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邵縣思源實驗中學,有這樣一位老師,因為熱愛以及一份責任,在教育這片沃土,一待就是26年。在這26個春秋里,她以三寸粉筆為劍,以三尺講臺為疆,用愛與智慧,為學生們構筑起一座座通往夢想的成長橋梁。她就是九年級2115班的班主任兼英語老師——曾佳娜。
1998年,大學畢業后,曾佳娜便懷揣著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與憧憬,成為一名中學英語老師,站上了教書育人的講臺。從青澀到成熟,從初出茅廬到經驗豐富的學科領頭人,她從未忘記自己的初心,始終堅守在英語教學一線。擔任班主任,她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用心呵護每一位學生,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教育真諦。
“教育的藝術在于發現每個孩子的獨特之處,并引導他們發揮自己的潛能。”初中階段的孩子,個性開始顯現,學習風格和興趣點各不相同,需要個性化的教學方法。從教多年,曾佳娜深諳此道,因此,在日常教學上,她把“因材施教”作為自己的核心教學理念,注重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
她的課堂不再是單純的知識灌輸,而是充滿了生機與活力的互動空間。她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將枯燥的語言知識轉化為生動有趣的課堂體驗,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英語技能。同時,她還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外閱讀、英語角、演講比賽等活動,這些活動不僅拓寬了學生的視野,還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信演講能力。
“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點燃火焰。”這句話在曾佳娜身上得到了生動的詮釋。作為班主任,曾佳娜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重視他們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有一年,班上轉來了一位英語基礎薄弱、性格內向的學生晴晴。初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晴晴表現得很拘謹,不愿與外界交流。面對這樣的學生,曾佳娜沒有絲毫猶豫,像母親般關愛并照顧她。課余時間,她一對一對晴晴進行輔導,耐心地為她講解每一個英語知識點,從最基礎的單詞發音到復雜的語法結構,不厭其煩地一遍遍講解,鼓勵晴晴多開口用英語表達,哪怕一點點進步,曾佳娜也會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在她的引導下,晴晴的英語成績有了顯著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人也自信開朗了起來。如今的晴晴早已奔赴遠方,每年教師節都準時送來對曾佳娜的祝福。
在曾佳娜的26年教學生涯里,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她用自己的行動踐行了教育的真諦——以愛之名,育人之本。
作為英語教師,曾佳娜深知英語競賽對學生英語學習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學過程中,她始終秉持“以賽促學、以學促賽”的教學理念,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類英語競賽,并擔任輔導老師。從選材、備賽到參賽,每一個環節都傾注了她的心血。在她的精心指導下,學生們在國家級、省級各類英語競賽中屢獲佳績,她也獲得了不少國家級及省級輔導老師獎。這些榮譽的背后,離不開曾佳娜無數個日夜的辛勤付出和無私奉獻。
憑借著卓越的教學成績和無私的奉獻精神,曾佳娜多次被評為縣優秀班主任、縣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這些榮譽的獲得,既是對她過去工作的肯定,也是對她未來工作的激勵。
面對榮譽和贊美,曾佳娜始終保持著一顆謙遜的心。她常說:“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師,做著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看到學生們在我的引導下不斷進步、茁壯成長,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曾佳娜的故事,是一曲教育贊歌,激勵著更多教育工作者用愛與智慧點亮每一個孩子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