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是教育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國家培養技術型、專業型人才的搖籃陣地。英語作為高職院校基礎教學的重要課程,對增強學生的社會競爭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等各個方面均有著重要意義。在“互聯網+”背景下,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展開閱讀教學是新時代高職英語教師必要研究的課題。鑒于此,本文以新時代高職英語(基礎模塊)教學為例,結合高職學校特點和學生的實際學情,首先分析了“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英語閱讀教學的特點,之后從六個方面對其具體的運用策略進行了討論,旨在提升高職英語閱讀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職英語;“互聯網+”;閱讀教學;方法措施
英語是高職教學中的重要課程之一,閱讀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高效的閱讀教學不僅能夠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外國文化,同時也在促進學生語言學習、思維活化、能力提升等多個方面有著積極作用[1]。在“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師結合現代化手段開展閱讀教學活動,不僅能夠為學生的閱讀活動提供豐富資源,為學生培養閱讀興趣創設多元條件,有效輔助強化學生的閱讀主動性,同時也對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提高學生的社會競爭力產生著現實意義。在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利用微課優化知識預習,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利用視頻工具創新教學導入,創設閱讀情境;利用教學課件展示教學重點難點,講解閱讀技巧;利用圖片呈現輔助學生開展小學合作閱讀活動;利用網絡優勢搜索相關材料,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還可以利用軟件平臺為學生布置作業,優化學生的閱讀成效。
一、“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英語閱讀教學的特點分析
(一)為學生閱讀活動提供了豐富資源
英語知識的學習與其他知識不同,學習平臺和學習資源是十分重要的。在傳統的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是利用“板書+口述”的方式進行教學,依賴教材內容和教學大綱。這種閱讀教學模式雖然能夠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知識,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但學生涉獵的英語知識范圍較窄,閱讀內容十分局限。而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可以借助其多功能優勢為學生搜索大量與教學主題有關的閱讀材料,提供更廣闊的閱讀平臺,引入更多優質的資源到教學實踐中。這不僅打破了傳統高職英語閱讀教學的局限性,還讓學生了解了更多優質的閱讀資源,對學生的能力提升和素養發展具有積極
影響。
(二)為學生產生閱讀興趣創造了多元條件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好一門課程的基礎和前提。在互聯網時代,高職英語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融合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不僅能夠讓學生更為清晰、明確地感知英語知識的學習特點,同時也能夠讓多元化的教學軟件輔助學生英語學習,在凸顯學生學習主體性的同時,使英語學習過程更加具體、真實和有趣,從而大幅提升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三)為強化學生閱讀主動性提供了有效輔助
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較弱是大部分學生對于英語課程的現實狀況。一則是因為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生往往缺乏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二則是因為英語的語言結構與漢語有著本質區別,加之高職英語具有一定的職業特征,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或多或少產生畏難情緒;三則是因為對于高職學生來說,他們會將過多的學習精力放在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的學習中,對英語學科的重視程度不深[2]。另外,新時代的高職學生是在互聯網時代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他們熟悉各種現代化技術并對其十分感興趣。從這個層面上來看,高職英語教師若基于互聯網技術展開教學實踐,不僅與高職學生的興趣特征相契合,同時也有助于增強學生的主動學習欲望,從而為英語閱讀教學提供有力支撐,強化高職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質性價值。
二、“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英語閱讀教學的方法
(一)利用微課優化課前預習,激發閱讀興趣
預習是學生學好知識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提前了解知識的有效方法。在“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輔助學生開展預習活動。微課具有短小精悍、趣味十足、重點突出的特點,不僅能夠讓學生在正式學習前就了解即將學習的知識內容,同時通過完成微課當中布置的閱讀任務,打好學習基礎,做好學習準備。
例如,在進行新時代高職英語(基礎模塊)“UNIT 1 Corporate Culture and Mission”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時,此部分知識的教學主題是“企業文化與使命”,閱讀板塊包括“The Key to Huawei's Success”和“Corporate Culture”兩個部分。因此,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借助微課輔助學生進行預習活動,如集合闡述“Corporate Culture”的解釋視頻,突出該部分知識的重點教學內容。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微寫作任務,如“Collect information related to Huawei”以及“Write a preview task for 'Why am I a Corporate Culture'”等。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正式學習之前就能夠了解該部分知識的閱讀重點,從而在學習過程中更有側重。
(二)利用視頻工具,創新教學導入,創設閱讀情境
課程改革的深化推動了各種教學模式的誕生,情境教學模式以其獨有的優勢特征成為一種教學模式中的“佼佼者”[3]。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這一環節的設計成效對學生未來是否能夠實現高效地學習有著決定性作用。為此,在“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師可以借助視頻工具的優勢特征設計趣味的課堂教學導入環節,讓學生在學習之初就能夠在視聽震撼的推動下產生源源不斷的閱讀熱情。
例如,在進行新時代高職英語(基礎模塊)“UNIT 2 Green Development”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時,此部分知識的教學主題為“綠色發展”,不僅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也是當前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因此,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給學生下載與“綠色發展”主題相關的視頻資料,并在正式教學前播放給學生。如此一來,不僅能夠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單元主題意義,也可以讓學生在聆聽視頻解說、觀看視頻內容的過程中,培養自身的英語聽力、理解能力。在觀看完畢視頻之后,由于學生已經在課前進行了相應預習,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教材當中的閱讀材料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和認識,從而為之后更為深入的閱讀教學奠定基礎。
(三)利用課件功能,展示重點難點,講解閱讀技巧
前文提到,高職階段的英語教學具有一定的職業性特征,與學生的專業往往有一定聯系,因此其中不乏會有一些相對難以理解的職業名詞,這也給學生的閱讀帶來了一定難度。為此,在“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師可以利用電子課件為學生展示重點、難點知識,為學生呈現不同英語知識的運用技巧和閱讀方法,在進一步提升學生英語閱讀水平的同時,促進學生的能力進步。
例如,在進行新時代高職英語(基礎模塊)“UNIT 3 Volunteer Activities”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時,該部分知識的教學主題為“志愿者活動”,閱讀板塊包括“How Chinese Firms Fulfil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Fight Against”和“My Volunteering Story”兩個部分,其閱讀內容不僅具有一定的時代性特征,同時存在一定的理解難度。因此在正式教學前,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搜索與之相關的資料內容以及優質的教學課件,并將其中與自身教學習慣和學生閱讀水平相契合的部分融入自己的教學課件中,為學生展示該部分知識的重點難點部分。同時,教師還可以將結合教材閱讀材料制作的思維導圖融入教學課件中,并結合思維導圖為學生講解此部分知識的閱讀技巧,幫助學生實現對文本的直觀化、具體化分析,以便更有效地掌握閱讀技巧。
(四)利用圖片呈現,展開小組合作,輔助閱讀活動
合作是學生學好知識的有效方法,也是凸顯學生主體性學習地位、促進學生闡述觀點認識的重要途徑[4]。在傳統的高職英語合作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通常先講解知識重點,然后讓學生以合作的方式進行文本閱讀,或者合作完成相應閱讀任務。而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可以借助圖片展示功能等更為趣味化、現代化的方式,引導學生開展合作閱讀活動,從而讓課堂氛圍更加活躍。
例如,在進行新時代高職英語(基礎模塊)“UNIT 5 Work Environment”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時,此部分知識的教學主題為“工作環境”,閱讀板塊包括“Google's Work Environment”和“he Future of Work”兩部分內容。“工作環境”本身是學生十分感興趣的內容,因此當學生在教師的教學下掌握了該單元的重點知識之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并在大屏幕上展示各種工作環境圖片,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Introduction to Work Environment”。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小組可以選擇一張工作環境圖片進行介紹,或者結合不同工作環境的圖片設計情境表演短劇。給予學生充分準備的時間后,再由每個學習小組逐一展示。這種結合互聯網技術的閱讀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的閱讀熱情,也讓學生在觀察圖片、設計介紹內容和準備表演活動的過程中,有效提升了閱讀能力,促進了學生的切實進步。
(五)利用網絡優勢,搜索相關材料,拓寬閱讀視野
閱讀教學是一項綜合性的學習活動,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并不是簡單地“翻譯”閱讀內容,而是更多地培養“閱讀思想”和“閱讀習慣”。對于閱讀本身來說,閱讀材料中所涉及的文化內容或者背景因素有著一定的特性,只有充分了解這些內容,學生才能夠切實把握閱讀材料所要表達的根本含義。高職英語教師基于“互聯網+”技術展開教學,可以利用網絡優勢給學生搜索大量與之有關的材料,這不僅拓寬了學生的閱讀視野,也提升了學生的綜合性閱讀能力。
例如,在進行新時代高職英語(基礎模塊)“UNIT 4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時,此部分知識的教學主題為“技術與開發”,閱讀板塊包括“How Will We Live in 2045?”和“The Effec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兩部分內容。通過對閱讀材料的題目分析可知,其主要探討了“科學技術對我們未來生活的影響”,因此為了進一步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利用互聯網的搜索功能,為學生搜索一些與“未來生活”有關的科技電影和科技影響生活的閱讀材料,讓學生進行觀看和閱讀。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還能讓學生在閱讀更多相同主題、不同材料的閱讀活動中,提升能力,得到發展。
(六)利用軟件平臺布置作業任務,優化閱讀成效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教師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學生明確自身優勢與不足的有效方式[5]。在傳統的高職英語閱讀作業設計中,教師往往要求學生直接閱讀教材中的文本內容,這種形式雖然能夠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但往往難以真正提升學生的綜合水平。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可以利用英語軟件設計閱讀作業,讓學生通過軟件完成閱讀作業,教師再通過互聯網對學生的作業情況進行批改。這種方式不僅大幅提升了作業批改的效率,也能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在發音、斷句、情感滲透等方面的不足,從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切實進步。
例如,在進行新時代高職英語(基礎模塊)“UNIT 7 Cultural Confidence”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時,此部分知識的教學主題為“文化自信”,其本身就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因此,在完成此部分知識內容的教學后,為了進一步優化閱讀教學成效、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教師可以利用英語學習軟件為學生布置“配音”作業。在此之前,教師可以通過教師端口登錄軟件,上傳提前通過互聯網搜索的“配音材料”。當學生登錄軟件完成作業時,他們可以通過軟件中的相關功能先聆聽要配音的內容,再完成配音作業;配音完成后,學生還可以聆聽自己的配音效果,若對配音效果不滿意,學生也可以將其刪除再次配音。當學生完成配音并上傳成功之后,教師再登錄軟件檢查學生的配音作業,并對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針對性評價,讓學生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提出疑問,與教師進行交流探討。這種方式不僅轉變了傳統高職英語閱讀作業的設計模式,也在激發學生作業興趣的同時,提升了學生的閱讀水平。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為了進一步提升英語閱讀教學成效,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和綜合素養,高職英語學科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過程中,要積極采用“互聯網+”的教學思路,融合微課、視頻播放工具、課件功能、圖片呈現、互聯網以及軟件平臺等多種工具進行落實,優化高職英語閱讀教學模式,提升英語閱讀教學成效,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切實進步。
作者單位:王再學 平涼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李蔚東.基于“互聯網+”模式下高職英語閱讀教學研究[J].英語廣場,2023(09):39-42.
[2]戴耿華,黃玲青,朱思明等.“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改革研究[J].校園英語,2022(10):13-15.
[3]王媛.“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英語有效教學研究[J].科技視界,2021(28):141-143.
[4]何靜.“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的轉化[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17):166-167.
[5]周原.“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的轉化[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9(11):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