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ngelique Chrisafis
媒體:《衛報》
在巴黎殘奧會上,法國運動員奧蕾莉·奧伯特在硬地滾球女子單人BC1級別的決賽中奪冠,法國民眾熱烈慶祝。與保齡球和法式滾球類似,硬地滾球考驗運動員的技巧和戰術。奧伯特說:“就像下棋一樣,必須時刻預測下一步,并不斷思考。”這個27歲的腦癱姑娘創造了歷史,為法國贏得了在這項運動中的首枚殘奧會金牌。
比賽結束后,許多揮舞國旗的法國觀眾高唱國歌,為奧伯特慶祝。在巴黎體育迷聚集區的舞臺上,她受到了數千名支持者的歡迎。金色彩紙從空中傾瀉而下,電視臺工作人員爭相采訪她。
法國近年來加大推廣殘疾人體育,取得階段性成果。巴黎殘奧會為法國帶來了巨大成功。在本屆殘奧會售出的近250萬張門票中,90%以上是法國人購買的,各項賽事在法國的電視轉播收視率也創造了歷史新高。法國運動員們指出,主場觀眾的歡呼聲使他們充滿力量,鼓舞他們贏得了19枚金牌,遠遠超過了東京殘奧會的11枚。
展望2028年洛杉磯殘奧會,法國希望制定戰略,進一步加大對殘疾人體育的關注。過去幾十年間,殘疾人體育在法國一直受限于資金不足,得到的支持力度也不夠。法國計劃推動殘疾人體育更加普及,讓更多人能夠參與其中。本屆殘奧會前,在法國所有體育俱樂部和協會中,僅1.4%表示有能力接納殘疾人。
巴黎殘奧會男子盲人足球賽,法國隊闖入決賽,最終擊敗阿根廷隊奪冠。在法國,盲人男足的球員們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隊長弗雷德里克·維勒魯更被視為世界頂級球員之一。然而,他們的訓練條件遠遠不如某些競爭對手。維勒魯透露:“我們會利用假期聚在一起集訓,每年訓練45天。巴西隊每年訓練三四個月。”
殘疾人自行車運動為法國贏得了大量金牌,一些運動員成為備受矚目的明星。36歲的瑪麗·帕特歐萊特在場地自行車女子C5 3000米個人追逐賽中奪冠,她是一名醫生,曾多次利用在電視上露面的機會發聲,反對性別歧視。亞歷山大·萊奧泰是摘獲獎牌數量最多的法國運動員,他在男子自行車C2級個人追逐賽和個人計時賽中贏得兩枚金牌,還在C1-3級別100米計時賽和公路賽中拿下了兩枚銅牌。這位來自法國西部布列塔尼地區的自行車手表示:“我們每天都能獲得公眾支持,感覺太棒了。這對殘奧會的發展非常有利。”
無處不在的法國國歌《馬賽曲》給運動員帶來了動力,羽毛球男子單打SH6級金牌得主查爾斯·諾克斯就是其中一人。他說:“這真的很特別,我每天早晚都會在手機上聽這首歌。我可以在這座美妙的體育場聽《馬賽曲》,所以非常高興。”
法國隊在本屆殘奧會游泳項目的比賽中取得了不俗成績。皮埃爾·埃米琳贏得了女子100米自由泳S10級金牌,以及女子100米仰泳S10級銅牌,她曾經是一名體操運動員,在比賽中摔倒,手臂嚴重受傷,后來轉而練習游泳。24歲的埃米琳成為近12年在殘奧會游泳比賽奪冠的首位法國女運動員,她表示:“新一代正在嶄露頭角。”
22歲工程專業學生烏戈·迪迪埃獲得男子400米自由泳S9級別冠軍,還收獲了兩枚銀牌,他的弟弟盧卡斯·迪迪埃贏得了乒乓球男子單打MS9銀牌。另一對法國兄弟也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22歲的游泳運動員亞歷克斯·波塔爾拿下3銀1銅,他17歲的弟弟基利安·波塔爾獲得了1枚銅牌。
巴黎殘奧會鐵人三項男子冠軍亞歷克西斯·漢昆岡說:“我永遠不會忘記自己出身卑微,是名工人。”漢昆岡是一名來自諾曼底的石匠,2010 年因工傷事故導致右小腿截肢,在本屆殘奧會開幕式上擔任火炬手。19歲法國姑娘杰利卡·迪亞洛贏得了跆拳道女子K44-65公斤銀牌,她被認為很有希望在洛杉磯奪金。迪亞洛坦稱,法國民眾對殘奧會的熱情遠遠超出了她的預期,“太令人難以置信了,這么多觀眾來看殘奧會的比賽,我們甚至不太習慣。”
許多殘奧會運動員渴望得到平等對待,而不是被人們看作非凡的“超級英雄”。正如法國輪椅籃球運動員索菲亞內·梅希奧伊所說:“我們不是超級英雄,我們是運動員。”在法國媒體《解放報》的一篇文章中,作者喬納森·彼得森表示,巴黎殘奧會在法國掀起了一股非同尋常的浪潮,促使更多人了解、接受和擁抱殘疾人運動,“這是個新的起點,將會推動1200萬患有可見或隱性殘疾的法國人得到社會的包容。”

在殘奧會上,運動員們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他們只是需要一座舞臺,需要獲得應有的關注。
──西班牙《國家報》
人們希望2028年的洛杉磯殘奧會能夠從根本上改變美國民眾對殘疾人運動的看法。現在,洛杉磯2028年殘奧會的組織者有責任在巴黎取得的成績基礎上再接再厲。
──《洛杉磯時報》
如果說巴黎殘奧會開幕式引導了人們對開放包容社會的思考,那么8日晚的閉幕式則把“ 開放包容”具象化為五湖四海、歡聚一堂的露天音樂派對。在動感十足的電子音樂縈繞下,法蘭西體育場成為歡樂的海洋。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