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是我國對自然資源管理、領導責任履行等規律認識的審計制度創新。文章運用文獻研究法,基于黨的二十大報告工作要求,構建了基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的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經濟后果分析框架與“國家治理、國家能力、國家利益、國家責任”的實踐動因分析框架,系統分析了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經濟后果與實踐動機,發現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經濟后果主要包括促進企業技術創新和綠色發展,推動協調發展,加快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強化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促進共同富裕等;實踐動機主要包括完善我國治理體系,提升宏觀、中觀、微觀管理能力,維護國家利益、體現大國責任等,并對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未來研究做出展望。
【關鍵詞】 黨的二十大;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 新發展理念; 共同富裕
【中圖分類號】 F239.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24)20-0022-07
一、引言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強調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尊重自然規律。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逐步形成“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格局。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管理制度體系。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提出,為國家審計促進自然生態健康永續發展和保障國家自然生態政策貫徹執行等提供了政治方向。為保護自然資源和保障經濟健康發展,國家陸續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2001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2009年8月)、《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辦法》(2016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19年8月)等自然資源政策與制度,有效緩解了我國自然資源保護制度法制化建設不足和市場化途徑缺乏等問題。目前國內部分學者針對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進行了廣泛研究,內容涉及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理論基礎、審計內容、實施路徑以及實施效果等。也有部分學者從創新和綠色發展等視角研究了自然資源離任審計,但對協調、開放以及共享發展方面關注較少,甚少從國家層面進行分析。
基于此,本文擬構建基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的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經濟后果分析框架和“國家治理-國家能力-國家利益-國家責任”的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動因分析框架,以厘清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經濟后果,分析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動因,為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高質量發展做出部分學術貢獻。
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經濟后果研究
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是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力量。堅持新發展理念能夠引領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科學發展,同時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有助于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基于此,本文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視角分析了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經濟后果。
(一)創新發展視角
1.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推動企業技術創新
粗放型的發展方式對我國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破壞,為解決環境、資源問題,國家提出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倒逼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落實相關政策、加強對企業資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的監督。研究發現,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促進企業采取綠色創新策略,增加綠色創新投資。企業在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大力監督下,通過綠色技術創新來減少資源的消耗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如2016—2021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在氫能領域專利授權量增長最快,年均增長20.5%,并在相關技術領域快速增長,我國對全球氫能和節能技術專利授權量增長的貢獻率均超過75%,這是我國大力發展綠色創新取得的成果,其中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是推動綠色技術創新的重要因素,是推動企業不斷創新的重要力量②。
2.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對企業創新水平的促進作用具有異質性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對企業的創新水平具有積極影響。現有數據表明,我國可再生能源領域專利數量位居全球第一,2018—2022年我國綠色低碳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長6.5%,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的重要帶動力量,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開展是取得這些成就的推動力量②。盡管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能夠推動企業進行綠色研發[1],促進企業進行技術創新[2],但其創新效果也受到諸如企業所處的行業、企業的產權性質以及對環境的污染程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研究發現重污染型、非國有企業的創新水平提升更顯著[3],政府部門應針對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制定解決方案,推動其他行業進行技術創新。
(二)協調發展視角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協調發展是實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在推動理念協同、制度協同以及主體協同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1.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促進發展理念協同
我國力爭在2030年前達到碳排放峰值,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推動理念協同對實現雙碳目標至關重要。理念協同旨在樹立減污和降碳并重的目標[4],將減污降碳納入我國生態環境法律之中。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實施不僅促進減污降碳,而且有助于完善我國生態環境法律。研究發現,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開展有效促進企業增加環境保護投資[5],推動重污染型企業采用源頭預防策略降低對自然環境的污染,促進工業企業提高產能利用率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等[5]。通過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揭示自然資源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利于提出針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完善我國生態環境法律制度。
2.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促進制度協同
制度協同旨在構建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核心制度,將環境標準制度、排污許可制度、總量控制制度等納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制度中[4]。制度協同是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建立健全生態環境、自然資源保護制度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至關重要,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的提出,是推動完善生態文明建設制度的重要舉措,有助于加強領導干部對企業的監督,增強領導干部職責履行意識,促進高耗能、重污染型企業節能減排,加快我國產業結構轉型,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3.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促進主體協同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通過主體協同貫徹實施制度協同[4]。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政府、企業、公眾共同努力,政府應當不斷完善生態環境、自然資源保護制度,企業要加強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公眾要積極參與減污降碳,倡導綠色生活、綠色出行等等。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首先通過審查自然資源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促進政府完善相關管理機制;其次,通過加強對企業的監督,促進企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轉變生產方式;最后,通過公布審計結果,提高公眾對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的危機意識,促進公眾積極參與保護環境、節約資源。
(三)綠色發展視角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研究表明,雖然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仍有待完善,但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實施以來,通過提高環保支出、加大處罰力度、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等方式推動了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型[6],為促進綠色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1.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對綠色發展的促進作用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是促進綠色發展的重要力量,主要表現在四方面:其一,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實施背景下,企業通過綠色技術創新以及產業結構升級來降低碳排放[6];其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促進企業提升產能利用率,從而降低能源消耗量、減少污染物排放量[6];其三,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推動企業提高環境責任履行水平,促進經濟綠色發展[7];其四,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促進企業進行環境保護投資等[7]。由此可見,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在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發展方式轉型、節能減排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推動綠色發展的新動力。
2.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促進綠色發展的作用機理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是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力量,其促進綠色發展的作用機理主要有三種:一是通過增加對重污染型、資源型企業的稅收,促進重污染、資源型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發揮預防功能;二是通過揭示相關政策、法律法規貫徹執行情況,發揮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揭示功能,促使地方政府提高在環境保護方面的財政支出;三是通過加強對破壞環境行為的行政處罰力度,發揮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抵御功能,推動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考慮保護環境,促進綠色發展。
(四)開放發展視角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但是在開放發展過程中存在信息透明度不高、規則歧視等問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開展有效推動審計信息公開、規則公平,加速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
1.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推動審計信息公開
審計信息公開是信息共享的必然要求,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是推動我國審計信息公開的重要力量,為不斷建立健全的審計整改制度與審計問責制度提供了有效保障。通過離任審計,不僅可以了解政府官員生態環境、自然資源保護責任履行情況,而且能夠揭示我國環境、資源現狀,披露各項環境保護、資源節約政策的落實情況,如: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中通過政策審計審查政府部門制定的法規政策是否符合綠色發展戰略;通過資金審計檢查資源環境保護資金支出的合法性與真實性[9],實現審計經濟信息公開與黨風廉政信息公開;通過項目審計核查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工程項目的開展情況,揭示其中存在的問題,實現項目建設信息公開等等。
2.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促進規則公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完善體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和基本政治權利不受侵犯。通過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揭示各級領導的責任履行情況、公權力使用情況等,發現領導干部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懲罰,不給予任何人特定的權利,以相同的標準平等對待,有助于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推動建立人人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社會體系。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開展,推動企業升級生產技術,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以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社會公平正義。
3.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加速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的形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我國應對當今世界復雜變化的重要戰略。我國以前的經濟發展存在過度依賴國際大循環,消費、投資與出口發展不均衡,區域經濟發展失衡,產業鏈位于價值鏈的中下游等問題[10],導致經濟發展動力不足、內循環效率低,對經濟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開展有效促進我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高質量發展,為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注入了新的動力。
(五)共享發展視角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不斷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享發展對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十分重要,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通過強化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促進共同富裕,在共享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1.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強化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我國在經濟、政治權益、國家文化、生態保護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應當由全體人民共享,其中生態文明共享是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必然要求,在新時代的發展進程中,要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共享。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關鍵在于領導干部,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有助于推動生態文明共享,推進領導干部落實社會責任,從長遠目標出發,把人民的長遠利益和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體驗感等作為工作部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與共同富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實現共同富裕需要貫徹落實各項生態文明建設政策,需要全體人民共同努力。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服務于共同富裕的目標,通過審查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管理責任履行情況,督促領導干部落實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保護政策。共同富裕強調財富由全體人民共同享有,通過對領導干部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一方面有助于明晰生態環境保護資金的流向,從而優化共同富裕措施;另一方面有助于貫徹落實生態文明建設政策,監督領導干部合法合規使用權力,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通過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揭示自然資源資產存在的風險以及利益相關者發生重大風險的可能,從源頭上控制風險[11],從而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促進共同富裕。
三、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實踐動機研究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維護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國家審計要服務于國家治理的目標,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安全保障。
(一)國家治理視角
1.貫徹落實新的治理理念需要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參與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發展。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不斷提升自然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治理能力,推進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委托代理機制試點方案》指出要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強調以自然資源清單為依據,著力摸清自然資源資產家底,對國家審計提出了新的要求。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是針對國家發展產生新的治理需求而提出的,是推進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路徑。各地方審計部門積極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工作,比如安徽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通過了《關于建立健全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實施意見》③,是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貫徹落實新的治理理念的重要例證。通過對領導干部任職期間自然資源的管理、利用、保護狀況進行審查,揭示領導干部任職期間有無違規違法使用公權力行為,是否有效落實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政策,促進領導干部認真履行自然資源、環境保護職責。因此,貫徹落實社會發展進程中形成的新的治理理念需要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參與。
2.完善我國治理體系需要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參與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到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基本實現我國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是推動完善我國治理體系的重要舉措。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通過核查自然資源資產的管理使用是否符合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12],其一,監督領導干部責任履行情況,促進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的社會責任意識,推動完善我國治理體系;其二,強化《自然資源標準體系》的實施,為提升國家自然資源管理能力奠定基礎,有助于貫徹落實自然資源部《關于深化礦產資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項的意見》,推動領導干部加強對所轄區域的生態環境治理、自然資源治理等;其三,國家審計作為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重要監督系統,更需要發揮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對自然資源管理的主責主業。
(二)國家能力視角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④,實現新發展格局與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不斷提升國家能力。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通過提升我國宏觀、中觀、微觀管理能力以及三者之間的暢通力,有效提高我國國家能力。
1.提升宏觀管理能力需要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參與
宏觀管理能力包括國家制定規劃、政策,培育、引導和調控市場,調節社會收入分配等的能力,在宏觀管理能力的不斷提升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比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區域發展協調性不斷增強等。與此同時,我國仍然存在許多有待解決的問題,例如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嚴重、收入分配不平衡、國際關系緊張等,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通過提升我國宏觀管理能力對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問題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對領導干部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揭露領導干部工作中的失職情況,規范政府領導干部人員的行為,促進領導干部認真履行崗位職責,提高政府行政能力。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中發現的問題能夠為完善國家政策、制度、法律法規提供指引,推動實現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此外,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開展對于實現“雙碳目標”,提高其他國家對我國的認可,打消個別國家通過碳排放遏制我國發展的不良政治意圖也有間接作用。
2.提高中觀管理能力需要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參與
通過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能夠提升國家中觀管理能力,凈化行業風氣,整改貪污腐敗行為,推動實現國家能力現代化。隨著經濟的發展,各個行業不僅競爭激烈,而且部分行業出現貪污腐敗行為。對領導干部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揭露領導干部的貪污腐敗行為,發揮離任審計的威懾作用,預防領導干部、項目負責人等的腐敗行為,完善我國審計制度,從而抵制腐敗。
3.提升微觀管理能力需要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參與
近年來貪污腐敗的案件不斷出現,打擊貪污腐敗行為對國家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國家要不斷提升微觀管理能力,加強黨政同責、同責同審,完善審計問責機制。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揭露了領導干部權力使用情況、崗位職責履行情況、生態環境保護政策落實情況等,推動了國家對貪污腐敗的治理進程。通過揭示領導干部違法違紀行為,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推動領導干部不斷提升自身能力,貫徹落實黨中央各項政策制度,遵守黨紀法規,樹立正確的政績觀。
4.提高“宏觀-中觀-微觀”暢通力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通過發揮揭示、抵御、預防功能有效提升“宏觀-中觀-微觀”暢通力。第一,審計機關通過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披露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保護政策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將其反饋到中央政府,方便黨中央針對具體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完善國家治理體系,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第二,通過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推動領導干部落實解決方案與政策,加大對行業的監督,營造良好的行業競爭環境,推動企業創新;第三,領導干部將工作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再反饋到政府部門,形成循環發展趨勢,最終提高“宏觀-中觀-微觀”暢通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國家利益視角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通過保障國家自然資源戰略貫徹執行和預警國家自然資源風險,有效維護了國家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1.保障國家自然資源戰略貫徹執行
國家審計能夠推動政府執行部門貫徹國家治理戰略,發揮其服務于國家治理的作用。貫徹落實自然資源戰略對保護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至關重要,我國以前部分地方存在自然資源保護戰略落實不到位的情況,對生態系統造成了破壞。比如2004年2月至4月間,四川川化股份有限公司違規排放工業廢水,造成天然漁業資源損失1 569萬余元⑤;吉林石化分公司生產過程發生爆炸引發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等⑥,這不僅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而且會危及人民的身體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開展,推動領導干部加強對企業的監管,貫徹落實國家自然資源戰略,有效保護了我國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例如,廣西壯族自治區通過對領導干部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提高了廣西沿海入海排污口達標率,提升近岸海域水質至優質級,增大了紅樹林面積⑦。由此可見,推動領導干部用實際行動厚植生態環境優勢,貫徹落實國家自然資源戰略需要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參與。
2.預警國家自然資源風險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當前全球不確定性導致自然資源風險不斷增大,比如政治環境可能會導致清潔能源資源供應競爭加劇,新冠疫情導致資源供應成本增加等等。而我國目前存在重要能源資源國內供應能力低、進口能源資源來源單一、運輸能力低等資源安全問題。因此,預警自然資源風險對國家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中,運用大數據技術,比如大數據采集匯聚技術、大數據可視化查詢技術、大數據融合存儲技術等[13],摸清我國自然資源資產存量⑧,預警國家自然資源風險,有利于政府制定相關發展戰略與保護政策,確保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近年來,我國針對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結果出臺政策、文件,如《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案》《關于加強新時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見》等,推動我國自然資源治理,維護國家自然資源安全。由此可見,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是預警國家自然資源風險的重要途徑。
(四)國家責任視角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扎實推進依法行政,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有效推動責任追究制度落實,優化政府職責體系與組織結構,為政府履行國家責任提供了重要途徑。
1.承擔大國責任
《“十四五”國家審計工作發展規劃》指出,要發揮國家審計在綠色低碳發展中的監督功能。2020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鄭重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一方面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有助于引導公眾參與問責,建立公眾參與治理的平臺,促進官民共治;另一方面,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可以減少碳排放[7],促進綠色經濟發展[14],推動綠色技術創新等,賦能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確保以實際行動和具體部署履行對生態環境的責任和義務。
2.保障國家自然資源利益
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主動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義不容辭。研究發現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能夠有效提升政府環境治理執行力[15],加大環保投資。近年來,生態環境部持續組織打擊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行為,體現了生態環境部門的“零容忍”態度和依法嚴懲絕不姑息的決心⑨。我國在推動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方面成果顯著,自然資源部公布了一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包括浙江省安吉縣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山東省東營市鹽堿地生態修復及生態產品開發經營、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疇縣石漠化綜合治理等等⑩,不僅加快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動形成“保護者受益、使用者付費、破壞者賠償”的利益導向,而且拓寬了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以維護國家利益。國家近年出臺的政策也有效推動了我國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治理,如《關于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管理的通知(試行)》指出要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監管等,體現了我國堅持生態環境治理的決心[16]。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有效加強領導干部履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貫徹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戰略以及自然資源保護政策制度,保障國家自然資源利益。
四、研究展望
本文基于新發展理念框架分析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經濟后果,并以國家治理、國家能力、國家利益、國家責任視角分析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實踐動機。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大環境污染防治,建設具有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的生態系統,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未來對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研究可以做如下拓展:
1.在黨的二十大精神的視角下,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可以拓展的研究方向包括自然資源資產測量方法以及評價標準、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多部門聯合審計的工作模式等。我國國土面積較大,自然資源種類多,存量大,分布廣泛,探索合理的自然資源資產測量方法十分必要,合理的測量方法能夠提高審計人員的工作效率、節省工作時間。我國不同地區分布的自然資源有所不同,針對不同地區制定合理的評價標準也是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研究人員未來可以拓展的研究方向,合理的評價標準有助于審計人員分析該地區自然資源的管理、使用情況,有利于發現自然資源保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便于及時制定解決方案。大數據時代下,研究人員可以利用科學技術加快構建自然資源資產共享系統以及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以便于地方政府準確把握當地自然資源資產的數量,有助于自然資源開發、管理、使用等政策的制定,為更好地管理自然資源提供便利。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往往具備較強的專業性,而我國目前的審計人員大多集中在財務審計領域,國家相關部門應當與高校共同培養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人才,為后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推進提供人才保障。
2.關注社會屬性的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比較研究。自然資源具有雙重屬性,一是自然屬性,二是社會屬性,自然屬性是指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和空間分布遵循一定的客觀規律,社會屬性是指不同歷史時期,人類的需求及社會發展水平不同。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自然資源的需求不斷發生改變,近年來許多自然資源被過度消耗,不僅引發了資源危機,而且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因此,國家提出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自提出以來,許多學者對其展開理論研究,包括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動因、實現路徑、評價指標體系等等,在試點實施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以后,對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產生的影響進行實證研究的學者不斷增多,研究發現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對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具有正向促進作用,開展社會屬性的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比較研究是未來的一個方向。
3.關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社會主義價值研究。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保障國家資源安全需要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參與,但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開展需要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其成果也應當由全體人民共享。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開展促進企業進行節能減排,促進重污染型企業進行綠色技術創新,有助于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對生態環境的污染,減少環境污染引發的疾病,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體現出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性。通過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自然資源資產共享信息系統,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有助于管理當局掌握自然資源使用情況、自然資源資產的分布情況,有利于各個地區因地制宜發展經濟,有助于管理者針對自然資源制定保護方案,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自然資源,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永續發展,體現出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是針對保護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需求而提出的,在試點地也取得了許多成果,也體現出我國作為大國應有的擔當;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是為解決伴隨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出現的問題而提出的一項全新制度,未來可以對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如何體現黨的人民性、現代性和先進性展開研究[17-19]。
【參考文獻】
[1] 曾昌禮,劉雷,李江濤,等.環保考核與企業綠色創新——基于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的準自然實驗[J].會計研究,2022(3):107-122.
[2] 王耀東,徐素波.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與公司創新——基于重污染上市公司的準自然實驗研究[J].會計之友,2023(4):15-24.
[3] 鄭鵬,解夢茹,董春雨.碳中和下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與企業綠色技術創新——基于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研究[J].財會研究,2022(5):39-45.
[4] 任洋.論減污降碳“三協同”:理念、制度與主體協同[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53(4):49-59.
[5] 李兆東,郭磊.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可以促進節能減排嗎?[J].南京審計大學學報,2022,19(3):31-39.
[6] 譚志東.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碳減排效應[J].當代財經,2023(10):145-156.
[7] 黃溶冰,謝曉君.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能提升政府環境治理執行力嗎?[J].審計與經濟研究,2022,37(4):9-20.
[8] 張佩,吳昊■.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促進了企業環境責任履行嗎?[J].審計與經濟研究,2022,37(2):24-33.
[9] 生態環境部公布第十五批生態環境執法典型案例[EB/OL].生態環境部,2023-08-14.
[10] 郭晴.“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現實邏輯與實現路徑[J].求索,2020(6):100-107.
[11] 任紅梅.國家審計助力共同富裕的理論邏輯、重點及路徑[J].西安財經大學學報,2023,36(2):64-73.
[12] 華文英.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內容及路徑研究[J].湖南社會科學,2018(3):138-144.
[13] 鄧曉嵐,余遠劍,茅金焰,等.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大數據技術應用研究[J].審計研究,2020(5):19-29.
[14] 李璐,苗蕾.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治理效應研究——基于綠色經濟視角[J].經濟問題,2022(10):108-119.
[15] 黃溶冰,謝曉君.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與企業環保投資[J].商業經濟與管理,2022(9):54-71.
[16] 谷樹忠,吳太平.中國新時代自然資源治理體系的理論構想[J].自然資源學報,2020,35(8):1802-1816.
[17] 李志勇,何忠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關于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重大部署[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23(2):4-11.
[18] 王茹.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歷史成就、矛盾挑戰與實現路徑[J].管理世界,2023,39(3):19-30.
[19] 賈中海,祁靖貽.習近平公平正義思想研究[J].理論探討,2018(5):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