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深度學習是培育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路徑,憲法教育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重要的組成部分,核心素養(yǎng)的落地離不開課堂教與學的實踐支撐。以“堅持依憲治國”為例,教師應認真研究學情,確定適切的學習目標,關注時政熱點,設計復雜真實的教學情境、實踐活動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辨思明理過程中幫助學生多角度學習憲法、認同憲法、踐行憲法,促進深度參與、深度感悟、深度理解、深度思考、深度反思,從而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 深度學習;憲法教育;課堂活動設計
深度學習是學習者能動地參與教學的總稱,通過教師的引導和自己的積極思考將內容內化,學生建立與完善自己的認知,最終實現對知識的深刻理解和靈活運用,促進思維的生長。實際上,理解并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形成自己的思考、創(chuàng)造新的觀念,是深度學習的根本出發(fā)點。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是憲法專冊學習,圍繞公民與國家的關系,對學生進行公民意識與國家意識教育,培養(yǎng)憲法精神。憲法專冊的內容專業(yè)性強、理論深,學生比較難理解,而傳統(tǒng)課堂上教師教學方式比較單一,以講授為主,教師的主導性傾向很明顯,極易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落地。課堂活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能動性,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至關重要。
下面,以八年級下冊“堅持依憲治國”一課為例,談談如何設計體現深度學習的活動,從而引發(fā)學生積極參與、深刻思考,促使學生運用所學內容正確地做事,培養(yǎng)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讓核心素養(yǎng)落地、扎根。
一、把握學情——深度學習的起點
精準的學情分析對深度學習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學情分析越精細,深度學習往往越有效。“堅持依憲治國”這一課是在前面課時學習的“我國憲法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統(tǒng)一,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規(guī)范國家權力運行以保障公民權利,是我國憲法的核心價值追求”基礎上,繼續(xù)闡明憲法是根本法,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保障憲法實施,必須堅持依憲治國。
作為八年級的學生,之前在五年級第二學期已經學習過“憲法是根本法”,主要以故事的形式對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憲法的功能等常識有了初步的了解。進入初中階段,通過學校憲法周宣傳活動——國旗下講話等活動,學生對憲法地位、憲法與“我”的關系等認識也得到了強化,但往往僅停留在“是什么”的層面上。八年級學生的思辨能力正逐漸提升,對事物的認識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斷深入,需要進一步思考與解答“是什么”背后的深層次原因,“為什么憲法是根本法,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等更具本質性的問題,從而深化對堅持憲法至上的體悟,樹立憲法信仰,培育憲法精神。
基于學情,將本課時的學習目標設定為,厘清憲法與其他法律的關系,分析論證憲法是根本法的具體原因,并在這個過程中理解堅持依憲治國的深層次邏輯,明確憲法的最高法律效力和權威,進而將憲法作為自己的行為活動準則,堅持憲法至上。
二、情境激趣——深度參與的催化劑
興趣是激發(fā)深度學習的好老師,當學生對憲法學習產生興趣時,他們的課堂專注力、凝聚力會得到提升,愿意積極主動地與老師、同學開展互動,主動思考和深入理解憲法內容,提高學習效率。筆者在執(zhí)教“堅持依憲治國”時,首先以數字競猜的趣味游戲導入,呈現1954、1982、4、5、12.4、NO.1等數字符號,讓學生猜一猜這些數字所代表的意思(見表1)。
簡短的數字競猜游戲,既激發(fā)了學生興趣,復習了憲法的基本常識,又聚焦了核心問題——憲法何以為“1”(根本法、最高權威),如何為“1”,開啟憲法之旅,從而為整節(jié)課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這趟憲法之旅中,筆者積極創(chuàng)設法律家族聚會的學習情境,在聚會開場之時,自然地引出各法律的自我介紹(均來自該法律的第一條),邀請幾位學生做朗讀介紹,其他學生則傾聽并猜測,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見表2)。
除了邀請學生猜一猜法律名稱外,筆者還追問它們的自我介紹還有哪些共同點。學生踴躍分享:這些法律都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推動法治中國的建設;這些法律都是“根據憲法,制定本法”……在學生的回答基礎上,筆者順勢邀請學生以第一人稱為幕后主角——憲法做自我介紹,主要圍繞自己對“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的理解和憲法目錄兩個方面來展開。學生分小組開展活動和互動交流,通過這一過程,他們了解到憲法規(guī)定的是根本性、全局性的內容,初步感受憲法的最高法律地位,憲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依據,一切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地方性法規(guī)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三、辨思明理——深度理解的核心
深度學習強調,學生在學習中通過質疑、推敲、反思、修正以加深對內容的深層理解。筆者所任教班級的學生非常喜歡以案說法,一個好的案例,有助于傳達其中的法律理由、法律推理和法律方法,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憲法和法律精神。
在執(zhí)教“堅持依憲治國”這課內容時,筆者選擇了典型案例“交警這樣查手機,可以嗎”。甘肅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于2011年11月24日審議通過了《甘肅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其中,第七十六條是這樣規(guī)定的:因調查交通事故案件需要,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查閱或者復制有關單位記載過往車輛信息的資料,以及車輛維修單位維修記錄和交通事故當事人的通信記錄,必要時可以依法提取和封存相關信息、資料,有關單位應當及時、如實、無償提供,不得偽造、隱匿、轉移、銷毀。
第一步,學生基于已有的認知對該問題做出判斷,并說明理由。通過課堂教學,筆者發(fā)現大多數學生都認為這是可以的,一是出于對法律條例的樸素信任,二是認為出于調查交通事故的需要,目的是高效地解決問題,所以是合理的。
在學生互動分享后,第二步,筆者呈現憲法第四十條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此時,要求學生結合憲法文本進行比較分析,再次做出判斷,并說明理由。
第三步,學生在質疑與修正中最終做出“該條例是違背憲法”的準確判斷。因為憲法里面明確規(guī)定的是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該條例講的是調查交通事故案件的需要,兩者條件不一致;憲法中講的主體是公安機關(偵查部門)或者檢察機關,該條例是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兩者主體不一致;憲法強調要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才可以,該條例只說“可以查閱或者復制”,其程序也不符合。
在以案說法的分析過程中,學生體會到法律的嚴謹與嚴肅,深刻理解了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和法律權威,明確維護憲法權威必須保障憲法實施。
有效追問是深度學習重要的提問技術。就此,筆者繼續(xù)追問:既然憲法這么神通廣大,法律家族還要其他法做什么呢?靠它一個憲法就可以了。你贊同還是不贊同?請說明理由。
學生做出正確的判斷不難,但缺乏證據支撐,辨思明理重在理。筆者引導學生思考:我國憲法規(guī)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那么,又是通過哪些法律把它們具體落實的?此時,在座的法律家族的成員可以繼續(xù)現身說“法”,如憲法規(guī)定對兒童的特殊保護,未成年人保護法就規(guī)定了“六大保護”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筑牢防線;憲法規(guī)定受教育權利,教育法就規(guī)定了國家教育制度、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的設立、師資的建設、經費的投入等保障公民享有該權利。
通過辨析明理,學生深度理解:憲法是國家法制統(tǒng)一的基礎,是對公民基本權利的根本確認和保障,其他法律是對憲法的具體實施與落實,它們共同組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為全面依法治國筑牢法治保障。
四、實踐活動——深度思考的主陣地
深度學習旨在提升學生運用所學內容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前調查中,筆者發(fā)現學生反饋學校的憲法宣傳日活動相對比較單一,主要是國旗下講話或者是班會課上的簡單講述宣傳。由此,筆者設計了活動一:憲法宣傳活動方案設計。
2024年12月4日是第十一個國家憲法日,學習、宣傳憲法你我有責。現邀請你設計一份憲法宣傳活動方案,參與今年學校憲法宣傳日活動方案征集(見表3)。
學生分小組初步完成活動方案設計并分享,筆者基于學生分享的方案,進行指導與細化。
活動二:我是憲法解說員——走進憲法背后的故事。
請從下面表4中選擇1—2份材料,為憲法制作一份解說詞。
通過設計憲法宣傳活動方案、為走進憲法背后的故事準備具體的解說詞這些真實的任務,學生能夠深刻理解:憲法是體現人民意志的憲法,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最根本的目的是維護人民利益、增進人民福祉。憲法強調對公民基本權利的保護,凸顯憲法的核心價值追求,更嚴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保障憲法長期穩(wěn)定。學生在解決真實問題的過程中,從整體上理解憲法是根本法背后的具體原因,同時也構建起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憲治國,以憲法為根本活動準則的邏輯鏈。
五、關注熱點——深度感悟的升華
時事政治為思政課提供了鮮活的材料、重要的文本,它不是簡單的時政新聞閱讀,而是要運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進行剖析。教師應鼓勵學生勤于觀察、善于思考,并運用所學知識對事物進行客觀、理性、科學的分析。執(zhí)教本課時,正值2024年全國兩會召開,在課堂結束后,筆者引導學生關注2024年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并在下一課時上交流。
學生分享了“兩高”報告的重要內容,如最高人民法院聚焦“公正與效率”,堅持能動司法,做深做實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全國各級法院收案4 557.4萬件,結案4 526.8萬件;全國檢察機關共辦案425.3萬件,批捕72.6萬人,起訴168.8萬人,堅決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高質效履行法律監(jiān)督職責。從“兩高”的工作報告中,學生深入理解了憲法第五條的法治精神,從事實中感受到憲法的權威性,它是根本的活動準則,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從而在關注社會熱點中增強憲法認同,樹立憲法信仰。
六、學習評價——深度反思的機制
教學評價的目的在于激勵與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評價帶來反思,引領學生成長,提高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提到,“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在課堂中,筆者除了及時給予學生言語的鼓勵與肯定外,也通過對學生回答的內容進行評論、追問、更正、查核、延伸、擴展等方式來評價反饋,同時制定了評價量表開展多元評價,以幫助學生走向深度學習(見表5)。
綜上所述,指向深度學習的憲法教育是教與學統(tǒng)一的關系,教學不是學生圍繞教師轉或教師圍繞學生轉的過程,而是教師與學生共建關系,在教學集體中發(fā)展個體的活動。在憲法教育課例中,筆者通過創(chuàng)設深度學習活動,從準確把握學情、情境激趣、實踐活動、辨思明理等方面出發(fā),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培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總是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由具體的教師、學生圍繞具體的學科知識開展的互動活動,由于教學的具體要素及其具體組合的不同,教學有無限豐富的多樣性與復雜性。
[參考文獻]
[1]鐘啟泉.深度學習[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
[2]胡定榮.核心素養(yǎng)導向課堂教學變革應辯證處理三對矛盾關系[J].課程·教材·教法,2022(09):58.
[3] 王鍇.合憲性審查的中國實踐[J].領導科學論壇,2020 (22) :3-21.
[4]任春年.從經驗到規(guī)范——地方立法特色及其問題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