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針對作業負擔重的教育“頑疾”,作業不僅應有“量的把控”,更要有“質的提升”。教師可以通過分析作業負擔指標的相關數據發現問題,著眼課程指導作業創新設計,激發學生作業興趣,提升作業效能。具體落實在小說單元作業設計中,可以依據課標和教材要求拆解出小說閱讀能力層級,利用“畫圖”手段創新作業設計,讓“教的構思”和“學的活動”貫穿于單元整體教學全過程,在激發學生小說閱讀興趣的同時,也讓學生小說閱讀能力的提升層次分明。
[關鍵詞] 作業負擔監測;單元整體教學;創新作業設計;小說閱讀能力進階
“作業負擔重”是長期困擾中小學教育的“頑疾”。“雙減”政策的制定正是為了切實減輕學生負擔,同時提升其學習效能。本研究旨在建構初中生作業負擔監測體系,通過分析作業負擔指標的相關數據,指導作業創新設計,著眼課程,讓作業由“量的把控”走向“質的提升”。
自《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頒布以來,課題組及時將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學科知識的重構納入“作業效能”監測指標。怎樣通過作業負擔監測發現傳統作業存在的問題,實現單元作業的創新設計,提升學習效能?筆者試以語文九年級上第二單元為例開展實踐探索并做分享。
一、基于作業負擔監測調研,發現單元作業設計問題
本單元是小說單元,所選篇目均為經典名篇。作業設計現狀如何?
筆者在區內抽取了3所學校8個班級的作業設計進行調研,發現問題:從作業類型上看,基本為單篇作業,指向知識建構的任務只占8.8%,缺少指向深度閱讀的理解型、思辨型任務,缺少培養知識運用的創造型任務。從作業目標來看,忽視單元知識統整;忽視趣味性,重復率高,無法體現學以致用。同時作業形式單一,缺少任務驅動、實驗等形式。老師批改認真,反饋及時,但作業缺少探索樂趣,對深入理解小說的幫助不大。
專家研究表明:在控制作業時長的前提下,作業類型、作業興趣對作業效能有重要影響。需要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提升作業設計質量”。
具體落實在實踐中,需要教師在教學和作業設計過程中完成三個轉變:從關注教師教學內容到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的轉變;從關注課文內容到關注課標要求和教材實施策略的轉變;從關注“做題”到關注“做事”的轉變。
有鑒于此,筆者認為,應深入課程研究,開展單元整體教學,同時創新單元作業設計,提升教學效能,包括:
1.讓作業設計體現“教的構思”,以單元整體架構彰顯小說閱讀能力的進階;
2.讓作業設計體現“學的活動”,以創新的作業類型發展學生探究興趣和語文素養。
二、聚焦語文課程要求,拆解小說閱讀能力層級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第四學段“閱讀與鑒賞”中明確指出:“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能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這意味著文學作品閱讀教學與任務設計的旨歸是學科核心素養,要重視學生知識邏輯與情感邏輯的統一,也意味著閱讀能力的指向豐富,可以分解為若干層級。
結合教材要求看,本單元以塑造人物為核心,以人物精神世界折射社會問題或社會風貌。同時要注意,本單元小說均為大家名篇,具備兩大特點:一是“見微知著”,善于通過個人的“生活橫斷面”來展現人在具體時代中的典型命運,引人深思;二是語言風格成熟,形式與內容高度統一。為此,單元導讀強調關注人物形象的意義和寫作藝術對塑造人物、表現主題的影響。
正如李沖鋒所說,小說教學要通過一個個例子的剖析,讓學生學會怎么進入到小說所呈現的世界里面去。也就是說,閱讀能力提升與閱讀方法習得是一致的。
由此,可將本單元的小說閱讀能力分解為“依據小說描述,準確感知人物形象”“綜合小說內容,全面觀照人物命運”“關注表達方式,深入體會獨特魅力”“體察小說類型,系統建構小說認知”四個能力進階層級。而傳統單篇教學設計無法實現這樣的進階。
這就需要聚焦學習目標,以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實現內容的優化與重構,同時選用貼合小說閱讀的創新作業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其語文核心素養。
李沖鋒指出,小說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進入作者所描繪的小說世界,而小說教學的現狀是學生很難進入小說世界。 為此,筆者關注到,教材中豐富的插圖是教學的重要資源,值得教師去挖掘其教學價值,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小說世界,增強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三、著眼學生的作業體驗和收獲,創新單元作業設計
鑒于小說教學重“閱讀方法習得”,兼顧學生的心理特征,筆者選擇以單元整體教學下重構學習任務的方式進行作業創新設計,立足人物形象研究,以“畫圖”為基本手段,聯通“教的構思”和“學的活動”,實現學生閱讀能力進階。
(一)設計連環畫——讓形象在情節感知中清晰
學習任務設計:請同學們通讀課文,設計連環畫,包括封面、書頁、畫面呈現內容和畫面所配文字。
此舉改變了“概括故事情節”的單一形式,學生在閱讀時頭腦中需要建立人物形象,還原故事場景,自覺將人物與情節發展聯系起來,獲得對人物的初步感知。
同時,這一環節還有兩個益處:
其一,促使學生自主梳理故事情節,體察每篇小說敘事順序的獨特性,揣摩如何利用清晰的時間線講述故事。比如《蒲柳人家(節選)》敘事線復雜,有大量插敘,還運用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的傳統敘事手法,設計時要重新調整故事順序。
其二,促使學生區分概括敘述和詳細描寫,并辨析其相關作用。學生在設計《孔乙己》連環畫時,將孔乙己的身世自覺放置在咸亨酒店的場景之前,顯然關注了這段概述對人物命運發展的作用。
(二)角色扮演——讓人物命運在內容綜合中鮮明
傳統“感知人物形象”教學多采用分析、問答、批注的形式,從文字到文字,答題趨向于套路化,感知漸漸遲鈍;同時,常采用“摘取”方式,割裂形象,不利于聯系前后文做全面觀照。
此作業設計的第二個任務為舉辦小說人物“角色扮演”比賽,讓學生選擇本單元人物進行角色扮演,拍成照片,集體評鑒。師生一起設計“角色扮演評分表”,圍繞“造型”“細節與修飾”“文字”設定評價標準。
這一環節的設計有三個益處:
其一,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角色扮演”形式,激發學生興趣。學生能聯系上下文,全方位關注人物,鍛煉了想象再造能力。
其二,學生可適當修圖,求“形似”更求“神似”。有學生利用電腦技術修圖,給人物加上相應背景、配飾、其他人物,自覺將對人物形象的理解放在人與人的關系中,放在特定的歷史背景里,進而認識到“人的命運是他一切遭遇的總和”。這種理解靠灌輸很難完成,但通過此舉,教師稍加小結即可助其輕松自然掌握觀照人物命運的方法。
其三,通過師生評鑒環節,加深對作家塑造人物手段的認知。在評鑒人物時,學生指出一名同學扮演奧楚蔑洛夫體形不夠圓潤,于是大家探討小說里“胖瘦”體形的設計用意。學生分析出設計胖子在諷刺性小說中常能增加喜劇效果,如再設計一個瘦削者則喜劇效果更強。
(三)插圖比較欣賞——讓人物命運在思辨中更深刻
教材插圖是優質的閱讀輔助資源,也可以適時用作教學工具,這一點常被傳統課堂忽視。
比較《孔乙己》一課現今教材所用的程十發的插圖(后簡稱“程畫”)與曾用的豐子愷的插圖(后簡稱“豐畫”)。
這一設計帶有跨學科色彩,意在借助觀察插圖實現對文本的再審視,學生在比較、辨析中提升審美認知,探索經典獨特的藝術奧秘。
設計的關鍵在于,借助優秀插圖辨析,鎖定了這篇小說的核心教學元素:這是一個怎樣的“苦人”?作者怎樣塑造這個“苦人”?塑造意圖何在?
這一設計的實際益處有三點:
其一,學生在求同比較中認識到優秀插圖能還原作品神髓,進而體察到人物關鍵特征對彰顯主題的重要性。大家關注到兩圖都突出了眾人的笑和孔乙己的長衫,進而分析出“笑”營造了庸俗無聊的社會風氣,造成了孔乙己的悲劇命運;同時,“長衫”反映了人物自我認知與他者認知的錯位,展現了其迂腐可笑的弱點,加速了他的死亡。
其二,學生在求異辨析中體察出細節表現人物、暗示主題的作用。學生發現程畫還原了孔乙己的長指甲,這一細節與破爛的長衫形成對應,凸顯了其自命清高、不務實際的可笑可嘆,于細節處不動聲色地描畫了人物的精神底色和悲慘命運。有學生發現,豐畫刻意將眾人與主人公拉開距離,比起程畫中眾人圍繞孔乙己,更能體現其孤立無援。
其三,學生在異同比較中培養了審美情趣。這個比較具有跨學科色彩,在比較前,師生共同思考“何為優秀插圖”,從“忠于原著程度”“色彩”“形象”“構圖”“創意表現”五個維度確立評價標準,讓審美與解讀共生,同時培養學生依據標準、合理評判的科學思維。在比較中,不少學生承認程畫色彩鮮明,觀賞性強,但仍傾向于選擇豐畫。比如,豐畫中孔乙己面容愁苦,與眾人的笑形成對比,更能體現眾人把快樂建立在他人苦難之上的殘酷現實,而程畫中孔乙己神態似乎陶醉。豐畫采用壓抑的黑白配色,程畫彩圖以土黃和淺藍為底色,不符合原文冷峻的風格。
筆者鼓勵大家將思考寫成信,與人教社編輯誠懇交流,咨詢采用程畫的原因,更全面深入地認識問題。
(四)思維導圖制作,讓小說閱讀知識在歸納整合中明確
傳統的思維導圖制作往往讓學生籠統用小說三要素進行統合,結果變成了對這單元四篇小說的概念性知識的靜態整理,枯燥無用。
鑒于四篇小說的經典地位,可以設計兩個任務:
1.用多氣泡圖標示這四篇小說的共性和個性;
2.自選圖形,標示這幾篇小說和我們所讀過的小說之間的發展脈絡。
借助第一個任務,學生可建立關于小說特質的基本認知。
借助第二個任務,學生能夠體察小說的發展流變,認識小說的類型,構建關于小說認知的“網狀”結構,增加閱讀寬度和深度。比如,學生能夠關注魯迅小說與契訶夫作品的聯系,與《儒林外史》在諷刺藝術上的繼承性,《蒲柳人家》對《水滸傳》《西游記》的繼承和發展,阿城小說對傳統小說的突破……
思維導圖的展示助力學生更廣泛、更深入地認識小說文體的特點和魅力。
四、結語
正如顧之川老師所言:“閱讀教學改革的總目標是提高閱讀教學效率,讓學生喜歡閱讀,掌握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本次作業創新設計致力于讓學生愛上小說閱讀,形成自己的閱讀方法,完成閱讀能力的進階。
參考文獻
[1]王榮生.小說教學教什么[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3]顧之川. 中國語文百年視野下的中學閱讀教學(下)[J]. 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2(5):3-7.
[4]顧之川. 中國語文百年視野下的中學閱讀教學(上)[J]. 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2(2):8-13.
[5]周利,羅強. 初中生作業效能及影響因素研究——基于S市2019年義務教育學業質量監測[J]. 未來教育家,2021(6):62-66.