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塊地種的十來個品種,長得非常茂盛,種下來自己吃不完,還能向外出售,政府還給補貼,對我們在種植上扶持也很大,咱也積極響應政策,我對這個種植很有信心。”忻州市河曲縣沙坪鄉沙坪村65歲的菅志強一邊摘著庭院里的蔬菜,一邊樂滋滋地介紹著他和老伴種植的蔬菜品種。
初秋時節,《科學導報》記者走進沙坪村,街巷路面整潔寬闊、綠樹成蔭,家家戶戶房前屋后的小菜園里瓜果蔬菜長勢喜人,整個村子呈現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農戶們在房前屋后忙碌勞作,“庭院經濟”發展一派生機勃勃。
記者了解到,河曲縣利用農村家庭院落、房前屋后閑置空地,發展多種類型庭院經濟。2023年底,河曲縣共創建28個庭院經濟示范村、217戶示范戶,示范戶庭院經濟收入戶均達到5000元以上,庭院經濟產業規模日漸擴大,產業種類不斷豐富,產銷銜接逐步順暢。按照“小規模、大群體、小庭院、大產業”的模式,發展特色庭院經濟,激活了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
記者來到村脫貧戶翟彩先的庭院,只見她正在雞舍前給雞喂食。兩年前,翟彩先利用自家閑置空地建起雞舍搞起了養殖。同時,她還在自家小院種植各種瓜果蔬菜,在政府的獎補支持下,更增強了她的種養殖信心。
“我原來養的十幾只雞,后來在鄉政府的支持下,我又養了三十多只,這樣我也有點額外收入,夠日常開支,雞蛋吃不了我還可以再賣點錢,我對這個養殖很滿意。”翟彩先告訴記者。
庭院雖小,大有可為。沙坪鄉通過引導農戶發展庭院經濟,幫助農戶提高種養殖技術,促進農民增產增收,村民在家門口有了多種靈活的就業選擇,不僅盤活了閑置土地,還美化了人居環境,讓群眾生活得舒心又發展了產業,實現環境賦能和產業富民,讓庭院方寸地成為點亮群眾增收致富的新路徑、新亮點。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大力發展庭院經濟,因戶施策、因地制宜,鼓勵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的三分地,重點發展畜牧養殖產業,不斷促進村民家庭經濟收入,助力鄉村振興。”沙坪村第一書記馬曉麗對記者說,“努力在‘小天地’做出‘大文章’,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注入發展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