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謝燕飛大學畢業后,懷揣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到新邵縣潭溪鎮孫家橋中學當了一名語文教師。2018年,她以優異成績通過縣城選調,到新邵縣思源實驗學校擔任語文教學工作及班主任。20年來,她一直堅守教育一線,把滿腔的熱情都獻給了三尺講臺,舞臺雖小,卻承載了她教書育人的理想。她先后獲得縣優秀教師、縣優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
“教書育人”“文以載道”,謝燕飛深諳其中的道理。多年來,她一直擔任兩個班語文教學工作,當學校教師緊張時,還擔任歷史科目教學。為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她堅持學習新的教學理念,研究新課程標準,對工作講求實效,對學生因材施教。課堂上給學生暢所欲言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而她則是循循善誘的引導者,學生學習的合作伙伴。她的語文課堂分為“課前檢測——自主討論——分區展示——課堂小結”四個環節,讓學生在課堂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謝燕飛還有一“必殺技”,遇到問題,她善于發揮班會的作用,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在演講、相聲小品、快板、唱歌舞蹈、辯論、情景劇中各施所長,在豐富學生生活、培養學生習慣、陶冶學生情操、教會學生做人、讓學生情感態度得到全面發展方面發揮作用。
教研活動是載體,課改教研是先導。作為學校語文資深教師,謝燕飛在所從事的教研工作中積極探索、勤于實踐,做好新課改的模范帶頭人。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學生的作文千人一面,缺乏個性化體驗。針對這種狀況,謝燕飛申報了縣級課題《初中生個性化作文實踐研究》,經過潛心研究,取得了可喜成績,目前課題順利結題。
謝燕飛注重發揮教學的主陣地作用,她充分利用語文學科的德育功能,引導學生投入到文質兼美的課文所營造的高尚的精神境界中,用心汲取養分。面對現在中學生閱讀中存在的低俗化、差異化等傾向,她自費訂購了《美文》《閱讀與鑒賞》《寫作》等十多種報刊,組織學生閱讀,并鼓勵學生積極創作。
謝燕飛熱愛教育事業,立志當好學生的引路人,使學生愉快地學習、生活,不斷提高思想素質。
學習上,謝燕飛采取了一些切實有效的措施,創造好的學習條件,促進學生成績提高;生活上,她注重感情投入,學生生病時馬上詢問病情,安慰學生,并及時送去醫院;思想上,她獨創了一種日記談心法的工作方式,學生有什么想法和困惑都可以寫在日記里,她了解了學生思想狀況后,又將自己的想法寫進日記中,用這種方式與學生們溝通,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謝燕飛總是用“愛”的語言溫暖孩子,用“愛”的行動感染孩子。她耐心的和每一個孩子談心,善于捕捉生活細節,在潛移默化中沁潤著學生的心靈。孩子們不經意間從地上撿起的一片紙屑,老師感冒時打開講臺抽屜看到的一瓶藥丸,學生日記中記載的一次讓座,節日里收到的一句短信問候等都會成為她賞識學生的切入點。
謝燕飛非常關愛學生,學生們遇到困難都愿意求助她,平時都愿意親近她,還一個勁地稱她為“謝姐”。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謝燕飛默默耕耘,無私奉獻,對學生的愛匯成優美的激蕩人心的交響曲。謝燕飛說,她愿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獻給這陽光的事業,教育路上,花開雖無聲,蝶舞香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