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鄉村振興,作為當代中國的核心戰略,旨在激活農村經濟、優化人居環境、提升農民生活品質。體育旅游作為新興產業,正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關鍵力量。贛州市在面臨鄉村發展挑戰時,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力求突破。本文聚焦贛州市內章貢區、瑞金市、大余縣、上猶縣、崇義縣、于都縣等六縣區,深入剖析體育旅游與鄉村振興的緊密聯系,系統研究體育旅游資源的合理利用、鄉村體育文化的融入與傳承,以及其對居民健康的積極影響,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關鍵詞:體育旅游 助力 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4)-19-080-3-TBB
1、研究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體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內容。”體育旅游作為一種融合體育與旅游的新興產業,近年來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從定義上來說,體育旅游是人們以參與和觀看體育運動為目的,或以體育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旅游活動形式。對體育旅游概念比較集中的是從廣義和狹義方面做出的解釋。從廣義上講,體育旅游是旅游者在旅游中所從事的各種身體娛樂、身體鍛煉、體育競賽、體育康復及體育文化交流活動與旅游地、體育旅游企業及社會之間的關系的總和。從狹義上講,體育旅游可理解為,為了滿足和適應旅游者的各種體育需求,借助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并充分發揮其諸種功能,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諧發展,從而達到促進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豐富社會文化活動的目的的一種活動。體育旅游是體育與旅游相結合的健身方式。
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來,中國體育旅游業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政府明確提出,到2020年,體育旅游將吸引10億人次,消費規模突破1萬億元。而2022年北京冬奧會、2023年成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等頂級賽事的成功舉辦,更是為體育旅游注入了強勁動力。
2、贛州市體育旅游與鄉村發展現狀
2.1、贛州市體育旅游現狀
贛州市始終不渝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并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工作的深刻論述。積極響應國家、省、市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號召,努力構建國家和省級體育產業示范項目,精心打造體育旅游特色景區(線路),推動“體育+”多元融合。通過激發體育消費市場活力,激活體育賽事經濟,贛州市體育產業展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
截至目前,贛州市體育產業法人企業數量已超600家,規模以上體育企業達10家。2022年,全市體育產業總規模突破252.81億元,增加值占GDP的1.68%,體育消費總額近175億元,人均體育消費逾1900元。國家級、省級體育產業示范單位(項目)不斷涌現,如大余丫山、崇義陽明山、金和于都縣的兩條全國精品體育旅游線路等成為體育旅游領域的璀璨明珠,彰顯了贛州市體育產業發展的卓越成就。
2.2、贛州市鄉村發展現狀
在贛州市的20個縣(市、區)中,截至2023年底,已圓滿完成925個村莊的規劃編制和2645個新農村點的建設。鄉村振興局通過建立監測幫扶機制,持續推動農民就業與鄉村產業發展,成功穩定了脫貧人口60%以上的收入。贛州市在2021年已全面實現脫貧目標。
章貢區作為贛州市的主城區,其下轄有4鎮6街道,并擁有一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內54個村莊、94個社區和12個鄉村振興先行村均展現出勃勃生機。
崇義縣,位于江西省西南邊陲,總人口22萬,通過打造16個鄉村振興示范點,增長率高達8.2%,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同比增長13.4%,榮獲全省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優秀縣稱號。
大余縣,被譽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美麗后花園,其森林覆蓋率高達76.7%。該縣正著力打造鄉村旅游精品,如丫山運動休閑小鎮等,2021年成功獲評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
瑞金市,被譽為中國紅色搖籃,人口61.26萬人,轄7鎮、10鄉,擁有51個紅色名村,其獨特的紅色旅游資源正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
上猶縣,位于贛州市西部,總人口33萬,下轄8鄉、6鎮、131個行政村、16個居委會,有9個村入選省級示范村創建名單,2019年4月經省政府批準退出貧困縣,2022年GDP112.44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2%,體育旅游投資增長顯著。
于都縣,位于贛州市中部,總人口約112萬,下轄23個鄉(鎮)、402個村(社區)、1個工業園區,162個鄉村振興示范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4.6%。其新長征之旅體育旅游路線更是成為中國體育旅游的精品項目,為當地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2.3、贛州市鄉村振興中體育旅游的作用及其潛力
(1)打造體育特色品牌賽事,在贛州市,隨著體育旅游的熱潮涌動,環鄉村自行車賽等特色品牌賽事嶄露頭角,贏得市民廣泛喜愛。鄉村以其獨特的田園風光和休閑體驗,成為體育旅游的理想結合點,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為此,贛州市應積極引進與本土風光相得益彰的群眾性體育品牌賽事,通過精心策劃與組織,吸引市區游客前來參與、觀賽和旅游,推動鄉村經濟蓬勃發展。此舉不僅豐富了游客的休閑體驗,更彰顯了體育在鄉村振興中的獨特價值,為鄉村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希望;
(2)借助多元化宣傳平臺,如網站、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我們大力推廣鄉村體育旅游,通過焦點效應與余波效應提升目的地知名度,塑造獨特品牌形象。這不僅展現了當地文化與特色,也有效區分了與同類型地區的競爭,吸引更多游客前來;
(3)在體育旅游消費領域,我們圍繞體育付費項目、農產品、農家樂等,推動消費升級,優化消費環境,提升服務品質。此舉不僅促進了鄉村經濟平穩運行,也改善了旅游接待與農民生活環境,推動了鄉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力。
2.4、體育旅游與贛州市鄉村振興之間的內在聯系
(1)體育旅游在贛州市鄉村振興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它不僅為鄉村經濟帶來了全新的增長點,通過體育設施的完善吸引游客,推動了餐飲、住宿等行業的蓬勃發展,為農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提升他們的生活水平;
(2)體育旅游也為鄉村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注入了新活力,讓鄉村的豐富文化和特色得以更廣泛展示,并吸收了外來文化的精髓,推動了鄉村文化的現代化;
(3)體育旅游還推動了鄉村基礎設施的完善,為游客和居民提供了更優質的生活體驗。因此,體育旅游是贛州市鄉村振興的強大助力,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廣泛推廣。
2.5、贛州市鄉村振興對體育旅游資源的合理利用典型案例
(1)崇義縣憑借中國體育局的鼎力支持,巧妙融合“體育旅游、文化康養”的發展理念,通過項目建設和豐富的賽事活動,如2023年全國槳板U系列賽(崇義站)、垂釣和路亞大賽等,不僅推動了商貿消費的繁榮,還成功探索出一條體育賦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道路。這一戰略不僅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還通過體育賽事的廣泛影響,極大地推動了餐飲住宿業和農產品銷售,使崇義成為體育旅游的熱門目的地。如今,崇義以體育旅游為引擎,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廣,榮膺2023年中國體育旅游十佳精品目的地;
(2)章貢區正全力塑造贛南首個體育小鎮——羅坑體育小鎮,依托江西省體育局授予的“山地自行車運動基地”稱號,積極踐行“體育+旅游+扶貧”的發展理念。自2015年起,該區精心規劃7.5km2的小鎮藍圖,其中核心區域2.2km2,拓展區5.3km2,形成“一個中心六個功能區”的完整布局。通過全國大賽的舉辦,羅坑體育小鎮聲名遠揚,吸引了大量人流、資金及項目,使原本靜謐的山水煥發新生,曾經的荒地變身聚寶盆,富余的勞動力成為熱門勞動力。僅2016年,小鎮就引進了3個綜合性大項目,土地流轉租金達35萬元。如今,小鎮的“青山綠水”正轉化為“金山銀山”,群眾自發開設民宿、農家樂等16家,村內人均收入超萬元,展現了“體育+旅游+扶貧”模式的巨大潛力,成為貧困地區轉型發展的新動力;
(3)于都縣匠心獨運,精心策劃了新長征之旅體育旅游線路。該線路全長50km,涵蓋國家4A級景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省級健身步道,自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地出發,穿越毛澤東同志舊居和梓山鎮潭頭社區,終至祁祿山紅軍長征小道。通過舉辦“新長征·再出發”橫渡于都河、紅色之旅長征汽車拉力賽等賽事,該線路匯聚了體育愛好者、游客和消費者,實現了體育與服裝、文旅、富硒產業的深度融合。此舉不僅放大了體育經濟的溢出效應,還推動了教育、健康、文化、旅游和工業等多領域的協同發展,為都縣打造體育強縣、健康之都注入了勃勃生機。
2.6、鄉村體育文化的有機融入與傳承
鄉村體育文化與城市體育文化相較,在社會結構、思維邏輯及行為模式上均呈現出顯著的差異。鄉愁,這份對故土的深情厚意,源自對過往歲月的眷戀與思索。它承載著“鄉土記憶”,這份游子對鄉土的情感寄托,是希望的源泉。
對于久居城市的居民而言,鄉村體育文化和其自然美景不僅是放松心靈的避風港,更是對鄉村生活向往的強化劑。在參與鄉村運動休閑賽事的過程中,他們體驗到了休閑時光的愉悅,也加深了對鄉村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鄉村振興,其核心在于打造生態宜居的鄉村環境,而守住鄉愁則是其內在的精神支柱。這不僅僅是對傳統的固守,更是對鄉村優秀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通過挖掘和整理這些活動,如滾鐵環、打水漂等兒時的游戲,以及春節舞龍舞獅、端午節龍舟競賽等民俗活動,我們不僅能夠重溫童年的美好記憶,還能進一步激發鄉愁的情懷。
鄉村體育文化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底蘊和獨特的精神內涵。當這些傳統活動與現代時尚運動如高爾夫、馬拉松等相結合時,既展現了傳統體育文化的精髓,又注入了現代的氣息。例如,會昌縣的金秋豐收季鄉村趣味運動會,不僅讓人們在歡笑中感受到了運動的樂趣,更促進了村民間的交流與和諧。
2.7、體育旅游對贛州市鄉村居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體育旅游在贛州市的推廣,不僅促進了體育場地設施、賽事資源和社會體育指導員的鄉村下沉,更深度挖掘和傳承了贛南客家民俗體育活動,有力提升了鄉村居民的健康水平。以上猶縣為例,該縣高瞻遠矚,精心規劃并高標準建設了生態休閑度假“百里長廊”,積極拓展戶外運動領域,建設了一系列體育休閑項目場地。通過舉辦各類體育賽事和活動,如馬拉松、自行車賽、路亞釣魚賽等,上猶縣不僅推動了鄉村運動休閑和健康產業的繁榮,更為當地居民提供了豐富的健身休閑體驗,塑造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提升了鄉村居民的幸福感和健康水平。
2.8、體育旅游助力贛州市鄉村振興的可行性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一系列政策文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的頒布,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的內生動力。在這一背景下,體育旅游以其獨特的魅力,對鄉村的文化、經濟等多個維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鄉村的繁榮與振興提供了有力的支撐。特別是贛州市,其體育旅游在新時代的鄉村振興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贛州市在鄉村體育設施建設上進行了全方位的完善。通過建設標準化體育場館、運動場地和配備健身器材,為體育賽事的舉辦提供了堅實的硬件保障。以上猶縣為例,該縣深度結合休閑漁業與旅游、體育產業發展,高標準打造了南塘公路、南湖旅游公路等基礎設施,并成功建設了南湖國際垂釣基地、碧水灣等“魚主題”旅游項目。這些舉措不僅滿足了運動員和觀眾的需求,更為鄉村體育旅游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贛州市高標準承辦體育賽事已成為鄉村地區的新風尚。各地充分利用鄉村的自然資源、文化特色和地理優勢,積極引進和舉辦各類體育賽事,如自行車賽、馬拉松賽、足球賽等,吸引了大量體育愛好者和游客的參與。為確保賽事的順利進行,贛州市加強組織和管理,成立了專門的體育賽事組織委員會,負責賽事的策劃、組織、管理和宣傳工作。同時,將體育賽事與鄉村旅游相結合,促進了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提升了鄉村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3)贛州市注重體育旅游與其他業態的融合發展。各縣區市依托生態優勢,因地制宜地打造了適合當地的體育旅游項目,如生態、休閑、度假、體育賽事等。這些項目不僅豐富了鄉村產業形態,還推動了特色民宿、休閑運動、農副食品等業態的多元化發展。體育旅游產業鏈的不斷延伸,為贛州市鄉村的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3、結論
體育旅游在鄉村振興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影響遍及政府、人才、文化、產業、生態等多元領域。為充分把握這一歷史機遇,政府與企業需共同規劃戰略藍圖,構建多維策略體系。通過體育旅游這一平臺,不僅能推動鄉村經濟蓬勃發展,還能為村民帶來身心益處,實現鄉村的活力與魅力并增,構建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張瑋.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體育旅游發展路徑研究[J].旅游與攝影,2023(09).
[2]白雪秋,聶志紅,黃俊立,等.鄉村振興與中國特色城鄉融合發展[M].北京:國家行政管理出版社,2021.
[3]李洪濤.鄉村振興國際經驗比較與啟示[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9.
[4]楊向軍.鄉村振興戰略下我國城鄉體育融合發展研究[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24(04).
[5]郭修金,陳德旭.我國農村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22.
[6]文旦楓,朱建良,眭文娟.特色小鎮理論與案例[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7.
[7]曹海妃.浙江省首批運動休閑小鎮發展現狀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9.
[8]陳德旭.社會治理視域下我國農村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與運行研究[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17.
[9]鐘秉樞,張建會,劉蘭.用體育的力量,推進鄉風文明、治理有效:來自廣西鄉村振興的體育實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9,42(3).
基金項目:贛州市社科規劃課題《體育旅游助力贛州市鄉村振興發展研究》,課題編號:2023-NDTY01-0286。
作者簡介:李紅莉(1978-),女,漢族,江西贛州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旅游、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