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THRIVE理論下的護理干預在重癥燒傷整形患者中的應用及對患者創傷后成長的影響。方法:選取262例重癥燒傷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31例。對照組給予圍手術期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予THRIVE理論下的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及干預2周后的心理韌性[心理韌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創傷后成長評分(創傷后成長評定量表)、心理狀況[心理癥狀自評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調查兩組護理滿意度。結果:干預后,兩組CD-RISC量表中關于堅韌性、力量及樂觀共3個維度評分均高于干預前(P<0.05),兩組創傷后成長量表中關于個人力量、人際關系、新可能性、精神變化、欣賞生活共5個維度評分均高于干預前(P<0.05),兩組SCL-90量表中關于軀體化、強迫癥狀、焦慮、抑郁、敵對、人際關系敏感、偏執、恐怖、精神病性共9項評分和總分均低于干預前(P<0.05),以上評分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THRIVE理論下的護理模式應用于重癥燒傷患者的基礎護理中,能明顯提高患者的心理韌性,促進其創傷后成長,改善其心理狀況,提升其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THRIVE理論;重癥燒傷;心理韌性;創傷后成長;心理狀況;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24)09-0166-05
Applic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under THRIVE Theory in Patients withLXAjXZmcZRkPJ28rK0+xnnZ+K3bGLRR/IOYxPkYrRKk= Plastic Surgery for Severe Burns
ZHANG Rong1, LIU Hui1, HE Jing1, YANG Linna2
( 1.Operating Room, Department of Burns and Plastic Medicine, 2.Ward 1, Department of Burns and Plastic Medicine, the Fourth Medical Center of the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161, 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under THRIVE theory in patients with plastic surgery for severe burns and its influence on post-traumatic growth. Methods 262 patients with severe burn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13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perioperative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dditionally 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 under THRIVE theory. Th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 post-traumatic growth scale(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 [symptom checklist-90 (SCL-90)]were compared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after 2 weeks of intervention,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toughness, strength and optimism of CD-RISC scal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P<0.05), and the scores of five dimensions such as personal strength, relationship, new possibilities,mental changes and appreciation of life of post-traumatic growth scale were also higher in both groups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P<0.05). The scores of nine items of somatization,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 anxiety, depression, hostility,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paranoia, terror and psychosis and total score of SCL-90 scale in both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P<0.05), and the above scor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Nursing model under THRIVE theory is applied to the basic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burns, which can enhance th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promote the post-traumatic growth,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enhanc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Key words: THRIVE theory; severe burns;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post-traumatic growth; psychological status; nursing satisfaction
重癥燒傷屬于一種災難性應激事件,存在病癥表現錯綜復雜、診治困難、治療時間長、并發癥多、護理任務艱巨等特點,不僅會造成患者容顏或體表損毀,伴隨器官與組織方面損傷,還會出現創傷后負性情緒,導致創傷后能力低下,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1]。既往研究發現,患者經歷創傷性事件后雖然會出現不斷的負性體驗,但同時也會出現積極變化[2]。創傷后成長(Post traumatic growth,PTG)指患者經歷創傷性事件或對逆境進行抗爭過程中從主觀感知到的正性心理變化過程,該體驗不僅利于患者身心恢復,還可促進患者建立健康行為,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3]。THRIVE模型是由心理學家Stephen Joseph團隊所研發,該模型通過結合個體所產生的創傷后心理壓力,以一種積極心理學干預進行應對和聯合,以療愈患者心理,促使其內心成長[4]。但目前有關THRIVE模型應用于重癥燒傷患者的報道并不多見,故本研究旨在將THRIVE理論下的護理干預應用于筆者醫院重癥燒傷患者,探討其對患者創傷后成長的影響,現進行如下報道。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筆者醫院重癥監護室(ICU)收治的262例重癥燒傷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262例患者符合納入排除標準,依照入院時間依次編號,并由電腦生成262個數字不重復的隨機數字表,按1:1比例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3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筆者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符合《外科學》關于重癥燒傷的診斷標準和分度標準,燒傷體表總面積(TB-SA)在50%以上,殘余創面<10%,燒傷程度深Ⅱ~Ⅲ度;年齡18~55歲;傷后6 h入院;入院時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估Ⅱ(APAC HE Ⅱ)評分15分以上;意識清楚,能正常溝通交流;簽訂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器質性疾?。缓喜乐貜秃蟼?,如化學中毒、放射傷、沖擊傷等;有癲癇病史;妊娠或哺乳期女性;精神障礙或認知功能不全;伴有視聽障礙;住院時間不足3周。
1.3 方法
1.3.1 對照組:給予圍手術期常規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3.1.1 術前: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皮膚護理、環境護理、飲食護理、心理干預等。⑴健康教育:向患者發放宣傳手冊,講解疾病知識,介紹治療方案、治療效果、術后疼痛情況等,告知患者及家屬關于燒傷的日常護理技巧和相關注意事項,給予患者早期功能鍛煉指導,以預防瘢痕增生所致功能性障礙;⑵皮膚護理:日常清潔皮膚、避免壓迫燒傷部位、穿著寬松衣物等;⑶環境護理:設置病房溫度為28℃~32℃,濕度在60%~70%,定期消毒病房等;⑷飲食護理:攝入高熱量、高蛋白飲食等;⑸心理干預:日常關注患者情緒,并及時進行開導。主任醫師、麻醉科主任及護士長參與術前手術方案制定研討會,護士長制定護理工作任務,分配和協調護理人員。
1.3.1.2 術中:依據醫生制定的手術方案,對患者實施責任制護理服務,依據燒傷部位不同,安排器械護士2名、巡回護士2名(其中1名主要負責配合麻醉醫生給藥、輸液輸血及整個手術室的護理配合管理,另1名主要負責供應器械護士的物資供應)?;颊咔邢黟杞Y束后統一更換植皮器械,更換臺面無菌單、手套,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手術結束轉運普通病房,轉運過程中注意維持補液速度、保溫處理,確?;颊哐鯘舛仍?00%,轉運設備保持充電狀態。
1.3.1.3 術后:給予患者生命體征和病情監測(全麻清醒前密切監測生命體征,確?;颊吆粑罆惩ǎ瑢⑵漕^偏一側,防止鼻腔分泌物誤吸,保持低流量吸氧2~6 h,麻醉后平臥6 h等)、體位護理(術區部位固定在一定功能位,避免局部充血,促進靜脈回流,減輕局部腫脹和疼痛)、術區皮膚管理(觀察術區敷料包扎松緊度、是否移位、敷料是否清潔干凈、皮膚是否出現腫脹青紫、皮膚溫度色澤是否正常、術區皮膚有無滲血等),以及并發癥觀察等術后護理措施。
1.3.2 觀察組:在對照組干預的基礎上加予THRIVE理論下的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3.2.1 構建THRIVE理論小組:成立THRIVE理論小組,由護士長為組長,8名護士為組員,進行THRIVE理論專項培訓,圍繞“THRIVE理論”“燒傷護理”等關鍵詞進行既往國內外文獻收集,經組員充分探討,初步擬定訪談提綱,以半結構式訪談進行資料收集,在安靜病房或專用談話室,每次訪談時間30~45 min。每周干預3次,共干預2周。
1.3.2.2 THRIVE理論下的護理措施:內容包括自我評估、孕育希望、講述新故事、發現變化、評估變化、以實際行動表明成長共6個方面,具體如下。⑴自我評估:由于重癥燒傷屬于典型的創傷性事件,燒傷治療初期,患者感知自己身心以及社會的平衡狀態已經被打破,存在嚴重的生理與心理方面的應激反應,給患者造成極大痛苦,引發患者出現恐懼、委屈、抑郁等一系列負性情緒。護士主動與患者溝通,以中立態度對其進行提問,如“請問您出現重癥燒傷后有什么反應或感受”等。⑵孕育希望:對患者進行內外資源有效調動,以促使患者提高希望水平。①內在資源:指導患者采取主動反芻的方式,引導患者對自身經歷重癥燒傷事件開展不積極思考,讓患者認識因不可抗逆因素或其他原因所致燒傷事件,告知患者事件已經發生,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現狀,重拾信心,引導患者及時調整應對疾病狀態,引導患者回憶曾經面對挫折或困難時體驗,利用其經歷、經驗增強患者的抗逆力,為患者心理成長奠定基礎。②外在資源:告知患者家庭成員、病友及醫護人員等給予患者多方面支持,讓患者能感受家庭關系和親情溫暖,增強患者戰勝疾病信心,走出逆境;鼓勵同類患者與病友間進行疾病體驗和心得交流,能促使患者感知更多生存動力;為患者提供專業支持,給予患者安全感和溫暖,安撫患者焦慮、不安的內心。⑶講述新故事:發展成長型思維,講述新故事。告知患者將此次創傷性事件視為個人成長契機,告知重癥燒傷屬于一種長期的持久戰,應積極面對,當作自身的人生新篇章。⑷發現變化:在應對重癥燒傷治療過程中,告知患者應重新審視整個過程。①發現正向變化,積極應對:加強對患者關于燒傷相關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疾病認知水平,促使患者在疾病過程中感受向正向變化,并引導其積極發現抗疾病意義,提高患者主動應對疾病能力,促使其積極應對疾病,讓患者傾向選擇更加利于自身疾病恢復和自如應對并發癥的自我管理方式,利于患者疾病恢復。②欣賞生活,尋找生命意義:引導患者心懷感恩,珍惜周圍人對其的支持、幫助和關愛,讓患者感知人性美好和活著的希望,學會利用同理心去理解他人不易,積極感受生活的美好,促使患者將以上積極信息進行加工,以調動其積極情緒,為其困境找到支撐點,讓患者尋找到燒傷后的生命意義,從而讓患者衍生出新的生活理念。⑸評估變化:患者在飽受疾病折磨身心的同時,引導其感悟人生無常,充分幫助患者認識到珍惜當下每一分每一秒的重要性,雖然有那么多掙扎和痛苦,但慶幸自己能活下來。⑹以實際行動表明成長:積極規劃患者康復后的未來,對于恢復后能重新返回工作崗位的患者,應鼓勵其在身體狀況比較穩定的狀態下回歸工作崗位;告知患者應為自己制訂人生計劃和目標,積極展望未來,如報興趣班、參加一項運動項目等,促使患者學會為以后的日子制訂計劃,強化其應對能力,不懼怕未來未知挑戰。
1.4 觀察指標
1.4.1 心理韌性:應用CD-RISC[5]對兩組患者的心理韌性水平進行評估,干預時間為干預前(入院當天)和干預后(干預2周后),本量表共涉及堅韌性、力量、樂觀3個維度,依次分別有13、8、4個條目,每個條目均采用5級評分法(1~5分),總分25~125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的心理韌性水平越高。
1.4.2 創傷后成長:應用創傷后成長評定量表[6]對兩組患者的創傷后成長進行評估,干預時間為干預前(入院當天)和干預后(干預2周后),該量表共涉及個人力量、人際關系、新可能性、精神變化、欣賞生活5個維度,共21個條目,每個維度各有4、7、5、2、3個條目,每個條目均采用6級評分法(0~5分),總分0~105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創傷后成長水平越高。
1.4.3 心理狀況:應用SCL-90[7]對兩組患者心理狀態進行評價,干預時間為干預前(入院當天)和干預后(干預2周后),本量表包括軀體化、強迫癥狀、焦慮、抑郁、敵對、人際關系敏感、偏執、恐怖、精神病性9個維度,共90個條目,以5級評分法(沒有:1分,很輕:2分,中等:3分,偏重:4分,嚴重:5分)評估每個條目,陽性項目數:單項分≥2的項目數,即表示患者在多少項目中呈現有癥狀,陰性項目數:單項分=1的項目分,表示患者無癥狀的項目有多少,總分90~450分,各條目得分之和除以條目數為本維度得分,各維度得分之和為量表總分,總分超過160分,或陽性項目超過43項,或任何一因子分超過2分,可考慮做進一步篩查,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心理問題越嚴重。
1.4.4 護理滿意度:干預2周后,選擇《燒傷患者滿意度調查問卷》[8]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內容涉及對本次護理模式的認可度、醫護治療與護理、健康宣教、護理效果等,分值為百分制,分為非常滿意(分值在90分以上)、基本滿意(81~90分)、滿意(60~80分)、不滿意(總分不足60分)共4個等級,滿意度為非常滿意率、基本滿意率及滿意率之和。
1.5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0.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ˉ±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構成比、率表示,組間構成比比較采用卡方檢驗,等級資料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法。統計檢驗采用雙側檢驗,差異顯著性水平為α=0.05。
2 結果
2.1 兩組干預前后的CD-RISC評分比較:干預前,兩組CD-RISC量表各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CD-RISC量表中關于堅韌性、力量及樂觀共3個維度評分均高于干預前(P<0.05),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2 兩組干預前后創傷后成長評分比較:干預前,兩組創傷后成長量表各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創傷后成長量表中關于個人力量、人際關系、新可能性、精神變化、欣賞生活共5個維度評分均高于干預前(P<0.05),且觀察組均高于對lUONkYN88psPQb8OcMQMd/fPCfwPy3dUFOmtk5QPhzE=照組(P<0.05)。見表3。
2.3 兩組干預前后SCL-90評分比較:干預前,兩組SCL-90量表各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SCL-90量表中關于軀體化、強迫癥狀、焦慮、抑郁、敵對、人際關系敏感、偏執、恐怖、精神病性共9項評分和總分均低于干預前(P<0.05),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2.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干預2周后,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3 討論
既往調查發現,中國每年5%~10%的群體承受來自燒傷所帶來的痛苦[9]。重癥燒傷屬于嚴重負性生活事件,患者不僅要承受來自面容、體表損毀,甚至器官或組織的功能性限制等多方面痛苦,還需承受巨大心理壓力,造成機體出現強烈的應激障礙[10-14]。因此,對重癥燒傷患者開展有效的護理干預顯得十分重要和必要。本文研究從2020年5月起對筆者醫院重癥燒傷患者展開THRIVE理論下的護理干預,取得良好干預效果。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經加予THRIVE理論下的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的心理韌性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心理韌性水平提升預示患者在應對燒傷事件時能展現出較強的自我修復能力,患者能積極調整自我應對創傷性事件,利于患者的心理健康和治療效果[15-16]。因此,本文研究顯示進一步顯示,加予THRIVE理論的護理干預[4,17]能促進重癥燒傷患者的創傷后成長,有效調節其心理狀況。分析以上改善原因可能在于,圍繞THRIVE理論所展開的一系列護理干預,能引導患者感知因重癥燒傷所帶來的強烈負性情緒,并通過其自我評估,進行反芻性思維思考,以充分調動患者的內、外在資源,發揮患者內在積極心理品質,并鼓勵患者學會復原經歷的應對策略,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韌性水平,以促使患者從負性時期向成長期進行有效轉變,進而利于患者構建理性認知和調適其心理狀態,并能創建支撐患者在人生的意義,從而獲得希望感;發展患者的成長性思維,引導患者以積極態度尋求有效的解決措施,促使其將燒傷事件視為人生成長的歷練,促使患者由因此次創傷事件的“受害者”向“成長者”的思維模式進行轉變;其次,讓患者通過講述此次病痛事件抗爭的經歷,能促使其重獲新的感受、認知和故事,重新書寫自己新的人生篇章,并引導患者進行感受自我的正向變化,幫助其挖掘對抗疾病的積極意義,協助其成長型思維的轉換,以全新視角審視自己以后人生和生命,并啟發患者對未來展開積極規劃,通過結合自身優劣勢、興趣愛好、職業規劃等,以實現自我價值,提高其軀體功能和情緒狀態,利于患者的創傷后成長。故本文筆者發現,采取THRIVE理論的護理干預的重癥燒傷患者,其對本次護理干預的滿意度優于單純接受常規基礎護理的同類患者。
綜上所述,THRIVE理論下的護理干預能促進重癥燒傷患者的心理韌性水平的提升、創傷后成長以及心理狀況的改善,有效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但本文尚存不足,如缺乏對不同個體體征燒傷患者心理韌性水平和創傷后成長的動態分析比較,后續仍需開展試驗,擴大樣本,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廣度。
[參考文獻]
[1]賈赤宇,王鵬,張澤鑫.重癥燒傷救治:理念、挑戰與希望[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21,16(5):374-382.
[2]唐文華,胡丹,顧黎軍.人性化護理聯合心理誘導對燒傷患者心理韌性及創傷后成長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2):94-96.
[3]唐靖,高佳麗.心理與行為干預對燒傷康復期患者心理狀態及創傷后成長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2,30(11):1638-1643.
[4]蔣維,羅玲,張運芝,等.基于THRIVE模型對早中期肝癌患者心理成長軌跡的質性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2,19(3):460-465.
[5]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J].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131-133.
[6]汪際,陳瑤,王艷波,等.創傷后成長評定量表的修訂及信效度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1,26(14):26-28.
[7]張作記.行為醫學量表手冊[M].北京: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64-67.
[8]馬麗杰,遲艷飛.醫護患一體化健康教育對燒傷患者心理韌性及創傷后成長的影響[J].中國健康教育,2019,35(9):860-863.
[9]程哲,周金武,周潔,等.燒傷患者創面感染的危險因素及病原菌分布[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21,21(3):258-263.
[10]劉飛飛,劉玉樹,張潔,等.應激理論下的激勵式護理聯合情志干預對年輕燒傷患者心理應激和社會支持水平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1,7(2):166-168.
[11]席毛毛,雷芳,謝衛國.燒傷患兒心理康復的研究進展[J].中華燒傷雜志,2020,36(6):311.
[12]劉秀娟,張婷,姚敏.系統性護理干預在顏面部燒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貴州醫藥,2022,46(1):168-169.
[13]李卓,楊玉娥,滕飛.支持性心理干預對燒傷整形植皮患者術后疼痛感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2022,56(5):508-511,515.
[14]任虹.系統心理干預聯合創面浸浴療法在四肢燒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山西醫藥雜志,2022,51(16):1906-1909.
[15]凌玉潔,許臘梅.燒傷患者心理韌性,反芻思維與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21,38(5):524-527.
[16]張曉云,陶婷,王利剛,等.中青年直腸癌患者術后創傷后成長和自我感受負擔與心理韌性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22,36(6):496-500.
[17]任虹.知信行護理干預對燒傷科住院患者創傷后應激障礙的影響分析[J].貴州醫藥,2022,46(11):1847-1848.
[收稿日期]2023-07-05
本文引用格式:張榮,劉慧,賀晶,等.THRIVE理論下的護理干預在重癥燒傷整形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學,2024,33(9):16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