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視頻新聞是和傳統媒體新聞融合的產物,其具有時長短、生動形象、信息量大等特征。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瀏覽短視頻已經成為重要的生活習慣,所以短視頻新聞編輯也要結合時代變化分析受眾需求,由此創新新聞編輯方法,進而發揮新聞短視頻具有的輿論引導作用。
短視頻的出現為新聞傳播提供了全新路徑。據最新統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已經達到10.12億,并且用戶數量依舊不斷增長。該背景下新聞行業也要轉變傳統的發展模式,全面創新新聞編輯方法,分析新媒體環境下短視頻新聞傳播中的問題,然后制定對策。
短視頻新聞具備的特點
主體的多元化特點
短視頻新聞主要包括PGC、UGC兩種生產模式,其中PGC生產主體是由單個或者多個專業制作機構生產高品質的內容,比如邏輯思維、暴走漫畫該模式,優勢在于可控性強,不過生產壓力較大。UGC模式主要是進行短視頻原創,內容具有創新性特征,也是現階段新聞傳播的核心組成,不過其新聞生產方式控制較難。整體來講,以上兩種短視頻新聞的生產方式并非單獨存在,諸多平臺都具有多元化主體性特征,尤其是在視頻生產模式中實現了二者交融。在市場的不斷發展中受眾逐漸對同質化的內容出現審美疲勞,因此諸多自媒體以及短視頻網站開始融入PGC主體生產模式,讓新聞報道更有深度和廣度,新聞內容也更加真實專業。
內容的碎片化特點
相較于傳統的新聞報道,短視頻新聞打破了傳統新聞視頻采用結構框架的創作邏輯,簡潔性更強。盡管短視頻的時間長度較短,難以呈現新聞事件整個過程,不過在短視頻拼湊之后能夠解決這一問題,并且短視頻新聞時間通常在15—60秒之內,也迎合了受眾利用碎片化時間獲取新聞信息的需求。此外,新聞從業者收集與加工各類新聞信息,使得短視頻新聞生產流程得到簡化,讓新聞傳播時效性更強。
渠道的交互性特征
人們在獲取短視頻新聞的過程中需利用移動新媒體,現階段短視頻中的抖音、快手是主要傳播渠道(如圖一),而微博、小紅書是具有代表性的社交平臺,其中都包括短視頻。從某種意義上講,短視頻類的新聞信息傳播具備圖文類信息傳播的優勢,同時呈現的畫面更加逼真,而短視頻已經成為人們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徑,并且在社交媒體網絡下飛速發展,人們打開短視頻應用平臺即可瀏覽該平臺中的短視頻,新聞用戶可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并通過短視頻實現雙方的互動交流,使得用戶體驗感與參與度得到極大增強。
受眾需求的精細化特征
傳統的電視新聞中受眾為信息接收者,新聞信息從信源向受眾傳遞,具有單向性特征,受眾只能獲取內容,缺乏互動交流過程。新媒體時代下,在網絡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諸多個體開始在社交平臺中發表看法以及表現自我,具有很強的選擇觀和自主觀,受眾需求開始精細化。相較于傳統的媒體,短視頻新聞與受眾的距離更近,也讓短視頻新聞編輯產生全新思維,并且利用平臺算法分析用戶需求,實現精準定位。
表達方式情感化
新媒體時代下,數字媒體的發展不僅為受眾帶來便利,也帶來一些困惑,比如算法歧視、信息營房導致受眾獲得的信息類似,并且由于環境封閉導致受眾相信一些不實的信息。隨著社交媒體的持續發展以及短視頻應用范圍的擴大,短視頻開始具有社會性,受眾使用短視頻或者社交媒體的過程中廣泛參與討論,參加社群活動,隨著組織的精細劃分成員之間更有情感共鳴。
短視頻新聞的主要問題
受眾定位不明確
短視頻新聞的受眾集中于短視頻平臺的使用者,目前國內主要的短視頻平臺包括抖音、快手、B站、小紅書等,受眾集中于記錄生活的群體,內容主要是模仿和搞笑,短視頻平臺這一受眾定位也導致短視頻新聞媒體受眾對象更為復雜,并且發布的新聞容易與視頻信息混合,導致媒體聚焦的受眾對象不清晰。此外,短視頻平臺可通過大數據進行信息精準推送,受眾瀏覽某一類型視頻后會繼續推送同類型視頻,弱化了短視頻媒體以內容為主的運營機制,而更加重視流量這種快餐文化,導致短視頻新聞媒體對受眾的價值引導作用逐漸喪失。
內容質量需要提升
短視頻新聞信息制作主要是個人原創以及專業機構制作,其中個人制作就是把拍攝的視頻通過網絡平臺分享給其他用戶,所以傳播者就是短視頻信息的源頭,比如一些融媒體實際由少數人負責運營,內容缺乏專業媒體具有的嚴謹性與個性化特征,因此后期發展空間偏小,短視頻制作也要重視原創性。比如網民可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臉書等工具發布,然后分享與討論,多數原創短視頻都是通過這一方式獲得流量。此外,用戶自創短視頻時對新聞來源了解不足,難以驗證真實性,造成部分用戶短期拍攝并上傳之后依舊未能理解新聞事件的發生始末。再如部分短視頻應用存在定位模糊的問題,用戶的語言描述缺乏專業性,導致一些短視頻盡管及時發布,但是內容不完整,最后是短視頻發布之后不重視自身版權,導致被用于其他短視頻制作。
平臺把關不到位
短視頻平臺對用戶在平臺發布的短視頻進行審核要求內容不得涉及暴力、色情等信息,也杜絕通過標題吸引流量,比如“為明星打投倒奶”事件的出現就體現出平臺把關缺失問題。2003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開展以來,盡管有效凈化了網絡空間,禁止低俗短視頻發布,不過在流量為王的時代下依舊存在打擦邊球的內容。此外,短視頻的傳播速度相比圖文類更快,尤其是低俗的信息一旦發布于網絡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制作技術單一化
當前短視頻平臺制作新聞視頻的過程中所用的素材較為單一,很少將多種素材組合應用不利于提升新聞信息傳播質量,通過分析各平臺用戶發布短視頻新聞情況發現。除了轉載官方平臺發布的視頻,多數原創類視頻是用便攜式手機拍攝,難以保證畫質,并且拍攝之后的制作剪輯存在缺陷。網絡時代下智能終端設備更新速度加快,設備功能也逐步完善,人們也習慣用手機記錄日常生活,然后上傳到視頻平臺,不過制作質量的提升還有很大空間。
如何強化短視頻新聞編輯意識
重視差異化定位發展
現階段諸多短視頻平臺不限制發布時間與次數,可以在平臺中對某新聞事件視頻直播和后續跟蹤報道,同時也對內容的原創性和專業性提出更高要求,部分媒體工作者通過蹭熱度的方法提升新聞閱讀量,或者優質視頻創作后進行多次創作,然而內容接近,采用統一的模板發布新聞,所以制作與發布短視頻新聞過程中需要和其他同類型短視頻區分,避免同質化發展。短視頻平臺信息發布即時性特征強,在同一時間諸多用戶可圍繞某一新聞事件的短視頻展開討論,所以短視頻新聞要想在平臺中吸引更多用戶關注,獲得更大的流量就要確保內容的深度與廣度,能制作和它同類短視頻新聞不同的原創內容,以此吸引受眾長期關注。新聞類短視頻相比生活類影視類視頻真實性與嚴肅性更強,能讓受眾更加直觀理智地看待新聞事件,作為一名短視頻新聞編輯需要具有職業操守,并且以自身視角深入理解信息,這樣才能引發受眾共情,而視頻新聞表達也要呈現差異化的風格,以此讓受眾更加信賴。
重視品牌化建設
如果短視頻新聞編輯在新聞加工制作過程中不重視品牌建設,所生產的視頻新聞也將逐漸被其他競爭者代替,或者經幾次轉發逐漸消失在受眾視野,更難以提升用戶粘性。短視頻新聞編輯要將打造新聞品牌作為工作目標,確保受眾耳熟能詳,因此在平臺中需要發揮短視頻新聞的品牌效應,以此讓信息傳播速度加快、覆蓋范圍擴大,這就要求明確自身特色,可從敘事方式、語音播報等方面入手,這樣才能保證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明確定位發展模式
為了增強用戶粘性,短視頻新聞平臺需要將用戶作為服務對象,充分開發用戶資源,由此培養忠實用戶群體,實現自身發展。現階段短視頻新聞主要包括兩種模式:其一是通過社交app平臺傳播信息,比如央視和地方衛視紛紛入駐了抖音、快手平臺,使得用戶數量增長明顯,進一步提升社會影響力,新聞媒體可在平臺下發布,由此獲得受眾瀏覽、點贊、轉發與評論;其二是借助新的媒體平臺進行短視頻傳播,比如騰訊和人民網合作打造的“人民視頻”客戶端,同樣滿足了受眾集中觀看短視頻新聞的需求。
創新視聽呈現
新媒體時代下,短視頻新聞結合了主流媒體技術,傳播效率更高,內容更有價值。與此同時,充分分析受眾的審美需求,需要短視頻新聞編輯創新處理方法,由此提升新聞傳播力。具體出來:首先,要發揮短視頻平臺優勢,短視頻新聞編輯可通過征集活動在UGC內容中對優質短視頻題材加以挖掘,進而補充新聞生產力量,比如央視新聞舉辦的青年創意微視頻大賽就提供了大量優質獲獎作品;其次,短視頻新聞編輯要創新拍攝方法,通過運鏡的靈活組合,嘗試使用多種錄制設備,由此展示新聞現場,營造輕松氛圍,比如利用Vlog提升短視頻新聞的現場感(如圖二);再如將固定設施和魚眼鏡頭組合,以此制作短視頻新聞。最后短視頻新聞編輯在后期處理過程中要加強 計算機圖形技術、虛擬摳像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比如虛擬摳像技術能讓報道場景更加豐富,提升新聞的可實現性。而人工智能技術已經被用于智能語音識別以及后臺剪輯,使得視頻新聞制作成本大大降低。
提升新聞制作質量
在融媒體時代下,人們觀看短視頻新聞首先是重視新聞的質量與價值。對于媒體平臺來講,傳播信息的過程中必須重視時效性,而從受眾角度看時效性也決定了是否選擇該平臺獲取新聞信息,一旦信息傳播比其他平臺慢,將難以引發受眾關注。長期以來受眾關注新聞的真實性和新鮮性,所以短視頻新聞編輯制作與發布短視頻期間投入一定的硬件設施。平板智能手機等智能終端是當今時代下信息采集、生產以及分發的主要設備,能夠為新聞素材的搜集提供高清畫質,同時要求內存足夠,使用設備采集新聞信息時還要保證多角度、畫質穩定,避免因設備因素影響視頻質量。此外,需要優化敘事結構。短視頻新聞編輯要改變沿用新聞紀錄片的方式,考慮小屏受眾的觀看需求,并在其他類型視頻當中獲得靈感。比如某脫貧類短視頻新聞圍繞成立創業公司、發展公司以及創業展望,分別用不到三分鐘的時間完成創業敘述,以微短劇的方式揭示事件,有效提升了新聞傳播效果。
重視專業人才培養
短視頻的發展為短視頻新聞行業提供了環境,這一背景下受眾對視頻制作水平的質量以及呈現特征具有重要影響,并且在新媒體不斷發展過程中短視頻新聞受到更大挑戰,需要短視頻新聞編輯優化制作流程,所以短視頻平臺需要強化對新聞工作者能力的培養。新聞短視頻后期制作有著較高的技術要求,只有完善培訓方法才能保證短視頻新聞的制作質量,需要短視頻平臺與制作單位定期開展技術培訓工作,確保從業者掌握拍攝方法、剪輯技術,利用專業的拍攝器材,并且對短視頻發布時間科學規劃,由此增強用戶粘性。
綜上所述,新聞媒體是群眾的喉舌,在社會發展節奏加快的背景下,短視頻成為人們利用碎片化時間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而短視頻新聞這一新興產物已經深刻地影響人們生活。傳統的新聞媒體傳播信息期間主要是由新聞編輯搜集加工,之后在電視節目中播出,盡管保證了新聞質量,不過隨著人們對新聞傳播效率要求的提升,需要短視頻新聞編輯轉變思想。面對內容復雜以及質量差異大的現狀新聞媒體需要繼續提升品牌影響力,為此必須做到差異化定位,加強品牌建設,提升新聞質量,重視人才培養,以此提升用戶粘性,擴大受眾覆蓋范圍。
(作者單位:山東省濰坊市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