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不知不覺間賀尊教授的《創業學(第4版·數字教材版)》(以下簡稱《創業學》)已從2011年的第1版更新到了現在的第4版。這本教材不僅入選“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還成為“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創業學慕課配套教材”“21世紀通識教育系列教材”。該書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成績,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言,“不論與什么人聊起創業,心里總會涌起一股蓬勃之氣”,這種對創新創業教育的熱愛,成就了該書精益求精的一版再版。如今,創新創業教育已經成為一股席卷世界的潮流,深刻改變著人們學習的內容和方式。它不僅是一種新的管理范式,而且催生了新的學習和教育教學范式的變革,可以從《創業學》中獲得以下三種認知。
一、創新創業教育是實現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催化劑”
創新創業本來是一種經濟行為,追求的是商業的成功和物質財富的增長。但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人們具有與傳統社會中完全不同的創業者品質。《創業學》深刻把握“鑄魂育人”的關鍵,從理解創業入手,對創業者的動機、特征和素質進行了全面的界定與詮釋,使之成為走進創業新時代的精神起點。因為創新創業不僅僅是一種物質活動,更是一種精神活動,取決于人的精神狀態。人們是否擁有與創新創業相匹配的認知水平,對創新創業的影響至關重要。
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人們的精神面貌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迫切需要新的思想觀念指導實際的生產活動。哈佛大學前校長德里克·博克認為,“大學其實應該是深入研究道德行為與哲學的基礎機構和最后防線”。因此,在創新創業教育中有必要高度重視精神力量對現實的引領作用。在《創業學》的修訂工作中,全書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作為貫穿全篇的一條“紅線”,增設了“新時代呼喚企業家精神”的內容,強調企業家是新時代發展創新型經濟、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重要力量。同時,還將“勞動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創造精神、勤儉節約精神”通過“創業者特征、創業者素質、創業者綱領、創業智商”以及“企業倫理建設、數字倫理的塑造”等內容融入教材中,旨在為能夠擔當中華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供強大的精神食糧。這不僅有利于突出新時代黨的思想政治工作主線,而且有利于引導廣大青年學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讓創業者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方面來提供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要的價值主張,從而實現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
二、創新創業教育是實現產教融合與科教融匯的“加速器”
大歷史理論證明,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探索科學、開發技術、發展經濟的歷史。人類社會的發展史是一部技術驅動生產力不斷發生量變和質變的歷史,技術永遠跟著人類的需求走,需求越多的地方,技術發展越活躍,經濟發展也會越來越好。創業者的歷史是一部永遠用新技術打造新產品,不斷開拓新市場,不斷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歷史。
“一切不為人民造福的理論都是沒有生命力的”。創業學是契合了經濟社會和國家發展戰略需要而產生的理論,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與模式,對實踐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創新創業絕非易事,理論知識是創新創業的基礎,而實踐經驗則是其驗證和運用的關鍵。《創業學》與其他教材最大的不同在于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注重問題導向和項目驅動,通過實際案例和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解決問題。 《創業學》不僅關注到了實施創業的關鍵細節,如專利申請與商標注冊的流程、辦理企業證照和刻制企業印章等內容,還為了遠離“重知輕行”的低階“封閉課堂”,著力打造“知行合一”的高階“開放教學”。通過企業家進課堂、采訪創業者、微創業等豐富多樣的活動,將實踐教學全面融入教材體系之中,不僅設計了測試創業智商與創新創業素質能力等方面的自我評估表,還在作業環節要求學生在精益創業畫布上演繹商業創意等內容,能夠有助于提高學生“思中學”“做中學”“行中思”的能力,為產教融合與科教融匯提供可借鑒的教學模式。
三、創新創業教育是實現素質教育與數字教育的“增融器”
《創業學》緊跟時代發展,把數字化教材建設作為本次修訂工作的重要任務,滿足慕課等不同授課形式的要求。該書呈現的數字教材是以傳統紙本教材為參照體系和基本依托,以數字平臺和數字技術為支撐,結合已有的教材體系和國家一流本科課程“創業學”線上資源而形成的特殊形態的教材。它不僅是紙質教材的鏡像呈現,更是在數字教材建設過程中,構建了創業學知識圖譜,為學生提供了海量的線上教育資源。這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知識和學習的邊界,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借助線上數據庫獲取需要的學習資源,滿足學生運用手機學習的習慣,大大增加了學生的選擇范圍。同時,為了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師生可根據教育教學活動的實際需求,從“一綱多本”的數字教材中“私人定制”專屬的數字教材。一個學生一張課表、一份學習計劃,根據學習需求動態調整學習內容,真正實現線上線下結合的個性化教學。這樣做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更重要的是提升對學生個性的尊重,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創新創業素質潛能的發揮。另外,通過搭建數字化交流平臺,能夠拓寬教學空間和豐富質量內涵,并且運用大數據管理學習進度,對進度落后者發布督促郵件,以提高學習效果。此外,通過實現素質教育與數字教育的深度融合,即線上學習——利用網絡平臺優勢,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靈活性;線下學習——利用課堂教學優勢,提高學生學習的實踐性和趣味性。通過兩者相結合,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者、知識的發掘者、創新角色的扮演者,從而起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的教學目的。
當前,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和基礎離不開新型勞動者。只有勞動者才具有創造力,只有勞動者才能創造價值,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都不過是勞動者的附屬物。新型勞動者的培養依賴于創新創業教育的蓬勃發展,因此創新創業教育是新質生產力的“第一推動力”,亟需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創業學》在解答符合中國國情和時代要求的“創業之問”方面做出了較好答卷,是全國最早的創新創業教育教材之一。然而,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是一個巨大的、永恒的話題,應不斷探索中國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規律,形成與時俱進的創業學理論成果,以便更好地指導我國創新創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尺寸教材,國之大者,萬物精微,盡入其中。教材建設是體現國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重大事權,是事關未來的戰略工程、鑄魂育人的基礎工程,上關國家的經濟發展,下關個人的理想信念,需要持續深入的研究。梁啟超說過:“欲覘其國文野強弱之程度如何,必于學術思想焉求之”。創新創業教育是個人素質教育的根本,本固則邦寧。正如高山總是留給那些不畏艱難攀登的人一樣,有志者事竟成。“群山在呼喚,我必須出發”,衷心希望更多的師生能夠投入到創新創業教育的大潮中。
作者簡介:嚴海寧,南昌航空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江西南昌,330063。
(責任編輯 趙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