抽著煙斗微笑;諸葛亮搖著羽扇,吟誦著《出師表》;花木蘭女扮男裝,萬里赴戎機……作者成了皮影戲背后的演員,他們導演了一出出悲歡離合,他們的聲音,抑揚頓挫,深沉婉麗。
偶爾,凝視課文的倒影,試圖剝開作品深處隱藏的內核,隱藏著的斑斑血淚,體悟人生的苦辣酸甜。共情,是我們有同樣柔軟細膩的心;共鳴,是多年后,作者的心聲穿越課本,留給我們靈魂的回音。
感謝《散文詩》,給了課文詮釋的另一種可能,也期待更多讀者因為共情而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