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篇
子喉與平喉,高八度的假比真更難
做功和念白,都是有思想感情的
打或不打,這命運啊,只能交給編劇
大寫意的“南國紅豆”有人懂嗎
青磚灰瓦水墨佛山,萬福臺前時光重疊
鑊耳墻下的粵劇,即是千年嶺南
龍舟篇
一
五月初的河涌被鞭炮齊鳴吵醒
龍舟鑼鼓駕到,點睛之人要厚德載物
朱砂筆下的祭祀和巡游,見龍在田
江畔稻田藏風聚氣
每一株禾苗都是福祿壽財
夾在羅傘上的龍眼葉,喜隨神龍“出海”
新年景的好運和豐收,從龍頭旺到龍尾
二
貼歌標,發龍船帖,許多未來木已成舟
當鹽步“老龍”潛入
明萬歷年間的廣州泮塘
契爺、契仔一碗酒
才知龍舟也需要親人
盛會即將來臨。鹽步。泮塘。九江
穿涌過河的約定已成“非遺”佳話
“招景迎龍”,端午節的互訪水潤人間
陶瓷篇
一
生活的胎壁不能厚此薄彼
許多疑問表面潤滑,底足平穩
日用陶瓷、美術陶瓷、園林建筑陶瓷
馳名中外已經達成共識
“石灣六七千戶,業陶者十居五六”
時間內部,總會收藏一些真相
二
嶺南有陶。石灣陶也是中國陶
泥、形、飾、釉、火燒制的古老東方
喜歡古樸、傳神、典雅和渾厚
這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的傳說
歷經加工成形的唐、宋、元、明、清
煅燒水墨中國的紅磚綠瓦,散落人間
工匠篇
一
杜甫在上
“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
把時間堆積成形的技藝,交給時間
熱愛嵌入骨頭的深夜
墻上掛鐘沒有時針
瓦脊上的石灣陶塑,偏愛虛度光陰
鑊耳屋下,每一天的人間煙火
都有匠心加持
也許,這還不是我最好的詮釋
二
石灣陶的肌理,靜水深流于歷史根部
五千年密碼打開事物的點、線、面
一只碗的色彩和紋路,會不會影響進食
生活的美學,必須路過每一雙眼睛
譬如磚作、瓦作、木作和泥水作
做好每一個自己,就是天地匠心
三
所有的棱角都經不住時光打磨
精雕細琢,就像一場愛情沒有瑕疵
完美隱匿于過程
衣食住行里的佛山
可以美食,可以功夫,可以陶瓷
藏于細節的態度
不為口福,不為拳腳,不為公仔
更好、更美、更精致
一匹順德香云紗揮汗如雨
鑊耳屋里的東華里
灰雕和陶塑照見手工的嶺南
美食篇
一杯豉香清亮透明如嶺南秋光
玉冰燒酒“缸埕陳藏,肥肉醞浸”
饑者如我,不懂為何要肥肉泡酒
這人間如缸埕
如酒液混濁。如酒味辛辣
“醇和甘滑,余味爽凈”其實不是酒
而是一道床前明月光,向一粒米致敬
秋色篇
一
當詩人岑澂路過清朝
《竹枝詞》里的秋色很高。信筆寫下
“柚燈畫爐妲己娥,絲竹沿街按節歌”
才明白跟佛山攀親戚,可以從秋色入手
“紙馬蓮舟都入畫,果然秋色比春多”
載歌載舞的豐年大慶,只能是繁花表象
萬人空巷。更是萬萬人的態度
二
剔透玲瓏秋色燈
出沒于賽會的不只“燈色”
花車彩架上的男扮女裝
“車色”故事百轉千回
“馬色”英雄縱橫馳騁;
陸地行舟“水色”連天
哪吒“飄色”鬧佛山
色梗挑起仙童凌空爭艷
至于“地色”雜劇
講的都是四季悲喜經過人間
這自然、社會、生活都是“景色”
天地大美而不言
作者簡介:周崇賢,四川瀘州人,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于《作品與爭鳴》《小說選刊》《中篇小說選刊》等。已發表作品1000余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