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字化技術可以提供便捷的信息,有助于義務教育段寄宿制學校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為義務教育段寄宿制學校的管理及發展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通過分析數字化技術管理的概念和教育管理數字化的必要性,提出義務教育段寄宿制學校管理存在的問題,最終探索數字化技術在義務教育段寄宿制學校管理中的應用策略,為學校管理的創新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義務教育段;寄宿制學校管理;數字化技術
作者簡介:劉志超(1979—),男,浙江省慈溪市緯賽爾新教育實驗學校。
隨著移動設備的快速發展,數字化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我國社會的各個領域,助力各行各業的快速發展。當下,教育界的有識之士已經開始聚焦于校園數字化建設,如何將數字化技術應用于校園管理中,成為亟須探討的課題。
一、數字化技術管理的概念界定
數字化技術管理,就是指運用數字化技術和信息化手段,對各項管理活動進行優化和改進,以提高管理效率和競爭力的管理活動和方法。在當前的信息時代,數字化技術管理已經成為學校管理的重要趨勢和必然選擇。
數字化技術給校園行政管理帶來了便捷,提高了整個學校管理工作的效率,使學校管理工作更加科學化、合理化和規范化。同時,數字化技術還能對學校大量的信息進行分析處理,確保管理者能及時準確地掌握學校各方面的信息,給學校的未來工作提供分析和引導。
二、教育管理數字化的必要性
首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推進教育數字化。如今,不僅中國重視教育數字化,很多國家也極為重視。在全球范圍內,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內容就是教育轉型,聯合國教育變革峰會也曾多次把數字教育納入會議的議題。可見,推動數字教育,促進教育現代化,實現教育強國,為祖國人民提供更好的教育平臺,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其次,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字化已經成為信息處理和傳遞的主要方式,數字化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通信、計算機、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各個領域。隨著社會的發展,數字化需求越來越多。可見,數字化是信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最后,義務教育段寄宿制學校內部發展需求急劇增加。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每個家庭對教育的期待也越來越高。許多有條件的家庭都想把孩子送到高端寄宿制學校享受最好的教育。在當前我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大背景下,想搶占先機的寄宿制學校之間的競爭自然就更加激烈。寄宿制學校只有把內部發展好了,才能把握機遇,站穩腳跟,立足上游。
三、義務教育段寄宿制學校管理存在的問題
我們所說的義務教育段學校,主要指小學、初中學校、九年一貫制學校。現階段,我國的寄宿制學校大多是指“半封閉式寄宿制學校,學生周一至周五在校住宿,周末回家”[1]。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化管理已經成為義務教育段寄宿制學校提高管理效率和質量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實施數字化管理的過程中,學校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
(一)數字化管理設備和系統尚未完善
義務教育段寄宿制學校的數字化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無法滿足數字化管理的需求。例如,學校的網絡覆蓋范圍不夠廣泛,服務器容量不足,導致數據傳輸和存儲困難。在管理上,如果要實現長期的規劃發展,學校就需要具備完善的管理系統。在數字化的進程中,學校如果沒有厘清校園數字化管理系統的概念、定位及各部門在其中的作用和流程,尤其是接口部分,就會影響數字化的完善。
(二)數字化管理平臺的功能還不夠完善
義務教育段寄宿制學校的學生管理系統、教學管理系統、后勤管理系統等之間的數據共享和交互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優化和完善,否則將無法滿足學校的實際需求。
(三)缺乏數字化技術個性化服務的良好環境
數字化校園是將現代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應用于教育和校園管理的一種新型模式。它的優點在于可以更好地管理校園信息和資源,提高學校的效率和管理水平。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義務教育段寄宿制學校在數字化應用軟硬件建設方面有了一定的提升,但“重硬件、輕軟件”“重建設、輕管理”“重開發,輕服務”的現象依然特別普遍,數字化建設持續投入的資金不足,從而導致校園數字化應用的匱乏,管理和服務工作有時跟不上節奏。
(四)數字化技術服務的整體水平尚須提升
義務教育段寄宿制學校基層服務崗位整體水平偏低的問題比較普遍。部分學校的教師和管理人員的信息技術水平有限,無法熟練使用數字化管理平臺,影響了數字化管理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學校的服務內容相對簡單,日常操作技能要求不高,同時人員流動性較大,缺乏有效的培訓和發展機會。
四、數字化技術在義務教育段寄宿制學校管理中的應用策略
(一)加大硬件投入,構建數字化管理系統
首先,為夯實數字化基礎,必須加大網絡硬件投入。第一,推進光纖網絡進校園,確保網絡全覆蓋,滿足網速和穩定性需求。第二,實現校園無線局域網(WLAN)全覆蓋,方便學生學習生活。第三,開通校內智能廣播和視頻監控,提高管理效率,增強安全保障。第四,為每位教師配備工作電腦,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第五,確保機房、服務器與互聯網數據中心安全運行與維護,保障數字化建設穩定可靠。
其次,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基礎上,運用數字化技術,構建數字化管理系統。要想全面改革學校的管理與服務,必須做好以下三項工作。一是數字化校園建設,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將校內資源、信息和服務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推動教育教學、管理服務、科研創新等方面的數字化轉型與創新。二是建立數字化校園管理體系,成立由校長牽頭的數字化校園管理小組,明確分工,提升校園管理層次。三是打造數字化校園服務體系,為學生、教師、家長提供更全面、便捷、高效的服務,包括教學、課程、學習等方面。同時,提升學校服務水平,提供更優質、個性化服務。
最后,有了完備的數字化管理系統,還需要提高數據共享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學校可以建立數據共享平臺,比如“智慧校園”系統,讓教師、學生和家長都能夠方便地獲取和分享各類教育資源。這樣,學校可以將優秀課程視頻、教學資料等上傳至平臺,供學生隨時隨地學習。此外,學校還可以建立數字化圖書館,便于學生在線查閱大量圖書和文獻,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二)強化日常監管,推動管理達標
應用數字化技術提升學校內部管理和服務水平,既可以促進師生對數字化技術的認知和應用,也可以鼓勵師生參與學校的數字化管理,提高數字化技術的利用效率和效果。為此,學校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建立數字化校園建設機制,明確目標任務,制定政策規定,加強宣傳培訓。二是加強校長的數字化教育領導力,推動數字化技術在教育、管理和服務等方面的應用,營造數字化校園文化氛圍,引領師生參與數字化管理。三是構建數字化校園管理體系,增強師生的數字化管理意識和能力,提升數字化技術的利用效率和效果。四是加強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溝通合作,促進各部門協作溝通,建立數字化校園共同體,共同推動學校的數字化校園建設。
應用數字化技術,既能提升內部管理水平,又能推動管理迅速達標。為此,學校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制定寄宿制學校“級差分類標準”,根據學校規模、硬件設施、管理水平等劃分級別,確立不同的管理標準。二是依據達標程度進行評定,通過考核評估等方式確保學校達到規定的管理標準。三是開展“個人習慣養成教育”“內務清理評估”“溫暖宿舍”等主題量化考核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獨立生活能力。四是建立溝通協作機制,加強各部門的溝通協作,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和學校管理進一步發展。
(三)打造網絡平臺,創建數字化管理模式
依據當前的數字化發展狀況,學校可從以下幾點著手。一是利用數字化技術打造網絡技術平臺,利用網絡技術平臺實現學校各項管理和服務的數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管理和服務效率。二是建立數字化數據管理系統,對學校各項數據進行統一管理和存儲,包括學生檔案、教師檔案、課程表、考試成績、校園安全等方面的數據,以實現數據的全面管理和共享。三是推廣智能化管理模式,通過數字化技術和智能化技術,實現學校各項管理的自動化、智能化和精細化,包括教學管理、學生管理、校園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四是建立數字化服務模式,通過數字化技術和網絡技術,提供全面、便捷、高效的服務,包括在線教育、在線咨詢、在線課程等方面的服務,以提高服務質量,滿足學生、教師和家長的需求。
數字化管理模式的推廣也是提高學校管理效率的關鍵。學校可以建立數字化管理系統,包括教務管理系統、學生綜合評價系統等,從而提高管理效率。例如,通過電子考勤系統,學校可以實時掌握學生的出勤情況,減少管理漏洞。同時,推廣數字化教學模式,如多媒體教學、虛擬實驗教學等,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某些數字化實驗,學校可以采用數字化課堂互動系統,以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策略。
(四)增強安全意識,改善食宿環境。
在學校的日常生活管理中,食宿環境的安全關乎每一位師生的身體健康與生活質量。我們所追求的不僅僅是良好的教學環境,更是一個讓人安心、放心且充滿人文關懷的生活環境。為確保寄宿學生的安全,學校要提高安全意識,加強在宿舍、教學樓、食堂等場所的安全管理,強化校園監控和防范措施,及時處理安全問題。
在改善食堂環境方面,學校可從以下幾點著手。一是強化食堂管理,包括餐桌、餐具、衛生等方面,確保食堂衛生整潔。二是推動食堂配餐數字化,利用數字化技術規范配餐,確保食品安全和營養科學搭配。三是建立食堂數字化管理制度,加強對數字化管理的監督檢查,確保食堂數字化管理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四是建立學生與食堂管理人員的溝通機制,鼓勵學生提出建設性意見,及時滿足學生的需求并改進食堂服務。
在改善住宿環境方面,學校應著力優化宿舍設施,排查安全隱患,通過數字監控系統確保用電用水安全,為師生提供舒適且安全的生活空間。此外,學校還需要通過網絡宣傳加強安全教育引導,普及防火防盜知識,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共同構建和諧、安全的宿舍文化。
(五)培養數字化素養,提升教學效果
在數字化時代,培養學生的數字化素養已經成為教育教學的重要任務。數字化素養不僅包括學生對數字技術的掌握,還包括他們在網絡學習中的能力和素養。學校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數字化素養。一是提供數字化工具和資源。學校可以為學生提供數字化工具,如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等,并提供豐富的在線學習資源,如電子書、教育應用程序、在線課程等。如此一來,學生不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中,都能夠接觸到數字化工具和資源,從而有效提升自身的數字化素養。二是在課堂上教授學生一些基本的數字技能。比如,如何使用搜索引擎、如何發送電子郵件、如何使用云存儲等。三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例如,教授學生如何評估信息的可靠性、如何有效地搜索和篩選信息、如何避免網絡詐騙等。四是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數字化工具。在使用數字化工具時,學生可能會遇到各種問題,如網絡安全、隱私保護等。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數字化工具,避免出現上述問題。五是開展創新性的數字化項目。例如,制作數字故事、創建虛擬現實場景、開發移動應用程序等。這些項目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提升他們的數字化素養。六是建立數字化學習社區。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分享和合作,以提高學生的數字化素養。在此基礎上,學校可以建立在線教育平臺,利用數字化教學工具,開展探究式學習活動,如“空中課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讓學生跨越時空限制,享受優質教育資源,使農村地區的寄宿制學校也可以通過遠程教育,與城市優質學校共享課程資源。同時,可以推廣數字化教學模式,如微課、翻轉課堂等,提升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義務教育段寄宿制學校的飛速發展,學校間的競爭將會更為激烈,數字化技術在提升義務教育段寄宿制學校管理能力方面,必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王秋,潘莉.昆明市滇池旅游度假區某寄宿高中一起諾如病毒暴發調查[J].中國校醫,2021,35(7):505-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