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今社會,視頻新聞已然占據了廣大民眾的信息主導地位,它不僅涵蓋著如抖音快手等流行的短視頻形式,更作為一種高效、便捷的媒體表達方式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相較于傳統的圖文新聞,視頻新聞在突發事件報道上展現出獨特的優勢:它以更為廣闊的視野揭示事實,承載的信息量龐大,時效性突出,同時以直觀的畫面直擊人心。在信息化時代的大潮中,對于第一時間傳遞現場動態,視頻新聞無疑是新聞媒體首選的報道策略。
現代媒體正經歷深刻的轉型,趨向于移動性、影像主導和非連續性的趨勢。特別是自2017年以來,視頻新聞領域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繁榮浪潮。得益于智能手機與高速網絡技術的迅猛滲透,視頻新聞的創作、分享和接收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徹底顛覆了傳統媒體對時間、空間的限制,嶄新的傳播媒介形式應運而生,為公眾生活帶來了及時且豐富的信息獲取途徑。
視頻新聞的認知價值
視頻新聞,也可稱作短視頻新聞,隨著科技演進與移動互聯網的深化,逐漸深入人心。2017年,它被定義為視頻新聞的標志性起點,自此其發展勢頭強勁。特別是智能手機的廣泛使用,使得視頻拍攝與播放變得輕而易舉,促使大量觀眾轉變為內容創造者。在新媒體的浪潮中,視頻新聞更得到了媒體從業者的熱烈推崇,他們通過簡潔的編輯技巧,將視頻轉化為新聞報道,有效地覆蓋突發性事件,以滿足公眾對信息的即時需求。視頻新聞產品具有明確的市場定位,其創作的內容往往能深深觸動觀眾的情感,同時增強了創造者與觀眾之間的互動體驗,進而促進了其傳播的快速擴散和深遠影響。
近年來,視頻新聞作為一種新興的媒介形式嶄露頭角。這種新聞通常以短視頻的形式呈現,時間長度通常控制在5分鐘以內,以秒為計。它們常借助智能設備進行剪輯和修飾,并能在各種社交媒體平臺上即時分享。視頻新聞的獨特之處在于其“去電視化”,結合了聲音、影像和文字等多元化的表達手段,呈現出更為生動直觀的信息傳遞方式,適應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信息需求(如圖1所示)。特別是在輿情事件的傳播中,視頻新聞的作用日益突出,對輿論走向的影響不容小覷。
融媒體環境中的視頻新聞特性
內容形式多元,主題更為廣闊
相較于傳統的新聞報道和數字化的視頻形式,融媒體背景下的視頻新聞呈現出顯著的內容多元化和主題的廣泛性。其內容深度與多樣性超越了常規,展現出極高的適應性和吸引力,自然而然地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通過多元化的欄目設置,視頻新聞突破了單一的信息框架,實現了全方位、立體化的新聞傳播。這種創新不僅擴大了新聞的觸達范圍,還賦予了受眾自我選擇的空間,增強了他們對視頻新聞的參與度和粘性,從而形成了更為緊密的互動關系。
視頻新聞彰顯“實時”優勢
相較于傳統新聞途徑,其信息處理和發布流程更為精細復雜,盡管確保了內容的專業度和準確性,但時效性上難免有所犧牲。相比之下,視頻新聞的制作與分享過程更為便捷,只需輕輕一點,觀眾就能即時獲取到最新的焦點事件動態。特別是在應對突發新聞時,記者可能無法迅速到達現場,這時公眾通過手機拍攝并上傳視頻,無形中成為新聞來源的一部分,不僅拓寬了信息來源,更顯著地提高了新聞的即時傳播速度,極大地提升了信息流通效率。
視頻新聞:精練內容與碎片化傳播的新模式
相較于傳統新聞的詳盡篇幅,視頻新聞以其精悍的特點脫穎而出,它巧妙地通過短暫的視聽片段提煉出新聞的核心要素,包括時間、主角、地點和關鍵情節,使觀眾能在短時間內把握事件主旨。這種碎片化的信息傳遞方式,高效地將新聞要點傳達給觀眾,使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能清晰理解新聞內容。此外,智能手機和其他移動設備成為視頻新聞的重要載體,極大地便利了公眾隨時隨地獲取和瀏覽個性化新聞的需求。
視頻新聞在突發事件報道中的作用
瞬時傳播,實時呈現第一現場
突發事件往往具有不可預測性,導致電視新聞記者難以迅速抵達現場。在當今社交媒體普及的時代,由于無線移動設備的廣泛使用,許多位于事故現場的網民能夠立即使用手機等設備記錄視頻,并將其上傳至網絡,形成立體真實的視頻新聞。在緊急情況中,視頻新聞以其即時性超越了傳統媒體,成為傳遞一線信息的先鋒。它們以直觀的方式迅速展示現場狀況,無需后期編輯或議程設定,持續不斷地更新現場信息。這一過程中,視頻新聞的快速和便利性特質得以凸顯,而電視新聞則更多地承擔后續跟進或深度報道的角色。盡管部分電視新聞會轉播網絡視頻,但由于嚴格的審查制度,很多視頻無法在電視上播出。因此,在獲取最新現場信息的能力上,電視新聞明顯落后于視頻新聞。
例如,2015年3月6日,廣州火車站的一幕慘劇引發了廣泛關注,最初的信息是由目擊者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如微博和微信,迅速傳播開來。事件的初期畫面記錄是由一名網友使用手機捕捉并上傳至網絡,形成了一股即時的在線新聞流。網名為“@隨風柒肆”的用戶分享的一段視頻尤為關鍵,視頻中密集的槍聲、人群的驚恐喊叫以及身著制服的保安和武警持械應對的場景清晰可見。這段視頻的廣泛傳播,充分展示了網絡新聞視頻在突發事件報道中傳播速度迅捷、信息更新實時的特點。
電視新聞的報道相比之下顯得滯后,多數僅依賴簡潔的文字描述和有限的照片,關于現場狀況的視頻資料并未出現在電視新聞中。因此,在這樣的信息環境下,公眾更傾向于通過視頻新聞來尋求真相,電視新聞往往被邊緣化。
有利于引導輿論導向
突發事件,尤其是那些能激發公眾廣泛關注的事件,本質上是公共議題的催化劑。這類事件因其普遍性與社會生活的緊密聯系,往往能引發深度的公眾討論和輿論風暴。視頻新聞憑借其即時性和廣泛傳播的特點,迅速點燃輿論熱點,形成多元化的輿論空間,這是傳統電視新聞難以企及的優勢。一旦視頻新聞的內容引發熱議,它不僅能即時吸引觀眾的反饋,通過評論區的互動,網民們可以即時分享觀點,甚至推動觀點的碰撞與交融,從而凸顯了視頻新聞的高度參與特性。
輿論的生成和擴展,反過來又會對新聞報道者構成影響,無論是電視新聞還是視頻新聞,都不可避免地卷入輿論旋渦,各自構建獨特的輿論生態,直至事件的熱度逐漸消退。在網絡信息的傳播過程中,各種意見迅速形成并產生顯著的社會效應。相較于電視新聞,視頻新聞在輿論引導上更顯開放和多元化,它鼓勵不同聲音的交流,因此其影響力往往超越了傳統媒體。可以說,視頻新聞在輿論生成和影響力的塑造上,展現出了鮮明的現代媒體特色,視頻新聞具有如下特點:權威性大、可信度高、受眾面廣、關注度高、費用成本低、存在時間長(如圖2)。
視頻新聞在突發事件報道中的傳播策略
在突發或熱門事件頻繁涌現的當下,傳媒領域,特別是非傳統媒體,往往急于吸引公眾關注,競相介入報道,然而,在海量信息中,真正急需的是精確且專業的剖析。步入融媒體時代的今天,專業化的突發事件處理與尖端的技術應用密不可分。為了滿足時效性、精準度、全面性和持續更新的需求,媒體應當嫻熟地融合技術策略,以提升新聞內容的深度和質量。
利用視頻新聞技術改進新聞報道流程
在媒體視頻團隊初創時期,突發新聞報道的過程與常規報道模式基本一致:記者現場采集—內容傳送至編輯部—PC端編輯處理—審核—最終在線發布。此流程的核心步驟,即視頻在個人計算機上的編輯,成為制約突發視頻新聞快速報道的關鍵瓶頸,無法適應新媒體時代對速度和效率的高要求。隨著智能手機應用程序的發展,各種視頻新聞制作工具層出不窮,記者們現在可以利用這些工具在現場即時剪輯新聞,添加字幕、音效、背景音樂、標識以及視覺設計,大幅縮短了從拍攝到審核再到發布的流程。
視頻新聞應用的興起為突發新聞報道開辟了新的可能性,記者能夠在事件發生時連續報道,比如一天內制作并發布多條視頻新聞。技術的演進提升了突發新聞報道的速度,實現了滾動更新,顯著增強了新聞的閱讀體驗,從而擴大了新聞的傳播效力。
優化視頻新聞壓縮信息量
在新聞傳播領域,無論是文字、圖片還是視頻,其核心內容至關重要。媒體的公信力是其存在的基石,專業性則是提升影響力、傳播效率和權威性的關鍵途徑。要提升視頻新聞的專業品質,應從多角度著手改進,如視頻主題選擇、切入點設計、敘事結構、內容呈現以及細節處理。首先,視頻的主題構思是基礎,面對突發狀況,如災難救援,首要任務是展現救援行動,而非追究責任或相互指責。因此,在報道突發事件時,媒體不僅要真實記錄現場,還要聚焦于救援人員的英勇行為。其次,采用尖端技術設備能確保新聞的獨特性和深度。例如,2018年7月杭州廊橋坍塌事件中,盡管眾多媒體涌入現場,但受限于手機攝像頭的視野,使用無人機進行航拍則能提供更為全面的視角,從而全方位報道事件詳情和救援進展,提升報道的專業度。視頻新聞信息壓縮設計如圖3所示:
視頻新聞技術引領內容創新的革新
技術不再僅僅是新聞內容的配角,而是內容生成的創新驅動力。例如,2019年7月5日,河南一名男子接連犯下兩樁命案后銷聲匿跡,引發警方全國通緝。漯河和許昌兩地警方分別發布了緊急通告,揭示了兩地發生的嚴重刑事案件以及嫌疑人閆洪磊的行蹤。視頻新聞的即時報道讓公眾得以迅速掌握犯罪分子的特征,增強了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防范的意識,一旦發現異常情況,他們能立即報告。由此可知,視頻新聞在突發新聞報道中不僅起到了安撫公眾情緒的作用,也積極響應了大眾關注的問題,并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讀官方信息。多數視頻新聞采用現場錄像與文字結合的方式,全方位、直觀地展示了新聞事件的全貌,從而顯著提升了新聞事件的社會影響力。
此外,在應對突發性事件的新聞報道時,應全面整合技術于視頻新聞的各個環節,包括概念構思、資料選擇和技術編輯等步驟,同時在應對突發情況的處理機制中,技術的應用也至關重要。當前,互聯網技術的演進加劇了新聞傳播行業的競爭態勢,競爭優勢已超越內容、平臺和技術的范疇,轉而聚焦于用戶體驗。報道能夠吸引的用戶數量直接影響其市場地位。因此,傳統媒體應當順勢變革,深化對用戶需求的理解,利用傳統方式及數據解析等工具,強化與用戶的互動服務,優化短視頻的內容創作體系,以此增強傳播效力。
改良報道手法,強化視頻新聞的擴散效應和影響力
在媒體融合的新時代,新聞機構需明確其肩負的社會使命,摒棄傳統的局限思維,挖掘自身媒體潛能,實現與新興媒體的深度整合。從多維度優化短視頻新聞的創作技藝和呈現方式,增強內容的吸引力和創新元素,以此來吸引更廣泛的短視頻新聞觀眾,為視頻新聞的繁榮奠定堅實的基礎。視頻新聞從業者還需充分利用融媒體的大趨勢,巧妙融合其他平臺,例如運用微博、微信等工具提升新聞視頻的傳播效能,確保新聞信息的即時傳遞,滿足公眾對于新聞實時性的迫切需求,從而提升受眾滿意度。
此外,突發事件的新聞捕捉與影視創作大相徑庭,由于其突發性和不可預知性,不允許像電影那樣從容策劃。因此,對視頻記者的專業素養提出了嚴峻挑戰。在迅速捕捉現場的同時,他們必須保持高度的精確度,即在有限的時間內,依據實際場景、人物動態來構建拍攝策略。記者需精心提煉新聞主題,確保新聞標題不僅簡潔明了,而且能準確反映事件全貌,真實地反映人物觀點,以便完整地傳達給觀眾。此外,選擇發布時機和利用互聯網的傳播節點同樣至關重要,這直接影響到信息的擴散范圍和影響力。
總而言之,社會疾馳在不斷加速的數字化潮流中,信息時代的開放性日益增強,各類產品的多元性不僅消除了地域界限,還縮短了獲取信息的速度。尤其在突發新聞報道領域,視頻新聞這一新興媒介猶如一股嶄新的力量,逐步主導了媒體傳播的格局,成為公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傳統媒體面臨革新挑戰,應憑借其專業特性,巧妙融合視頻,既要堅守新聞的真實性,又需提升報道的即時性,以適應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深圳特區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