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那扇門被緩緩推開,悠揚而迷人的甘美蘭音樂即刻回蕩在空氣中,穿透了這座喧囂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位于吉隆坡的武吉免登區,有一間別具一格的工作室。工作室致力于為那些懷揣著對甘美蘭音樂濃厚興趣的朋友們提供一系列精心的課程,教授他們如何演奏這一流派中使用的傳統樂器。甘美蘭音樂是一種合奏器樂流派,其歷史可追溯到1811年。
甘薩普拉甘美蘭工作室位于武吉免登購物中心的八樓,于2 0 2 4年5月開業,這里有一系列傳統樂器,如金鋁洞琴、長鼓、塞蘭歌克鼓、竹制雙弦琴等,以及工作室墻壁上裝飾的宋吉綢設計,喚起了懷舊之情。這個工作室還有另一個開設原因——向游客介紹傳統甘美蘭音樂,因為武吉免登是游客的熱門目的地。
工作室的負責人伊拉尼表示,關于甘美蘭音樂很難學習或年輕一代對其缺乏興趣的預設,其實是站不住腳的。“年輕人的積極反應超乎預期。為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我們決定每周增設五個課程時段。同時,我們也充分尊重學習者的個性化需求,提供靈活的課程安排。”
工作室的課程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級別,還為七歲的兒童提供試聽課程。當被問及精通甘美蘭音樂需要多長時間時,伊拉尼表示這取決于個人,他補充說:“像其他形式的音樂一樣,甘美蘭需要不斷練習才能掌握樂器。然而,與其他音樂有所區別的是,甘美蘭音樂缺乏普遍適用的理論書籍作為學習輔助。”
伊拉尼解釋說,甘美蘭音樂教學包括口語教學法,學生通過聆聽、觀察、模仿和重復來學習演奏樂器。“不同的演奏技巧遵循相同的過程,這取決于他們正在學習演奏的樂器。”他補充說道,在他的工作室上課的學生,同樣有機會學習并掌握多種樂器的演奏。
伊拉尼說,他對甘美蘭音樂的興趣始于12歲,當時他的父母讓他參加了文化宮的一個節目,之后他便在一所提供音樂流的中學正式學習演奏甘美蘭音樂。他說,兩個月前,他和妻子想要開一家工作室,讓“分享他們對這種文化藝術的熱情和知識”的愿望成為現實。但在此之前,他們經歷了一段充滿挑戰的時期。“從2016年開始,為了開展教學活動,我們就開始租賃場地,不僅如此,我們也必須額外租賃樂器以滿足教學需求。”伊拉尼說道。
伊拉尼是當地知名樂隊的一員,該樂隊曾在吉隆坡表演藝術中心和馬來西亞旅游咨詢中心展示其卓越的演藝才能。他們出色的表現贏得了廣泛認可,進而在2023年成功獲得吉隆坡創意資助計劃的資助。據伊拉尼所述,這筆資助資金已被用于工作室的裝修改造。此外,他們還收到了眾多志同道合者的個人捐款,這些捐款充分體現了社會各界對保護國家傳統音樂遺產的熱情與支持。“我希望我們的工作室能夠成為傳統音樂的中心,滿足社會各階層對傳統音樂遺產的熱愛和追求。我們的目標是讓甘美蘭音樂得到永續傳承,并進一步激發其創新活力,讓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免于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消逝。”
圖文來源:馬新社
編譯:劉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