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黎殘奧會男子跳遠T11級決賽中,31歲的中國視障運動員邸東東以6米85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繼東京殘奧會后再次在這個項目奪冠。人們驚嘆邸東東精彩表現,為他和教練員王琳的默契配合嘆服。
邸東東參加的T11級別是視障等級最高的,運動員為全盲或接近全盲。廉佳庚是領跑員,他的任務是在邸東東起跑前幫他確定方向。廉佳庚說:“我帶領他到跑道上,面對著教練,伸出左腳,讓他的腳找我腳內側凹進去的位置,再抓住他的雙手給他擺正?!?/p>
“來,來,來”,比賽時,教練員王琳站在起跳踏板的前方用聲音引導。邸東東聽聲辨位,向前起跑,王琳則要適時快速閃到一旁。邸東東完全相信教練,王琳不喊停,他的方向就應該完全是直的。邸東東說:“這就是默契,我相信他!”
兩人的默契始于11年前。邸東東小時候好動、爆發力好,2013年被選入遼寧省殘疾人運動訓練中心練短跑,王琳擔任他的領跑員。賽場上,領跑員通過牽引繩和視障運動員相連,為運動員指引方向,并控制速度和節奏,被稱為視障運動員的“眼睛”。在王琳的幫助下,邸東東獲得多項國內外賽事的短跑冠軍。2017年,邸東東開始練習跳遠,王琳成為他的教練兼引導員。
跳遠是一項需要高度爆發力和技巧的運動,盲人運動員在起跳和落地過程中可能因無法準確判斷沙坑的位置和深度,導致受傷。從跑到跳,關鍵是克服心理障礙。邸東東說:“跑是有領跑員陪我一起,跳只有我自己在跑道上,只能通過聲音來判斷方向?!弊畛醯拿恳淮纹鹛?,邸東東都感到恐懼:“我不知道一腳下去是不是有坑,或者有障礙物阻擋。我跑偏過,落地時一只腳踩在沙坑外,很痛。”王琳曾經試著戴上眼罩,親身體會視障選手的運動體驗,感覺腳永遠著不了地,因此對邸東東更加耐心。



跳遠包括起跑、加速、起跳、完成空中姿勢、落地等一系列動作,正常人輕而易舉,但對于視障運動員,每一個環節都是挑戰。王琳說:“我記不清跳遠的動作他學了多久,每一個環節熟悉后,才教下一個動作,就慢慢這么磨,至少五年?!臂|東日復一日練習每一個動作,精準把控每一個細節,不僅從不抱怨,還經常主動與教練溝通,建立信任,確保在比賽中準確接收并理解教練的指示,提升比賽表現。
聽聲辨位也是視障運動員在跳遠比賽中必須具備的能力。為了找到更合適的方法,王琳和邸東東做了很多嘗試。最初,王琳是通過拍手做指引,但拍手的節奏比較慢,邸東東覺得空拍有點長,有可能跑偏。為了加快節奏,王琳后期改成了喊,在訓練中一遍遍地對著邸東東喊“來,來,來”。王琳說:“我覺得‘來’是我能發出最大聲的一個字,可以給他打節奏。我嘗試過‘啊’,但沒有‘來’的節奏感強?!臂|東說:“教練是我的一雙眼睛,有他在前方,我就相當于恢復了光明,可以勇敢地向前奔跑,然后跳躍?!?/p>
然而,即使找到了合適的引導方式,也難以完全避免跑偏。2018年亞殘運會上,邸東東因為跑偏,跳到沙坑之外。跳到坑外輕則崴腳,重則脊柱受傷,后果不堪設想。王琳說:“如果跳歪了,可能就是這輩子最后一次跳了。”但每次比賽前,邸東東都會跟王琳說:“豁出命就完事了?!?/p>
2021年8月,在東京殘奧會男子跳遠T11級決賽中,邸東東以6米47的成績摘得金牌。2023年10月,邸東東在杭州亞殘運會上打破亞洲紀錄,奪得冠軍。巴黎殘奧會上,邸東東衛冕,打破塵封十年的世界紀錄。
邸東東生于遼寧省遼陽市,6歲時患上嚴重的青光眼,又在一次意外中視網膜脫落,成了一級殘疾。他從小失去父母,由爺爺奶奶帶大,又在意外中失去光明,是體育運動讓他看到了希望。邸東東說:“每一次突破都是對自己的證明,體育讓我變得更自信。我想繼續跳遠,證明自己。這個過程比拿獎牌還要快樂!”
賽場外的邸東東不自卑,內心世界很豐富。王琳說:“東東喜歡音樂,唱歌很好聽,對生活從來沒有抱怨過。”
9月7日晚,巴黎拉德芳斯體育館,19歲的蔣裕燕在女子100米仰泳S6級決賽中再添一金,將本屆殘奧會上個人獲得的金牌增至7枚,還刷新2項世界紀錄和3項殘奧會紀錄。閉幕式上,蔣裕燕與盲人田徑運動員邸東東擔任了中國代表團旗手。她說:“這對我是一種肯定,因為本屆殘奧會我自認為非常圓滿?!?/p>
女子400米自由泳S6級決賽中,正處于生理期的蔣裕燕以絕對實力拿下個人第六枚金牌,賽后在泳池邊躺了好一會兒。她說:“大老遠來巴黎,而且狀態較好,我要把握每一次機會。我運氣好,在喜歡的事情上努力了這么多年,最終收獲這樣好的結果。”
在泳池里,獨臂獨腿的蔣裕燕劃水頻率極快,常常甩開對手一大段距離,讓觀眾記住了這名實力強勁、活潑愛笑的中國姑娘,歡呼和掌聲一次次為她響起。報了9個小項,家人勸她身體頂不住就退賽,但她選擇拼盡全力。從3歲失去右手、右腿到19歲在殘奧會上獨攬7金,蔣裕燕的故事曲折而精彩。
2004年,蔣裕燕出生在浙江省紹興市的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長年在外地打工,日子雖苦,卻也心甘情愿。誰知天有不測風云,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這個家庭深陷困境。2007年9月,3歲的蔣裕燕在自家門前的馬路邊玩耍,一輛失控的農用車撞來,導致她失去了右腿與右臂。女兒才3歲就遭此痛苦,讓父母痛徹心扉。后來,父母二人為了更好地陪伴女兒,回到紹興工作,生活慢慢走上正軌。
6歲那年暑假,蔣裕燕和媽媽一起看電視里的游泳比賽,對游泳產生了興趣。媽媽王志芳想起醫生曾說過,游泳能糾正女兒的脊柱側彎,便欣然應允。當時,紹興市體校正在招收學游泳的孩子,對蔣裕燕的不幸遭遇很同情,不僅同意她和健全人孩子一起學游泳,還免費送她游泳裝備。
最初,教練讓蔣裕燕在水里學站立和下蹲憋氣,然后讓她右側軀體埋在水下,左臂與左腿單邊漂浮。側邊平衡不好掌握,蔣裕燕多次嗆水,鼻子酸、眼睛疼,怎么也學不會。父母給女兒講張海迪的勵志故事,鼓勵她堅持下去。看到父母的支持,蔣裕燕決心好好練。別人練30分鐘,她就練一個小時。很快,她越游越好,只用30天就完成了90天的訓練任務。小伙伴和教練都夸她,讓她有了自信。
隨著成長發育,蔣裕燕截肢處的骨頭會頂著皮膚長出來,疼痛難忍。從5歲到10歲,她每年都要去醫院鋸骨,每次住院一周。一提此事,母親就流淚。不過,一次次的手術不僅沒有擊垮蔣裕燕,反而錘煉出她堅毅、忍耐的性格。
蔣裕燕總是活力滿滿、自信善談,家人從未因她缺失右臂和右腿而給予她特殊照顧,穿衣、吃飯、寫字等日常技能,母親都讓她獨自完成。她和姐姐吵架時,母親從不偏袒她。這樣的無差別對待,培養了她獨立樂觀的性格。
直到進入殘疾人游泳隊,看到隊友用一只手或雙腳完成日?,嵤露嗝床槐?,蔣裕燕才意識到別人眼中自己的模樣。她說:“我那時候才理解為什么總是有人想幫我,并且越長大越能坦然接受大家對我的幫助,我覺得都是善意。”
2014年7月,蔣裕燕參加了浙江省殘運會,獲得女子50米自由泳S6級和女子100米自由泳S6級兩枚銀牌。她信心倍增,每天完成教練布置的訓練任務外,還自己加練。一天,她在泳池邊滑了一跤,磕傷了膝蓋。教練建議休息一天,她堅持完成了訓練任務,當晚卻疼得久久無法入睡。
通過努力,蔣裕燕在游泳上展現出強勁的實力。2019年,她在全國殘運會上取得8金2銀的驕人成績。同年9月,在倫敦世錦賽上,她獲得3金2銅,打破2項世界紀錄和1項亞洲紀錄。東京殘奧會上,蔣裕燕摘得兩枚金牌。2023年杭州亞殘會上,蔣裕燕獲得7金1銅。
曾經,親朋好友都為蔣裕燕惋惜,但蔣裕燕始終覺得,好的壞的都是人生,能在自己熱愛并持續投入的事情上發光就是最大的幸運,在別人眼中的不幸可以忽略不計。青春的大部分時光都泡在泳池里,她還想繼續享受泳池里的自由自在。她說:“雖然訓練很累,但游泳能給我帶來快樂。至于離開泳池之后的計劃,以后再說?!?/p>
蔣裕燕當選為浙江省人大代表,她積極關注殘疾人穩定就業的問題,認為應該增加殘疾人就業機會,幫助殘疾人發揮自己的光和熱。蔣裕燕還收集了很多殘疾人和體育人士的意見建議,比如,她建議當地在驗收公共服務場所無障礙改造時,讓殘疾人去體驗一下是否合格。
蔣裕燕說:“是游泳讓我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更自信地面對未知和挑戰。作為殘疾人運動員,我想對大家說,只要努力了,就一定會閃閃發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