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百年歷程,百年榮光!風華正茂,初心如磐!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河北省檔案館和河北日報報業集團聯合推出33集系列微紀錄片《紅色檔案印初心》。該片通過珍藏至今的紅色檔案,深情講述在百年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進程中,燕趙大地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堅守誓言英勇奮斗的故事。本刊將連續刊載該片文字腳本和部分圖片,同讀者一起翻開珍貴的燕趙紅色檔案,共同追尋蘊含其中的那一個個感人至深的紅色印記和初心故事。
檔案先導:在河北省檔案館珍藏著這樣一份紅頭文件——1982年5月6日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成立省扶貧領導小組的通知》(圖1)。通知明確了領導小組成員,要求各地、市、縣成立相應的領導組織,以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
穿越近40年時空,歷史與現實交匯,一段脫貧攻堅的光輝歷程,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在人們面前愈發清晰、熠熠生輝。
解說:久困于窮,冀以小康。擺脫貧困、過上小康生活,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愿望。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向貧困宣戰,進行了一系列扶貧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組織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人民戰爭。
太行深處,河北阜平(圖2)。8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這里向全國發出脫貧攻堅動員令。8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河北省委、省政府帶領燕趙兒女打響了氣壯山河的脫貧攻堅戰。
穩定脫貧,出路到底在哪兒?習近平總書記在阜平考察時,為脫貧工作指明了方向:“推進扶貧開發、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首先要有一個好思路、好路子?!?/p>
阜平縣駱駝灣村駐村第一書記劉華格同期聲:這個地方石頭多,地下一尺就是石頭,土地比較貧瘠,只能種點土豆和玉米,一年的收成也非常薄。所以當時2012年的時候,他們人均收入不到950元。糧食種不了咱們就發展一些高端的,比如食用菌的種植。這也使得在咱們縣里征求了好多專家們的意見。我們的食用菌大棚建在一個荒灘上,是從荒灘上建立起來的。所以說(如果)沒有這么大的決心,怎么能建起食用菌大棚呢?
解說:阜平縣率先行動,積極探索產業脫貧的有效路徑。小香菇成為阜平人脫貧致富的大產業——全縣建成98個園區、4610棟大棚,年產香菇5.5萬噸,直接帶動群眾1.5萬戶,戶均年增收1.7萬元。
找準“窮根”、開對“方子”。產業扶貧之花在燕趙大地盛開。鱗次櫛比的光伏發電板,成了旱澇保收的“鐵桿莊稼”;小土豆成了脫貧致富的“金豆豆”;內丘蘋果產業年產值近17億元,帶動2萬多農民增收致富……
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2017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張北縣德勝村與干部群眾圍爐話脫貧,他深情叮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下好‘精準’這盤棋?!?/p>
河北師范大學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研究員姚志軍同期聲:變扶“面”為扶“點”,變“大水漫灌”為“定向滴灌”,變“千篇一律”為“個性化定制”。河北做足“精準”文章,把政策、資源精準到戶到人。強化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科技扶貧、易地搬遷扶貧、生態扶貧等措施,為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打造擺脫貧困主引擎(圖3)。
解說:在河北脫貧攻堅主戰場,北京、天津兩市對口幫扶28個縣(區),實施項目2356個;在“千企幫千村”行動中,13811家企業對包括206個深度貧困村在內的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村實現村企結對幫扶全覆蓋;電商扶貧讓群眾從“提籃叫賣”到“網上發財”;各式各樣的“扶貧小院”“扶貧車間”,讓農民在家門口上了班。
從壩上草原到冀南平原,從太行深處到渤海之濱,曾經貧瘠的土地煥發無限生機,蝶變為充滿希望的田野。
8年間,全省五級書記抓扶貧,層層立下軍令狀。6.1萬名駐村干部和1.6萬名駐村第一書記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涌現出了“太行山新愚公”李保國等一批甘于奉獻和犧牲的優秀黨員干部。8年脫貧攻堅戰,改變了物質生活,更刷新了精神面貌。英雄的燕趙兒女更加堅信“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
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經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現行標準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6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7746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歷史上首次消除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2018年至2020年連續三年在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和東西部扶貧協作成效綜合評價中獲得“好”的等次。
脫貧攻堅成效寫在老百姓的笑臉上。在河北,貧困地區13502所中小學辦學條件得到有效改善,29.5萬戶貧困家庭住進新民居(圖4),全省所有行政村實現村醫配備全覆蓋,4447個村飲水安全得到解決。
在景縣,全縣53.7萬人全部告別高氟水,喝上了干凈安全放心的長江水。村民們激動地說:“再也不用擔心孩子們長氟斑牙了!”
歷史的時針,已經指向嶄新的刻度;復興的航船,再次鳴響遠征的汽笛。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河北師范大學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研究員姚志軍同期聲:一切偉大的成就都是接續奮斗的結果,一切偉大的事業都需要在繼往開來中推進。脫貧攻堅取得了勝利,我們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我們必須增強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使命在肩的責任感,在新征程上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河北大有可為、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